第92章 亦敌亦友(1/2)
我回到长乐宫特意转到太后房中。太后这几日都在抄《道德经》我一进去就见太后端坐在书案之后凝神抄经。我不敢打扰只是站在一旁。
过了一会儿太后收起经书留神看了我两眼“鞋都湿了怎么下雨天还去外面?”
我忙陪笑说:“太后娘娘前些日子吩咐臣女给万岁爷送赤箭朱去让臣女给忘了今日才想起来适才臣女给万岁爷送赤箭朱去了。”
太后点了点头:“那也没什么要紧的反倒是受了寒就不好了。”
我低声说:“太后娘娘臣女去的时候万岁爷正在召见大臣臣女不便于进去因此就在隔壁屋子里等着。万岁爷似乎正和大臣们商议什么冒领军饷的事臣女也没听仔细。后来吕公公来了臣女把赤箭朱交给吕公公就回来了。”
太后只是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太后对我说:“回房去换衣服吧着了凉就不好了。”
我退了出来心里却有些着急。回到房中我吩咐一个小太监:“你去崔公公那里告诉崔公公什么时候闲了过来一趟。”那个小太监领命去了。
雨下了一天到了掌灯的时候雨才住。崔连贵一直没有来我心里越焦急。不知道皇上对这件事的态度到底是什么?萧元策是个光明磊落的人他对于这些阴谋诡计恐怕是疲于应付。
而且这件事情也太复杂了这其中牵扯到的人太多了。兵部尚书林元振是严景云的人记得在江南茶政一案中皇上问起战马的事林元振就将矛头直指傅倚楼。
而解决空饷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向皇上揭兵部克扣各地军饷的事可这样做就会得罪严景云……现在有贾云光这个大敌当前再得罪严景云就太不明智了。不过严景云的态度也很微妙毕竟贾兴国是他的女婿。他会站在哪一边还无从得知。
只是我表哥怎么也卷到这件事当中?论理他只是兵部一个小小地员外郎为什么皇上会召他来商议此事?今天表哥说的话倒是很有分寸谁也没得罪。
还有吕公公今天他的态度也很奇怪我是太后的心腹以往他见我在那里偷听绝不会说什么。可今天他似乎不愿意让我在那里偷听。他在这之中又有什么利益呢?
这件事情必须慎之又慎稍有疏忽得罪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将会招来无穷后患。
但无论是什么阴谋诡计都是人在背后捣鬼。因此只有摸透对手才能占得先机。可我却一点也猜不出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态度现在的我竟然束手无策。我越想越烦索性走出屋子。一出房门只觉得寒气侵人地上到处是一个个小水洼我在院中慢慢的走着。心中更乱了。
突然听见有人低声说:“奴才给三小姐请安。”
是崔连贵我忙说:“有劳崔公公了崔公公快请进。”
我将崔连贵让到房中。给崔连贵到了一杯茶。崔连贵忙说:“这岂不是折杀奴才了?”
我笑着说:“难为崔公公下雨天跑来倒一杯茶不过举手之劳崔公公客气。”
崔连贵陪笑说:“奴才今天一直在上书房侍候万岁爷直到万岁爷安寝了奴才才得闲。”
我忙问:“今天军饷地事情万岁爷怎么处置的?”
崔连贵忙说:“万岁爷倒没多说什么只是令林尚书去办这件事……”我又称赞了崔连贵几句崔连贵告辞走了。
我反复揣磨皇上的意思可皇上的态度确实令人难以琢磨。依皇上的精明不会不知道军中冒领军饷地惯例。可皇上却派人去查办此事皇上对这件事的态度突然让我有了一种不安的感觉。还好皇上是让严景云的人去办这件事看来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我胡乱睡下却常常被噩梦惊醒。我索性不睡了倚坐在床上出神。天亮了。我忙到太后房中。我想让太后召皇上来问一问空饷案借机看一下皇上对此事地态度。我昨天就已经向太后说了这件事。可太后当时的态度确实令人不解。以往朝廷有什么大事太后都会召皇上问个究竟可对这件事太后的态度却是异常冷淡。我怕自己说得太多只会让太后要起疑心因此几次话到嘴边都忍住了。
太后吃过早膳净了手就要抄经。我们不便于打扰就都退了出来。看来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拉严景云和萧元策同坐一条船。我昨晚思量良久在这件事中只有拉拢严景云最为可行。
我往严淑妃地寝宫走去自从杜宜嫔死后我很久没来这里了。守门的太监一见是我忙将我往里面让。
我走进去就见严淑妃正坐在窗下绣花我忙给严淑妃请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