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君臣奔随(1/2)
话说斗辛以身上锦袍换得渔船,昭王和诸臣一行便从成津乘舟,从水路到了郧地。斗辛、斗巢都是郧地之人,对地形道路自是十分熟悉。
那斗氏一门世代为楚国的公族之一,世封郧地,在郧地自然是望族,有许多斗氏俊杰都在朝堂做官。那老相国斗成然自从被平王所杀,斗氏大多离了郢都,回到郧地避祸。后来昭王心感平王诸多失误,为了安抚斗氏后人之心,便重新启用斗巢、斗辛等斗氏中的豪杰之人。
在郧地,斗氏一族依然人数众多,是名门望族。按照斗辛和斗巢的意思,可以暂时让平王在郧地落脚,再图大业。
昭王因为暂时没有去处,想着斗辛和斗巢苦苦相请,便同意来郧地驻扎下来。暂且作为根据地,好汇集各地边将和溃散的楚兵,以图东山再起。
昭王领着公主季芈,在众臣的护卫下乘坐渔船到了郧地。斗辛、斗巢回到故土,乡亲们自是认得,于是各自相传。斗辛的从弟斗怀得知众人奉着昭王逃难到此,便引着族人,来迎接昭王一行。
斗辛对昭王介绍斗怀:“这是臣的从弟斗怀,是老相国斗成然之子。请大王暂且在此驻足,臣等好发消息告知各地边将,让他们领兵到郧地勤王。”
斗怀拜见过昭王,见君臣一行衣冠褴褛、面黄肌瘦,知道一路逃亡,甚是狼狈,便令仆从整治菜肴,让昭王和群臣饱食。甚是尽心。
这君臣自从逃出郢都以来,哪里敢如此放松下来饱餐一顿?一路惊惊惶惶赶路逃命,害怕吴军追赶而来,连睡觉都是要睁开一只眼的。
这饭菜又比路途之中那些干粮好之百倍。自然,君臣上下对斗怀的招待甚是感激。昭王在席上首先就表了态:“爱卿有勤王之功,后日寡人如果能够还国,必有重赏!”
斗怀谢过昭王,见众人都已经酒足饭饱。便安排仆人准备热汤为众人沐浴。
此时斗巢和斗辛同案进餐,见斗怀对昭王甚是恭敬。斗巢便有些疑惑,对斗辛道:“斗怀之父斗成然,被费无极在平王面前屡进谗言,后被平王所杀,斗怀一直对大王心怀怨恨。不想他今日对大王甚是恭敬,莫非有诈乎?”
斗辛沉吟道:“那是先君之事。再说那也是费无极之罪,斗辛岂会怀怨于大王呢?”
“只是我见斗怀在为大王进献菜肴之时,面色虽然甚是恭敬,但他一直在暗中打量着大王,所以我总觉得他的神态有些奇怪,我们还是多加小心为妙。”
斗辛见斗巢如此一说,自然不敢大意。便和斗巢商议道:“今夜我俩亲自为大王侍寝,便知道分晓。如果斗怀胆敢有非分之举,我必杀之!”
斗巢点头称是,二人自是用心防备,以防不测。
是夜,昭王因为路途劳顿,所以早早睡下。斗巢和斗欣也不惊动昭王,便立于昭王睡房之外,亲自守卫。
其时已是残冬,南国之夜还是十分湿冷的。斗巢和斗辛虽然冻得哆嗦发抖。还是不敢大意。
至夜半之时,大院之内响起了磨刀之声,声音极其刺耳。斗辛让斗巢护住昭王睡房之门,自己独自出来看个究竟。
斗辛步出后院,来到前院,只见院中有一人正在月下磨刀,一边怒气勃勃,自言自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亡国之君。我必报仇!”
斗辛大惊,故作镇静,问道:“弟半夜磨刀,而且怒发冲冠。却是为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