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节分桃(1/2)
延陵四月,事渐了。
顾瑾之和弟弟顾煊之坐炕上吃桃。她听着父母说大舅妈病情,渐渐没了兴趣,将目光投向了窗外。
她今日看到了大舅母,并不是大病,吃对了药就能好。
锦牖半开,窗下一株樱树开满了粉色樱。风起,艳靡浓香徐徐,满地淡粉碎蕊。
夕照慵懒,反映着悬挂锦帘金色帘勾,金光熠熠。锦帘就柔软而无声躺帘勾弯里,无声无息。
余晖着,弟弟那双比秋水加澄澈眸子滢动着光泽,很努力啃着桃子,神态像个小宠物。
顾瑾之很喜欢弟弟。
“……大哥说,大嫂想念瑾姐儿和煊哥儿,这定是托词。”母亲话题从娘家大嫂身上,转移到了顾家大伯顾延韬书信上,“咱们来延陵六年了,大哥从来不写信,这次为什么要让咱们带着孩子回京去看看?”
父亲摇头。
昨日,他们收到了京城大伯顾延韬写来书信,让父母带着老人孩子回京去,说家里人甚是想念老爷子和顾瑾之一家人。
母亲先是不信。
大伯顾延韬没那么好心。
“你想不想回去?”母亲见父亲不说话,突然问他。
延陵虽是父亲祖籍,可是父亲是生长京城人,他前几年对延陵饮食都不适应,这几年才渐渐好些。
京城才是父亲家乡。
母亲是延陵人,她从小这里长大。能借着服侍老爷子回到故乡,是好不过事。
母亲不想回京。
“后年就是春闱,能回去读书,春闱时候不用来回奔波,倒也不错。”父亲半晌才说。
他今年三十岁。二十二岁时候就考中了举人。只是后来这几年,他学业没有进步,一直无法进学。
后年春闱,父亲定是要参加。
“你不想回去?”父亲说完,发现母亲沉默着没有接话。
母亲知道了父亲心思,大伯那封信,让父亲想搬回京城念头疯长。她刚刚问话,只是试探他。等确认了之后,母亲就犹豫了。
她当然不想回去。
“没有。”母亲撒谎,“咱们来延陵,是来服侍老爷子。老爷子不走,咱们是不好走。我听老爷子意思,大概是住惯了江南,不愿意回京……”
父亲就露出几分无奈。
“娘,咱们要去哪里?”顾煊之突然问。
他一岁时候就跟着父母南下,而后一直延陵,根本不记得京城。
母亲回眸看顾煊之,一脸溺爱,把他抱到怀里,细细用帕子替他擦手,拭去啃了一手桃汁。
“京城啊。”母亲笑着哄顾煊之,“煊哥儿,你想去京城吗?”
父亲也含笑望着。
顾煊之有点不知所措,他茫然看着父母,转而问顾瑾之:“七姐,你想回去吗?”
他把母亲给他问题,抛给了顾瑾之。
顾瑾之三房是长女,可她有两个伯父,六个堂兄弟姊妹。论了序齿,她排行第七,所以家里叫她七姑娘,两个弟弟叫她七姐。
“不想。”顾瑾之说。
她曾经也京城呆了六年。从出生到蹒跚学步那六年,说不上多么枯燥,但肯定没什么有趣回忆。
回到京城,一家人住一起,拥挤不说,人来客往事物繁杂,顾瑾之不喜欢。像现,祖父、父母和弟弟一家人好,像后世家庭结构。
顾瑾之喜欢这样。
父母听到她回答,都笑起来。跟普通父母一样,顾延臻和宋氏对孩子很宠溺。听到孩子有趣回答,他们会很高兴。
父亲甚至逗趣着问顾瑾之:“为什么不想?京城可比延陵好玩多了。”
京城繁华,是延陵无法比拟。
“那是您。”顾瑾之道,“我又不能出门,好玩也玩不了!”
父亲一愣。
母亲就哈哈笑起来。
顾煊之也跟着咯咯笑。
父亲禁不住,也笑起来。
满屋子欢愉温馨。
正说笑着,外间丫鬟进来禀说:洪姨娘带着九岁庶弟顾之来请安。
银红毡帘撩起,穿着藕荷色妆褙子洪姨娘牵着顾之进来,给父亲和母亲分别行了礼。
母亲还抱着煊哥儿,可脸上那份温馨笑,敛去了大半。
她很不喜欢洪姨娘。
洪姨娘原名叫洪莲,曾经是母亲陪嫁丫鬟,母亲信任她。后来身边丫鬟都放了,单单留了洪莲,准备替她寻个好人家。
可是洪莲爬上了父亲床。
得知洪莲怀孕,顾瑾之那年两岁。她看到母亲哭、闹,不准父亲靠近她和瑾之,把父亲赶到外院书房去睡,逼着父亲非要要把洪莲卖出去。
父亲都答应了,甚至自己去叫了人牙子来。
大伯母和二伯母见他们两口子胡闹,就联袂来劝。
母亲不松口。
那段日子闹得可凶了。
洪莲被送到了庄子上。
那时候大伯母是想,假如洪莲生了女儿,就把孩子接过来,把洪莲打发了。可是洪莲命好,她生了儿子。
大伯母就不顾母亲哭闹,把洪莲母子接回来。
母亲也落得个泼辣善妒恶名,成了那年笑话。
可是父亲从那之后,看都不敢看洪莲母子一眼,洪莲母子命就都捏母亲手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