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余波(1/2)
天气很就炎热了起来,不知不觉间,徐循上京一周年日子也都要逼近了。京城夏天也和以往一样,用与南方不同干热迎接着大部分来自江南鱼米之乡宫女们。
因为冬天比较寒冷关系,北方屋子建制肯定比南方厚实,密闭性也比较好,所以阳光热度不大能直射进屋子里,再配合上一些冰山,屋内很容易就比较凉了,体弱一点,穿着纱衫呆有冰屋子里,还会着凉呢。孙玉女就是这样,这几天因为贪凉,都冰山附近午睡,也不盖被子,结果这个月就格外生不如死,躺床上连说话力气都没有,竟是痛得脸色发白。
也因此,太孙妃进太孙宫时候,她就没能起来迎接,是徐循带着人候太孙宫门口,一柄油纸伞下头等了一炷香功夫,才把太孙妃接到了清和阁里坐下。太孙妃还嗔怪她,“这么客气干嘛,日头那么大,就是伞下,你也容易中暑不是?”
徐循笑着说,“我门洞里站了好久呢,不碍事。”
两个人也有一年没见了,毕竟总有些说不出怯生感觉,现见了面,彼此笑了笑,见对方都还是那个语调,变化好像不大,这种生疏之情也很轻易地就消褪了。徐循帮孙玉女解释了一下,“……刚出来时候去看她,她痛得迷糊过去了,唇都是白。我也就没喊,自己过来了。”
按说,这个毛病,一般年纪大了,经过人事了,也就渐渐地好转了。孙玉女怎么是到了这把年纪还痛得这么厉害,也确是有点出奇了。太孙妃眼底掠过了一丝诧异,摇头毫不乎地道,“何必行此虚礼呢?她这个病,这里也是请御医来看吧?”
以前有太孙妃时候,这些事是她一手安排,现太孙妃不,孙玉女自己很多事都是太孙出面说话。徐循说,“还是原来那个医生嘛,每个月依然开方吃药——就是总也不见好。”
太孙妃入宫以后,肯定要进内宫、东宫请安,一边说话,徐循一边就跟着几个大宫女一起搭把手,帮着太孙妃擦脸漱洗什么,太孙妃也没和她客气,一边擦脸一边说,“既然如此,一会儿,你陪我进宫去见太子妃娘娘吧?等咱们回来了,再这皇城里好好地逛一逛。”
语调居然还是挺兴致勃勃,好像丝毫都不知道北京城里这些事……
徐循也不知是该吃惊还是不该吃惊:东厂厉害成这样子,谁知道太孙宫书信会不会被人翻阅?写给太孙妃信她是知道,一点不该有话都没说,送信也不是太孙宫人。如此看来,送信那边中官,也是丝毫都不敢透露出蛛丝马迹,所以皇城里死了这么多人了,南京还一点消息都没有。
也许,就连京城外头,也都是一无所知吧。太孙无意间流露出只言片语,也透露了外廷动向:外廷也挺热闹,因为三大殿失火事,皇爷要发罪己诏,又有人借势说不该迁都,该回江南去。还有人说瓦剌南侵、御驾亲征事,根本就没有人多提皇城风云一句话——就好像……好像这些死人性命,对于这个天下来说根本无足轻重似,死了也就死了,外头一点都不知道,也一点都不乎……
她压下了这令人心寒念头,摆了摆手,“你还不知道吧——”
遂将这几个月宫里风波仔细说给太孙妃知道,太孙妃听得张口结舌,杯子都差点没拿住,连一屋子宫人都是纷纷容失色。
徐循也是说得口干,半日才结语道,“咱们因为住远,万幸是没受到太多牵连。宫里使唤人们,也都几乎保全了性命。现那里面,可就不一样了……”
也所以,近太孙宫使唤人,都是发自内心地殷勤周到——惩一儆百,这些幸存者、目击者,心里能不感激他们这些相对靠谱主子吗?
“那现怎么样了?”太孙妃一边说,一边不禁就洒下泪来。“别人倒也罢了,东宫那些姐妹,我们也是常见面……”
“头十几日,听说安王妃、代王妃都进宫了,张娘娘也开宫门了,”徐循说,“好像也是不再杀人了,不过,首恶都伏诛,事情也查得水落石出,现应该也就是收尾吧。我们都有两三个月没进内城去了,对里头消息也是知道得朦朦胧胧,不太清楚。”
她不禁轻轻地抖了抖,“你们都南边宫里住着,知不知道三月里,刘婕妤、尹贵人从南京被捉来事?”
