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烽烟尽处 > 第三章 风云 (八 上)

第三章 风云 (八 上)(1/2)

目录
好书推荐: 伏魔之步步惊魂 女配的翻身手册 诱欢成婚 谋妃当道 至纯医道 寻爹启事:妈咪不好惹 网游之热血杀神 弃妃当道 带着魔兽闯天下 扑倒吧,少爷

第三章 风云 (八 上)

“酒井将军.我自问一直对帝国忠心耿耿.”听到了酒井隆的语气开始变软.先前一直奴颜婢膝的陶克陶突然委屈了起來.红着眼睛.大声强调.

此刻酒井隆的心思全在如何将心腹爱将桑原荒一郎和治安部次长水川伊夫阁下从五原城接出來.根本沒注意到陶克陶话语里的怨怼之意.想都沒想.就毫不犹豫地大声保证.“白君.白君对帝国的中心.我心里一直都非常清楚.你尽管放手去做.将來有了麻烦.由我一力承担.”

“我不到十六岁就东渡日本.学习帝国的先进文化.二十二岁再度公费赴日.全面考察将帝国各项制度移植到草原上的可能.东京的清酒和樱花.一直刻在我的记忆中.我为之沉醉.为之倾倒.我期待自己的家乡会变得和东京一样干净美丽.为此我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陶克陶沒有接酒井隆的茬.继续带着哽咽大声自说自话.“我替帝国联络德王、收编马贼、煽动叛乱、四下搜集情报.我甚至亲自下手暗杀那些不肯顺从时势的家伙.我沉浮宦海这么多年.经手的资金每年数以百万计.可我一文钱都沒落入自己的口袋.我支持成立的矿业公司在草原上遍地开花.但我名下沒有任何股权.将军.我陶克陶虽然不是日本人.但我陶克陶早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大日本帝国的国运捆绑在了一起.可是.我大前年是总务部长、前年是保安部长.去年是司法部长.今年是参议府参议......”(注1)

一边说.他一边咧着嘴惨笑.两行浑浊的泪水不知不觉中淌了满脸.这下.酒井隆终于明白陶克陶是借机在跟自己讨价还价了.怒火登时从脚底直冲脑门.然而.想到自己现在有求于此人.又不得不将怒气压了下去.温言软语地安慰道:““白君.白君对帝国的贡献.只要长着眼睛的人都能看得见.但是有些时候.你也应该明白.我必须向现实做一些妥协.你刚才也曾经亲口说过.德王殿下的作用无可替代.他全力支持吴鹤龄上位.我.我当时.当时就只能让白君做出一些牺牲了.”

“不过白君请相信.你所付出的牺牲必有回报.”不待陶克陶喊冤.酒井隆又快速大声补充.“把你暂时放到参议员的位置上.图的就是个进退自如.只要我解决完眼前这些麻烦.回过头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里边.必然给你腾出一个恰当的位置.”

“我倒不是想朝将军讨要官职.”陶克陶揉了揉哭红的眼睛.低声表态.“我只是.只是觉得.觉得我自己.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唉...”

说到动情处.又是哀哀的一声长叹.仿佛要将心中的无限幽怨.都化作一道白烟喷发出來.

“该给的.该给的.”酒井隆情绪仿佛也被这一声长叹所感染.掂起脚尖.轻轻拍打陶克陶的后背.“帝国不会辜负任何一个为他无私付出的人.这些年.已经让白君受了太多委屈.是时候做一些弥补了.政务院秘书长.这个位置你看怎么样.光一个院长.处理不了那么多的问題.我早就想在政务院再设一个秘书长职位了.刚好由你來担任.唉.其实政务院的院长更适合你.这点儿我很清楚.但眼下还不是让吴鹤龄挪动位置的时候.白君.希望你能谅解我的难处.”

“卑职定然鞠躬尽瘁.绝不敢辜负将军的信任.”陶克陶立刻破涕为笑.带着满脸的泪水再度向酒井隆鞠躬致谢.

酒井隆看得心中直犯恶心.为了保住自家前程.却不得不继续做出一幅赏识状.拍打着陶克陶的后背说道“别说那么严重.白君.你的能力.我是早就知道的.政务院的事情对你來说.不过是餐前的开胃酒而已.费不了太多力气.等将來有了机会.我还要压更重的担子给你.那时候才是你显出大展拳脚的时候.”

更重的担子.政务院秘书长之上.就只有政务院长和自治政府正、副主席了.陶克陶全身上下的骨头立刻轻了三分之二.弯下腰.以便酒井隆拍打得更省力气.“将军放心.属下绝不会让您感到丢脸.”

“好.好.白君不愧是我们大日本帝国培训出來的人才.关键时候.就是靠得住.”酒井隆连声夸赞了几句.然后迫不及待地将话头转回正題.“眼下这件事.就非白君出马不可了.你也知道.五原机场终归是个临时性起降点.各项辅助设施都非常简陋.如果傅作义部用火炮炸毁了跑道.即便我这边派飞机过去.也很难把人给接出來.”

“属下有个故交.上次绥远之战临阵倒戈.在傅作义那边当旅长.”陶克陶知道自己再不拿出点干货來.无法让酒井隆安心.想了想.用极低的声音汇报.

“你是说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师师长安华亭..”不愧是老狐狸.酒井隆立刻就在心里对上了号.眉头跳了跳.带着几分惊喜追问.“他想反正过來么.他提了什么条件.答应他.无论任何条件都先答应他.”

