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风波(1/2)
“这两日京城中有一件事情吵嚷的分外厉害,不知王爷知晓否?”一番寒暄落座后,军机大臣孙毓汶拱手说道。
孙毓汶是光绪十年入值军机,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后又迁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他平素外与李鸿章交好,内更与李莲英结为兰谱,也就是相当于拜把子兄弟,是慈禧最为信任得意之人。这些年虽然世铎领班军机,但世铎遇事不太有主见,所以军机上的大小事务,隐然已经是以孙毓汶为主。
今日他和这几位朝中大臣联袂造访,又率先问,倒叫世铎有些不明就里。
“不知莱山指的是何事啊?”莱山是孙毓汶的字,世铎见这几位的气色都不太好,不免有些奇怪的问道。
“皇上命人将前些日子在朝堂之上各位大臣们写的建言折子,着京城琉璃厂荣主斋刻印,并刊行天下,王爷可知道此事?”孙毓汶见世铎一脸的糊涂,便解说道。
“前几日皇上和我提过这事,说是要借这些折子听听天下人的见识看法,我想想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让人去办了。怎么,出什么事了?”世铎颇不以为然的看了孙毓汶一眼说道。
“王爷糊涂啊!”孙毓汶一听,跺脚说道。他平日里心中本就不怎么把世铎这位军机领班大臣看上眼,更加上深得慈禧信任,此刻心中一急,话语中多少也就少了些恭敬。
“王爷想想,朝臣们的折子虽然只是建言献策,但折子中所谈的都是朝廷要务,事涉朝政,怎能就这么刊印出去,任由天下人评说。这朝廷用度捉襟见肘,财政艰难,我等大臣们自然责无旁贷,总归是关起门来想办法,这么些年不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是这么一弄,让人知道我大清的虚实不说,连带着洋人都会笑话我大清徒有其表……
再则,那日在养心殿上皇上让朝臣们写完折子才能回家,这急切间写就的东西,难免没有疏漏和谬误的地方,现在倒好,就怎么刊印了出去,让天下人笑话我大清无人倒也罢了,要真有什么别有用心之人,趁机挑拨生事,这局面该当如何着啊?”
“有这么严重吗?”世铎一副不着急的样子,慢腾腾的抬起头问道。
对孙毓汶向来的做派,世铎如何不是心知肚明。依仗着太后的宠爱,不要说自己,就连皇上孙毓汶也是不大放在眼里。外结重臣,内联太监,如此热衷功名,不就是盯着军机领班的那个位子,想做个权臣吗?
世铎心里并不糊涂。他其实清醒地很。六爷被太后踢出局了。七爷自己把自己摘出局了。自古无情帝王家。所以打从一开始。他就抱定了不争地念头。遇事退让三分。不去计较什么。就当个糊涂王爷熬到退休。大家伙一拍两散。
今日孙毓汶带着这几个大臣兴冲冲地赶到自己府上。世铎明白一准儿是冲着皇上地主意去地。皇上究竟是怎么样一个想法。他不清楚。也不想弄清楚。此刻他只是闹不明白这背后太后地意思是什么。心里也更加不想没来由地把自己搅进这一趟浑水中。
“王爷。莱山说地有道理啊……”坐在下地徐桐捻着下颌地胡须。缓缓说道。“眼下京城里地士子学生们是争相传阅。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简直是视我朝廷地威严于无物。老夫以为。这朝政本就是放在朝廷里来论地事情。这么一下子弄得天下皆知。就连些市井小民贩夫走卒都可以指点评说。岂不是荒唐!朝廷地要是道德伦常。明理而守序。这人心浮动。坏了规矩。乱了方寸。这置我大清朝廷于何处啊?”
“徐师傅所言极是。听说在京地不少举子们正蠢蠢欲动。准备向朝廷上书。就折子中所提到地增加朝廷收入一事。建言献策。建言献策原本也没有什么。可这人心浮动。搅乱了朝局。往后这朝廷要有什么事情。天下人都来上书建言。这岂不是说朝廷中地大臣们都是摆设。王爷。这个口子可不能开啊!”一向不大怎么说话地额勒合布。此刻也在一旁附和道。
这个额勒合布向来是明哲保身之人。今日搅合进来凑什么热闹啊?世铎心中一晒。不过他遇事向来就有退让之心。原本也是没有多少主见地人。此刻听众人这么异口同声一说。心里也是有些犯疑惑了。这件事情虽然说是皇上提出来地。可毕竟大面上从自己这里过了一遭。真要是闹出什么事情来。自己少不得要担些干系。
“我原本想着皇上这也是集思广益地意思。倒也没有虑地这么周全。依诸位这么一说。眼下倒有什么法子挽回啊?”世铎思忖了片刻说道。
他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反正这件事情起初是皇上的尾,现在要拉回来也是这些大臣们的主意。
“王爷啊,这还能有什么主意啊,总不能任由天下人诋毁朝政吧,已经出去的要马上收回来,刻印出来还没有出去的全部销毁。”孙毓汶见世铎一副全然不担责任的样子,心里一急,斩钉截铁的说道。
世铎一听,心里却是暗暗冷笑,这个孙毓汶一向紧跟太后,从来不把皇上放在眼里,这么一弄,不是明摆着和皇上唱对台戏吗?一朝天子一朝臣,将来要是皇上掌握了朝政大权,还能落的了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