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箭三雕(2/2)
没想到,当闵炳如兴冲冲带着相关资料跑到当时尚未离任刘大同,将这一次突破xìng的进展告诉这位即将高升的区委书记,没想到换来的是兜头冷水,更让自己无奈地骑到了老虎背上。
刘大同看了资料,眉头紧锁思忖了一会,淡淡说了一句:“现在铜锣湾村和宝塔村之间的矛盾已经压制住了,老闵你就不要节外生枝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变数。”
这话说得云山雾罩,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算命先生的谶言。闵炳如最初只是简单的点头服从,出了书记办公室的大门还在琢磨其中含义,半天不得要领。
直到当晚李海和宗何利请他吃饭,两位同僚酒桌上明劝暗说,或提示,或传达,闵炳如这才明白其中的玄机。
刘大同说的不要“节外生枝”里大有深意,就是让闵炳如将这一能解决村斗的线索封存起来,不要告诉任何人。
闵炳如乍听之下懵懵懂懂,能解决这一单历史遗留问题,岂不是功在百姓?为什么能解决的隐患不解决?
宗何利听了闵炳如的疑惑后哈哈大笑,这才点明其中奥妙:刘大同和李亚文不对付,当时李亚文已经是区长,而且组织上也决定在刘大同离任后提拔为临海区委书记,刘大同如果现在解决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对自己一丁点好处都没有。
从勘界开始到最后解决问题,得到两村认同,恐怕还得一年半载,介时刘大同已经到市里当副秘书长去了,功劳自然都归了李亚文不说,更重要的是,将这个隐患埋在这里,就等于在李亚文的身边安放了一颗定时炸弹,若出了群体xìng事件,李亚文下台,临海区的临川派系干部都要受到冲击,城关派系则可以再一次登上临海区掌权的宝座。
再深入一重,李亚文是书委书记钱凡派系的,而刘大同是市长赵奎的人。钱凡在滨海市是老同志,和年轻的赵奎搭档起来常常有些分歧,虽然面和,但心却一直没往一处去。李亚文是钱凡提拔任用的,若临海区出了大事,李亚文下台,钱凡多少都要担上用人不察的领导责任。
一箭三雕!
宗何利一番点拨后,拍着闵炳如的肩膀说:“老哥,你这二十多年官场是怎么混的,怎么连这点领导意图都看不出来?”
闵炳如顿时感到很失落,自己这么多年,的确白混了,刘大同这点心思都看不出来。
见闵炳如不吭声,李海又开导他:“既然现在李亚文还不知道区志里有解决两村地界争议的线索,那么你就当没看过那本区志,该干嘛干嘛去,将来如果真出了事,刘书记自然会保你,你不是想提个副处退休吗?刘书记可说了,事成之后,他一定保荐你到区人大当个副主任,享受副处待遇荣休。”
副处和正科虽然是一级之别,但政治待遇可谓相去甚远,这也是闵炳如一生在官场上追求的最后一点点奢望。
假如不报告此事,将区志一事忘掉,就算将来俩村闹了起来,自己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处罚,大不了调离岗位,换个位置。毕竟,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换了谁都不易解决。
可是如果任由两村这么发展下去,将来定会发生更大的殴斗,甚至会伤及人命。
但如果执意将这事进行下去,刘大同不放过自己,李海和宗何利更是会排挤自己,这一切都是自己从来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自己一直避免看到的。
三年来,这件事就成了压在闵炳如心头的一块巨石。
他既担心铜锣湾村和宝塔村发生村斗,又有些希望真的发生村斗,这种矛盾的心理一直纠缠着他,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
然后,闵炳如发现自己睡觉的时间越来越短,许多时候,半夜就忽然醒来,眼光光等天亮。
他开始一次次下乡,到两条村子里调研,暗地里按照区志里遗留的界图自己勘界。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只要闵炳如愿意,他掌握的资料足矣让工作组在个把月内将困扰了临海区zhèng fǔ十几年的大麻烦彻底消除。
那些资料,就在他的黑sè皮包里,问题是,现在是拿出来,还是不拿出来?
一头是滨海市副市长,一头是强势的顶头上司李亚文。
交出来完蛋,不交出来,恐怕得有村民在村斗中完蛋。
闵炳如在纸上乱写乱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他神情恍惚,脸sè苍白,村委会议室里的挂钟当当当响了三下,把他吓了一大跳,一抹额头,早已是冷汗涔涔,脊背上湿答答一片。
林安然觉得闵炳如脸sè实在太难看,赶紧又给他倒了杯热茶,关切问了句:“闵书记,你脸sè很难看,是不是不舒服?”
闵炳如觉得胸口闷得厉害,艰难地摆摆手说:“没事,你去找找派出所叶所长和街道办的冯书记,让他们一起过来集中一下,我们到楼下等李书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