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 悉数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2/2)
公孙瓒在多次直接讨伐冀州失败后,将目光转向了青州,他派田楷和刘备等人领兵进攻青州,袁绍的部队节节败退,然而也因此导致公孙瓒在幽州的兵力空虚。
幽州牧刘虞早就看公孙瓒不顺眼了,他多次邀请公孙瓒,公孙瓒都称病不来,于是刘虞集结了十万大军亲自讨伐公孙瓒,公孙瓒得到了刘虞从事公孙纪的报信,本来准备逃跑,后来却发现刘虞的部队缩手缩脚,于是率领数百猛士猛冲,一举击败刘虞。
【水淹七军之战】
建安二十三年(218),曹操为了减小汉中之战的压力派曹仁讨伐关羽,企图对于刘备两面施压。曹仁到樊城之后,还没有做好讨伐关羽的准备宛城就发生了侯音之乱,曹仁不得不先行平定宛城叛乱,因此他讨伐关羽的时间被延迟了,准备也被打断了。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关羽却在第二年主动出兵越过襄阳直接攻打樊城,当时曹仁麾下兵力本来就不少,曹操还派于禁来支援,而关羽得留兵重点防御孙吴,结果就是关羽主动出击,却是以少打多,估计关羽先期总兵力应该在三万左右,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水军,而曹仁总兵力至少在六万以上,应该在十万以下。
但关羽先前在樊城待过很长的时间,事业对于当地的地理非常了解,而曹仁刚来不久,反而没有关羽了解,结果曹仁很正常的将主力留在城外,与关羽直接对峙,这恰好落入了关羽的陷阱,关羽利用曹魏不善水战,缺乏水军这一点,利用汉水暴涨,直接淹掉了曹军,俘虏就至少抓了三万多,一举逆转了局势,包围樊城,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官渡之战】
历史上官渡之战是非常决定性的一次大战,据《三国志》记载,当时袁绍出动精锐大军十万以上,而曹操的兵力却只有不到万人,不过《三国志》里面的这个记载是无法让人所认可的,当时曹操势力的确弱于袁绍,但这弱是虚弱的弱,并不是弱小的弱,当时曹操好歹也占据了差不多四个州的地盘,割据中原,是第二大诸侯,敌人都打到家里了,他却只有一万的部队迎战,怎么可能!
所以曹操的兵力就算因为领土的分散,至少也有数万人,的确比袁绍少很多,但没有十比一那么悬殊的。在这一战中曹操军内部将帅一心,谋士出略,武将出力,而反观袁绍军内部内斗不休,袁绍听信郭图的小人之谏,就是不采纳沮授的忠耿之言,最终导致乌巢大败,粮草被焚之一炬,前线部队张郃等人跳反,袁绍只能勉强率领数百骑兵逃回北方,近十万大军被曹操尽数坑杀。
【赤壁之战】
和官渡之战相比,赤壁之战双方的实力对比就真的是极为悬殊了,当时曹操的势力和孙刘联军的势力实力悬殊到了什么地步呢?孙权和刘备的地盘加起来拥有的郡都没有曹操占据的州多,直接兵力对比上更是极为夸张,曹军估计有二十多万,而周瑜和刘备的部队加起来最多也就五万人,如果不是打水战,孙刘联军根本连一点希望都没有。
而曹操本来就算打不赢水战,也不可能输的这么惨,但什么事情都架不住主帅瞎搞啊,当时曹操在明知道黄盖可能是诈降的情况下丝毫没有做准备,结果重复了宛城之战的故事,让周瑜等人轻易的获得了胜利,孙刘联军的损失甚至都寥寥无几。
总结就一句话:一般情况下,能以少胜多打赢大战,基本都是以优势方的主帅超鬼作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