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京师来客(1/2)
() “三爷爷,这就是太原府城吗?”说话的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只见其头缠墨绿sè网巾,发髻微散,说完用手抹了抹头上汗水,露出一张颇为俊朗的面孔,唯一可惜的就是颧骨处略微狭窄,不免给人一种刻薄的感觉。同旁被唤作三爷爷的的老者,气质沉稳,已过不惑之年,两鬓微白,眼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神sè就令人不敢心生小觑,听出孙儿语中的不屑和高傲眉头不由微皱,说道:“此处自是不能和京师都城相比,不过易之啊,这一路上你就没有发现什么特殊之处么?”
听见三爷爷有考校的意思,被唤作易之的少年微微皱眉,认真的考虑了一番,道:“此处虽无京师之繁华,却胜在热闹非凡”
“呵呵”三爷爷欣慰的点了点头,“不错,你能注意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咱们出直隶,经阳高、天镇抵大同,后又出雁门关入忻州,一路走来,所见所闻不说遍布哀鸿,却也是路有行乞,人人面带菜sè,眼神昏暗无光,而你再看看这太原百姓,各个jīng神饱满,jīng气完足,能把整个太原打理的如此繁荣昌盛,宋远真不愧是宋远啊,唉”三爷爷语中既有赞叹又有感慨,其间还夹杂着一丝失落,如果小辈们争气,他也就不用走着一趟了。
这位敢于直呼宋远的三爷爷自然也非常人,说起来,宋远见到他也要执晚辈礼,口称三伯,他正是如今宋家主家家主,北令持有者宋文斌的三弟-宋文成,他虽然论才能手段比不上自家大哥宋文斌和老二宋文宇,但是为人沉稳又善于交际,因此,此次重任才会交给他,而少年则是宋文斌的孙子宋易之,“易之”二字取自《道德经》,原文是“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原来宋文斌见北令一支族人高傲自满,奢靡之风rì益,这一代子孙又尽皆庸碌,如此下去,北宗迟早没落,而自己身体又每况愈下,忧心之际,宋易之出生了,因此亲自取名易之,意为明自知,无可替代之意,一直亲自带在身边教导,这次出来也是有令其增长见闻的意思,而且也希望自家的孙儿可以和那一位“小侄”多亲近亲近,不可谓不用心良苦。
“不错,这位老丈说的不错,全仗知府大人啊,咱们才有如今的好rì子过”一位过路的汉子听见宋文成夸赞他们的知府大人,与有荣焉,乐呵呵的搭讪道。
宋文成对那汉子笑着点了点头,牵着宋易之的手向城门口走去。
大明科考制度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又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可以说是非常死板标准化的,此时,宋府北苑内,宋青书正端坐在房内,手里捧着一本《大学》,皱着眉逐字逐句的记忆着,口中轻声念叨:“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既然决定掌握自己的命运,宋青书自然不会再像之前那位一样不学无术,整rì只知道吃喝玩乐游手好闲,而且虽说如今宋家权势滔天,但是宋青书却早以超越这个时代的眼光看到了其中的危机,盛极必衰啊。这次龙神祠之行只是更加坚定了宋青书内心中的某种念头而已,所以,宋青书一边习武不停,一边更是加倍的用功学习四书五经。
“嘭嘭嘭”
“少爷,夫人说家里来了贵客,叫少爷去客厅等候”耳边传来了小青的声音。
“小青,进来吧”宋青书见小青推门而入,放下书,问道:“什么贵客?哪里来的贵客?”
“小青不太清楚,不过,据说连老爷都惊动了”小青答道。
“哦?”宋青书顿时来了几分兴致,道:“走!”说完匆匆向外走去。
“三爷爷,您都出示了北令了,这宋远架子未免也太大了些吧,竟然只是打发几个下人出来迎接”宋易之坐在客厅,看着正在茗茶的宋文成愤愤说道。
“易之啊,凡事需戒骄戒躁”宋文成脸sè如常,轻轻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显然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对,看着宋易之小脸还是愤愤不平,于是放下茶杯,耐心的解释道:“易之,宋远这么做并没有错,而且做得很对”
“很对?”宋易之面带诧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