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仙力增收小麦(1/2)
杨玉富的整个少年时代,父亲一直把他当作宝贝疙瘩,因为父亲丧偶之后,续娶的第二个媳妇,生了三个女孩后才生了杨玉富,这在重男轻女的农村,好不容易得了个男孩子,便视为天赐,哪能不疼爱有加。
此刻,杨玉富在个人经历的重放之中,心中诸多感慨,所以手上接瓜的动便有点发涩。
然而父亲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在自己死后多少年后返回少年时代,没有重演之说,所以老父亲还是当初那个动作,一边把甜瓜塞在儿子手里,一边伸出粗糙的大手,拍拍儿子的脑袋,嘴里甜甜地说出两个字:“自个儿吃吧。”
一张老脸上的皱纹,顿时就全绽开了。
杨玉富先把甜瓜放在鼻子下闻闻,品味一番那醉人的清香,然后放在嘴里,咔哧一下,咬了一口甜瓜,真甜!
不过,在这甜甜的感觉里,杨玉富心中,又涌出对于人生的沧桑感来。
“爸爸,玉富,你们快进屋吃饭啊,饭菜都凉了啊!”三姐站在门口,冲杨玉富父子俩喊道。
杨玉富便和老父亲进屋,弟弟玉财也回来了,一家人一起,围坐在堂屋中央的一个30公分高的饭桌四周,全家人坐的都是小木凳。
一边吃着晚饭,一边听着那个落满灰尘的砖头般大的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
边吃饭边听评书,这就是农民的一种生活享受。
吃过晚饭后,父母、三姐和弟弟还在入迷地听评书,杨玉富对评书并不感兴趣,便自己出了屋门,再出了院子大门,信步在村里的小路上走走。
一阵阵“霍霍”的磨镰刀的声音,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传出来,同时传出来的,还有男女老少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嘈杂的声音里,透着兴奋的情绪。
杨玉富忽地明白了,这是小村开镰前夜的特有气氛。
“开镰”,就是村民们看好的一个日子,开始收割小麦。这是约定俗成的一个规矩,要选一个吉利日子,家家户户一起开始收割小麦。
虽然土地贫脊,小麦长得实在不怎么样,但是,毕竟是收获季节啊!
北方小麦,一般是每年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也就是说,小麦要在地里生长8个月,而村民们也就盼望8个月!
盼了8个月,终于盼到小麦已经成熟,可以开镰了,而开镰,意味着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意味着可以存下一些面粉,到过年时包饺子,蒸包子,烙糖饼。
杨玉富深深理解乡亲们此刻的心情,更理解乡亲们巴望着多收些麦子的心理。
心中一动,杨玉富突然想到,应该在这个开镰的前夜,悄悄地为乡亲们做些什么。
有了这个念头,杨玉富便乘着夜色,从摆放那个在村里已经有了传奇色彩的大磨盘的旁边走过,沿着村西大路,直接向西洼那一望无际的麦田走去。
一直走到自家那块麦田的中央,杨玉富才停下脚步,阵阵晚风吹过,成熟小麦的香气,将杨玉富包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