“知道啊。”太孙妃皱紧了眉头,“当时就说是皇爷想见她们,好声好气地把人给接走了,刘婕妤走时候还喜气洋洋呢……”
她倒抽了一口气,“难道说——”
“当时她们还都羡慕留南京人呢,”徐循点了点头。“后来才知道,留南京也不把稳,还要特地接来审!也不知道现究竟是如何了……”
东厂办事,真是雷厉风行,和民间传说锦衣卫一般神乎其神,这么多条人命,对南京都是瞒得滴水不露,没让人知道一点消息。说实话了,其实徐循也不是很吃惊,内宫生活她也是很清楚,其实所有消息也都是从墙外头来,这种人人自危风暴里,没有谁会把闲话传到南京去,那不是嫌活得腻味了吗?皇爷不想让她们知道,宫女子们就什么都不会知道。
——可,她有种隐隐感觉,外廷对此事,绝不是一无所知,只是……只是那些大人们,也许是真不乎这些人命而已……
虽说刘婕妤一直和太孙宫过不去,甚至说是尹贵人所属朝鲜派系,和太子、太孙派系关系只能说是平平,但那到底也都是人命,这么喜气洋洋地坐船进京赴死,实为惨事。太孙妃比不得徐循和孙玉女,到后来都几乎有点麻木了,她才进京,肯定是免不得惊骇叹息一番,好容易才平了气,扭头吩咐身边宫人,“跟着咱们来那些人,都自己查查箱笼去,若是有一丝不体面,休怪我先清理门户了!也省得被查出来了,给咱们太孙宫没脸!”
看似凶狠,其实还是为了维护这些中官宫人们,众人俱都跪下谢恩。太孙妃又寻思了片刻,方道,“此番过来,肯定是要抱着囡囡去见见长辈们……但此非常时刻,越少人进去事情就越少。一会你就不必跟着了,我一人进去就行,若有问起,我只说你们两人都病了也就完事了。”
这么多杀戮就发生周围,一个弱女子吓病那是常见事,徐循深知太孙妃好意,不免感激道,“姐姐——”
太孙妃却叹了口气,有点自责,“都是我不好,若早知道,撑着也和玉女一起进京了,你们两个,头上少了人遮风挡雨、当家作主。身份又不是正妃,这几个月战战兢兢地支持宫里,心里也不知有多少苦,多少委屈吧?”
她是正妃,又是后嫁妇,和这种事肯定是毫无关联,不让她进京,只是为了她安心休养,太孙心里,都只是让她好好地带着女儿养病而已。后来太孙妃来信说自己已经大好了可以过来,太孙把信给两人看,孙玉女不发话,徐循也不好多说什么,太孙便让她来了——说实话,徐循心里是有点战战兢兢,她多少是担心太孙妃原不知情,来了以后发现北京皇城这么可怕,会埋怨家里人不提醒她。
现,一开口就是这么贴心话,她还有什么好说?徐循眼泪都要下来了,恨不能贴到太孙妃怀里一阵好哭。却碍于太孙妃还有事情要做,只好擦着眼眶退到一边,太孙妃看了,也不免微微一笑,就握着徐循手,把她拉到怀里拍了拍,安慰道,“好啦,我人都到了,此后万事有我呢!”
说也奇怪,这话,孙玉女也和徐循说,但她话,就没太孙妃话能让徐循真获得少许安慰。她一直以来都飘荡不安、焦灼惶恐心情,仿佛太孙妃拍打里,也获得了少许缓解。
“姐姐来了,我心里也就有主心骨了。”她有点儿抽噎,“不然,前头几个月,真是没安稳觉可睡!”
太孙妃拍打着徐循,那复杂万千感慨外,眼底也出现了一点柔软,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却是没有做声。
#
太孙妃回归,也是几个月来太孙宫第一次正式和内城发生交往——她回归,好像也是一种内城生活回归了正常信号。因为当天下午,从东宫和咸阳宫,都来了探视徐循、孙玉女宫女,毕竟,对外,这两个小姑娘是都不大舒服。
孙玉女那种已经痛得神智都很迷糊状态就不多说了,徐循这里,多少也是有心和来探视宫人多说几句话,打听打听内城情况,可这些宫女子,一个个全是劫后余生惊弓之鸟,光看着脸色都有点吓呆滞了似,多话哪里还敢说?徐循自然也不好追着问,只好让她们回去了。
两个长辈倒也是都没多说什么,就是让她们好生休养,好了进宫去玩。就是这句话,徐循都咂摸了半天,等太孙妃回来了,赶忙过去打听,太孙妃这才仔细地说给她内宫变化。
现确是不杀人,开始结案了,也开始登记死人名单——除了那些被定罪后当时就杀掉以外,那些自杀自宫人中官,后定性冤死了,找得到尸骨就略微厚葬,找不到就衣冠冢做一个了事。妃嫔们照此办理,倒是有几个朝鲜妃子和底层宫嫔因此被平反,从这件事里给摘了出来。
当然,这些人十有*也全都死光了,顶多就是葬礼略盛大一点而已。只有韩丽妃,算是运道大了,她当时被锁自己宫里,差些也被饿死,却是看她中官,原来也是她宫里人,颇有忠义之心,冒了极大风险给韩丽妃匀了一点自己口粮,就这样才勉强活了下来,被放出来时,人都瘦得只有一把排骨了。
但,她毕竟是活了下来,光是这一点来说,就要比她很多同仁要幸运得多了。
至于刘婕妤,毫无悬念,因年轻貌美,颇擅长于房中术,被皇爷认定为私下肯定有和中官眉来眼去,进宫没两天就没了性命。
“现初步是统计出来了。”太孙妃和徐循说,“咱们整个城里,死了少说能有两千多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