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大事件(上)(1/2)
据传,圭峰山玉台寺创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年间,是广东着名禅林,在唐朝时,僧侣人数一度超过500人。
宋代为佛教中国化、世俗化、平民化的时期,在社会的影响层面远远超过了唐代。
这个时期的佛教,除了信仰和传教还广泛参与地方建设事业和慈善救济事业。甚至是政治。
佛教兴盛,许多僧侣致力于公共工程的建设。由于一般人视僧人、道士为大公无私,因此他们不难向官吏与一般民众寻求金钱和人力上的资助,所以地方公共工程能够有效且迅速的达成,在宋代有许多木桥或浮梁改建为石桥,这些石桥有不少即是由僧人完成。
宋代佛教教团所积极参与的公益事业项目繁多,举凡桥梁、水利,道路的修筑和巡逻等,都不辞辛劳的出钱、出力,令人感动。
至于地方上之救济事业如养老、济贫、赈饥、慈幼和医疗等项目,大体上也由官方责成寺院之僧侣负责行政和庶务工作,使得宋代官办救济事业更臻完善。
同时僧侣也接办地方之慈善事业如漏泽园、义冢、浴室等项目,其中如漏泽园和义冢一般人心生畏惧不敢介入,僧侣则基于宗教之精神而毫无难色的全权负责。
宋代之救济和慈善事业制度尚称完美,应该和宋代僧侣的积极参与有密切关系。即连私人所举办之救济、慈善事业也与僧侣息息相关。
僧侣需要粮食养活,公共工程和慈善事业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因此圭峰山玉台寺也储备了相当数量的粮食。
玉台寺建于人迹较少远离县城的地方,又有相当数量的粮食储备,就引来了元军。
一万余元军不知是用了什么手段怎么做到的就控制了玉台寺,在圭峰山后山秘密建立了营地。
这个时候的新会县城还没有城墙,如果小股部队突袭残宋小朝廷得手,隐蔽在玉台寺的元军随时都可以前出进驻县城,甚至突进至新会县城与崖山之间接应突袭部队。
按照之前拟定的策略,穿越者必须在小皇帝登岸之前对玉台寺的元军发动突袭,打乱元军的部署。
罗石罗薇和张浚三个人掌握着穿越者全部的武装力量。聚集在一起立刻就成了临时的指挥部。
按照张浚的想法,突袭玉台寺元军,有金盾的60名特种兵就足够了,根本就用不着罗石罗薇参与。
可罗石不想落下:“好歹我养着三千多雇佣军,打仗不行,打扫战场后勤支持总能用得上吧……”
罗薇也不想落下:“基地的战士们刻苦训练了一个多月,总得给他们一个参加实战的机会吧,没上过战场杀过人见过血,怎么能称为真正的战士!,就算是一枪不开,让我们基地的人跟着到战场上闻闻战场的味道,看看死人见见血,也是好的。再说,我的火神炮也不是吃素的!”
三个人中,就张浚年纪最大,军事知识和军事经验最丰富,理所当然掌握着最大的话语权。
最后,张浚权衡了一下,对罗石的“新军”、罗薇的“基地”的作用也重新评估了一下,提议了一个大致的方案:由一个少数精干力量用自动武器组成的突击小组对元军展开突击,一部分人在外围接应,突袭成功以后的打扫战场,或者突袭失败后的断后任务由罗石的雇佣军担当。
三人正要细化行动计划,一个基地成员慌慌张张跑进来,对罗薇说“不好了!出事了!有人开枪打死人了!”
罗薇抬腿给了这人一个脚。喝道“慌什么!死个人,有什么好慌的!怎么回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