“他那个人身上出身草莽.骨子里始终带着几分绿林气.傅作义待他不薄.他不可能轻易反正.”陶克陶摇摇头.低声否决.“不过.王英将军也是他的老上司.当年也曾经待他不薄过.如果王英将军出面.......”

“绥西自治联军司令王英.他不是已经溃败了么.现在我怎么可能联系得上他..”酒井隆的眉毛又跳了跳.冲着陶克陶和报务组长池田兵琦两人追问.

“王英将军彻底失去了联系.”报务组长池田兵琦想了想.如实汇报.“属下已经命令电报员持续搜寻他的下落了.如果有了回电.立刻会送进來.”

“沒找到也不要紧.”陶克陶这个铁杆蒙奸远比酒井隆等日本人更了解此刻中**队的实际情况.笑了笑.低声解释.“眼下在傅作义将军麾下效力的.有好几个旅长.都是前次绥远战役临阵倒戈过去的.之前他们都是王英的结拜兄弟.受过此人的长时间关照.所以王英将军哪怕败得身边一个警卫员都沒剩下.只要他不是当场战死.就有的是机会逃回來.”

“眼下将军需要的.是借王英的名义.想办法去联系安华亭.”故意顿了顿.给酒井隆留下一点消化信息的时间.陶克陶继续说道:“属下把您的亲笔信带到安华亭将军处.他自然知道.王英将军回來后.会不会被军法处置.全看他如何去做.他每放过一个咱们这边的人.就等于帮他的老上司王英将军积累了一份人情.同样道理.如果能用这种方式换取王英将军不被追究的话.相信其他几个先前倒戈到傅作义麾下的旅长.也会仔细考虑您的要求.”

“嗯...”酒井隆低声沉吟.不是因为不想放过大汉奸王英.而是觉得陶克陶的说法太匪夷所思.身为国民革命军的少将旅长兼暂编师师长.居然还能替已经成为仇敌的老上司攒人情.并且这种行为还被视作理所当然.天哪.我到底在跟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作战.连这种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十六世纪的军队.都能从大日本关东军手里攻城掠地了.大日本帝国的关东军.又外强中干到了何等的地步..凭着如此外强中干的队伍.大日本帝国还有可能去征服世界么.恐怕连走出亚洲.都要举步维艰吧..

“如果将军担心一个王英的份量还不足够的话.还可以再想办法筹集一些其他人质.”见酒井隆皱着眉头始终不表态.陶克陶还以为对方不看好这次交易.想了想.继续提议:“我听说.安华亭将军的老家那边.眼下还有双亲和一个妹妹.将军不妨派遣人手将他们保护起來.以便随时礼送出境.”

所谓保护.当然指的是劫持.打仗打不赢就劫持对方家中长辈做要挟.实在非正经军人所为.然而酒井隆原本就不是什么正经军人.心中的良知也非常有限.想了想.轻轻点头.“嗯.是该派人去拜访一下老人家了.虽然我与安将军早已经断绝了來往.但对他一直心存着几分敬意.不过......”

皱了皱眉头.他又低声问道.“如果安将军不屈服怎么办.还有.如果我想把被困在五原城内的那些矿产专家也换回來.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白君朋友多.能帮忙打听一下行情么..”

“这...”陶克陶有些为难了.偷偷放桑原荒一郎和水川伊夫俩个.对傅作义麾下的安华亭等将领來说.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題.借口战场搜索过于粗疏.让后者躲在死人堆里逃过一劫.便足以蒙混过关了.但是.眼下被困在五原城内的日方矿产专家却有三百余.甭说是三百余大活人.哪怕是换成三百头猪.安华亭把它不声不响地弄丢了.恐怕也得给傅作义一个交代.

“怎么.白君感到为难么.为难就算了.”酒井隆立刻冷了脸.非常失望地说道.

“沒.沒.沒......”陶克陶连连摆手.额头上瞬间渗出一大片细细密密的汗珠.“属下正在想.正在想.有了.解铃还需系铃人.办法就在九十三团上面.”

“九十三团.”酒井隆满脸困惑地追问.

“对.九十三团.”陶克陶大声强调.“将军还沒看出來么.九十三团闪击锡林郭勒的动作.原本就是傅作义使出的一记狠招.为的就是打乱我方部署.替他分担五原前线的压力.”

“当然看出來了.可那与眼下的事情有什么关联..”酒井隆先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悻然回应.随着傅作义部突袭五原城.先前原本看上去令人费解的许多事情.都瞬间变得清晰无比.事实正如陶克陶刚才说的那样.九十三团是傅作义预先埋伏在东蒙草原的一记伏子.平时谁也想不起他们.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左右全局的重要作用.

他们先前闪击锡林郭勒.就是为了调五原前线的日军或者蒙古军回防.给傅作义部主力创造战机.傅作义那边甚至还充分主意到德王心中长年累月积压下來的怨气.利用这次偷袭其老巢的机会.将矛盾彻底激化.进而导致了德王秘密勾结重庆.以及关东军驻蒙最高机关的一系列应急反应.

可马后炮人人都会放.对眼前局势却沒任何用处.如果酒井隆事先知道傅作义会利用自己收拾蒙古师的机会.全线发起反击的话.他无论如何也会先把这口气咽下去.等关东军的“讨傅行动”结束.再回过头來跟伪德王算总账.而现在.就算他看清楚了傅作义的所有布置.也无力回天了.讨傅行动彻底破产了.王英的绥西军崩溃了.三个蒙古师做鸟兽散了.第二十六师团和小岛骑兵联队被傅作义的部队给挡在外围了.五原城危在旦夕.新下來镀金的保安部次长水川伊夫和特务机关长桑原荒一郎生死未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