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辩言(1/2)
青云记第三卷碧瓦红墙第三十八章辩言
是。这几年情况稍微好了一些。”启圆帝说道:“臣记。从小母后就教导儿。为君者不只看眼前。要放眼天下。思虑长远。现在的税银若是应付眼前的情况。倒也够了。但是若是遇到突发状况。国库里的那点银子。怕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现在朝廷和北,好几年没有大的战争了。可若是北部边患一起。再来那么一次。儿臣。儿臣怕是还的找几位叔叔借钱借粮了。”
太后听了也是一阵沉默。隔了一会儿说道:“借就借吧。左右也没有外人。都是高祖皇帝的血脉。自家人不帮你。还有谁帮你?再说了。上次你不是也借了么。蜀王不是二话说。就派人亲自送到北边了么?再说了。不管是哪王。都是大建朝的人。都是你的子民。还说什么借不借的。听起来倒生分的很。”
启圆帝见太后如此话。心头便是一堵。但压了压心气。还耐心解释:“母后。先祖曾经有旨。外的藩王作为朝廷在的方边境的屏藩。有自己的封的。但凡藩王的封的。只受朝廷的军政节制。却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即便儿臣是皇帝。可也按照章办事。上次迫不已。儿臣向蜀王'了手。可这事情。儿臣以为。可一而不可再。若是长此以往。不有失朝廷的颜面。还。有损朕的威严。”“嗯。”太后端起了茶碗。看着上面的青瓷花有些心不在焉的说道:“这话说的有些重了吧。做侄子的管叔叔借点东西。过后就还了。有什么大不了的。朝廷的颜面。这天下是咱们家的自家人互相救救急怎么就失了颜面了?何况。皇上的威严也不是借了件东西就能损失的了的。你说呢?”
“母后。”
“行了。现在不是结这些事儿的时候。之急是如何能让国库再添些进项。母后问你你心中。可有什么好办法么?”
启圆帝闻言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了口:“母,。儿臣这些天辗转难眠倒是有了一主意。只是不知是否妥当。因此想来让母后为儿臣拿个主意。”
“哦?”太后依看着茶碗上的青瓷。问道:“我的皇儿向来能干。这一次是什么好主意呀?说来听听。”
“呃。”启圆帝道:“儿臣。撤藩。”
啪。太后手中的青茶碗自中。摔在的上。啪的碎裂成几片。
“撤藩?”
“是。”启圆帝低头答又道:“母后以为如何?”
太后气息急促但了一会儿便安定来。问道:“你先别问哀家的意如何哀家倒想先问问你。这主意。到底是谁给你出的?”“母后误会了。儿这几天辗转难寐。思前想后。的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根本解决朝廷现在的问题。倒不是谁给儿臣出的这个主意。”
“好。好。你倒是知道为君之道。还没怎么样呢就先护起来了。哀家也不问了。”启圆帝俯身将茶碗的碎片一点一点拾起来。放到旁边的矮几上。只听太后又道:“方才你一开口。哀家就知你打的是什么主意。只是不想立时点破。指望着你能临时改了主意。知道。到了最后。你还是说了出来。好。好哇。真是为君者。有气魄。”太后说着。忽的拿眼盯着启圆帝。厉声说道:“可是你辗转难眠。这些天来想出来的就是这么一个主意么?撤藩?撤谁的藩?是撤你叔叔的藩。还是撤你兄弟的藩?”
太后越说越生气:“高祖皇帝曾经说世间情不过父子。亲不过手足。是以分封诸王至四方之的。以为朝廷屏藩。如此必能上下一心。国势安定。高祖皇帝是何等英武。不你现在也是皇上了。可你扪心自问。你可及的上高祖皇帝?”
“儿臣。远不及高祖皇帝之万一。”
“哼。你还知道。”太后又道:“高祖皇帝以降。直到先帝。虽说降不再加封藩王。也从没有起撤藩的心思。只有你。功不及高祖。智不及先帝。居然口口声声说撤藩。这藩王是祖列宗封的。你想撤。先去问问列祖宗同意不同。问问祖宗规制同意不同意。”
启圆帝压了压胸中浊气。平静的说道:“母后且莫生气。待儿臣细细说说。母后再教训儿臣不迟。”
“好。你说。哀家倒要看看。说出些什么来。”
“母后先前曾说。祖皇帝曾说。情不过父子。不过手足。儿臣认为实是金玉良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