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新的起点(1/2)
在无尽的思念中,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寒假也随之来临,乘风送別寢室所有室友后,在失望中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列车在晚上十点抵达泾县,乘风下了列车后没有直接叫车回家,而是来到清弋江畔,走上清弋江大桥。
严寒的夜里,行人总是稀少,偶尔遇上一两个,也是来去匆匆。
黄灯下发黄的桥头连接枯黄的野草,让人不忍多瞧。远远的夜空中传来旷旷的犬吠声,伴着哗哗流水声,一同涌进,在籁籁风中微微颤抖中的乘风耳朵里。
乘风裹了裹大衣,总感觉有风透进来,冰冰凉凉的。別这里不过三个多月,草木早已面目全非,只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还是闻的那么熟悉。乘风整了整衣冠,理了理情绪,又沿着滨江公园转了起来。过了许久,乘风住进客来悦旅社,也许正是客来悦三个字的作用,让好久没睡好的乘风今晚安安稳稳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乘风一早回到自己的家,熟悉的,热情的邻里,慈祥的和蔼的父母,无论哪个多让乘风倍感亲切。正所谓,美不美家乡的水,亲不亲故乡的人。在关心和问候声中,乘风本忧伤悲凉的心也一点点隔化,露出久违的笑脸和乡亲们高高兴兴的聊了起来。
如此过了三天,就在吃早饭时,乘成接到导师打来的电话:“李乘风,你老家泾县的对吗?”
“导师,是的。”乘风回答着,心里却很纳闷。
“嗯,那我问你,昨天泾县发现了古暮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听说了,导师”
“嗯,知道地点吗?”
“知道的,导师,就在离我家不远的黄村那”
“嗯,乘风啊!你是我的学生,我们这个考古系呢,要多实践。这个古墓嘛现在要马上挖掘,正好这次挖掘是我一老朋友主持的啊,嗯你叫他王老师就好了,王老师跟我说这古墓时,我向他推荐了你,让你跟王老师后面学学,乘风啊!那你现在可有什么要紧事?”
“没,没事,听导师安排。”
“好,那我就不多说了,你快准备准备赶快过去找王老师报道”
“…嘟…导师再见……”
接完电话后,乘风三两口扒完了饭,跟父母说了声,急急的向古墓赶去。
这古墓怎么发现的呢?原来是从陈村水库到黄村沿着山脚有一条悬在屋顶的人工运河,这河水主要灌溉清弋江冲积平原的,也正是这条运河的建立,乘风家水稻田无论怎么干旱也不用愁水了。也正因这条运河悬在屋顶,所以每年秋收后多会放干水,做常规检查。这次检查到运河与徽河交点的山包时,突然发现山体居然空了,当时可把检查人员吓的不轻,后右经过再三检测,认为是今年夏季雨水多,洪迅高导置的,同时也幸庆山体承受住了没酿出大灾祸。当政府得知后,立马展开工作,经多方面研究决定,先将山挖开再用水泥石头钢筋填上。
这一挖可不得了,这山包原来是个古墓。为此泾县人民政府下达了好几份人员撤换文件。这也是为什么乘风知道古墓的事,不是因为古墓更是因为古墓。
不久,乘风来到古墓开挖地,找到了正在帐篷中清理文物王老师“王老师你好,我叫李乘风……”
还没等乘风说完,王老师开口道:“好,好,来的好,赶快进来,帮忙清理这些文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