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夜临天下 > 本书三大教—佛教

本书三大教—佛教(1/2)

目录
好书推荐: 新功夫皇帝 朝元 吞霸诸天 重生之邪纵花丛 执掌花都 极品巫医 网游之助纣为虐 重生为星 大蛮神 唯一男性精灵使

() “佛陀。大论云。秦言知者。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非众生数。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后汉郊祀志云。汉言觉也。觉具三义。一者自觉。悟xìng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运无缘慈度有情界。三者觉行圆满。穷原极底。行满果圆故。华严云。一切诸法xìng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肇师云。生死长寝莫能自觉。自觉觉彼者。其唯佛也。妙乐记云。此云知者觉者。对迷名知。对愚说觉。佛地论云。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障及所知障。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华开。故名为佛。”

无末法时代

增壹阿含经

佛告阿难。过去诸佛灭度之后。法不久存。阿难白佛言。设如来灭度之后。正法存世当经几时。佛告阿难曰。我灭度之后。法当久存。迦叶佛灭度后。遗法住七rì中。汝今。阿难。如来弟子为少。莫作是观。东方弟子无数亿千。南方弟子无数亿千。是故。阿难。当建此意。我释迦文佛寿命极长。所以然者。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此是其义。当念奉行。尔时。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般涅槃经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我亲从佛闻如是义:迦叶佛法住世七rì,然后灭尽。世尊,迦叶如来有是经否?如其有者,云何言灭?如其无者,云何说言《大涅槃经》是诸如来秘密之藏?”佛言:“善男子,我先说言唯有文殊师利乃解是义。今当重说,至心谛听。善男子,诸佛世尊有二种法:一者世法,二者第一义法。世法者则有坏灭,第一义法则不坏灭。复有二种:一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二者常乐我净。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则有坏灭,常乐我净则无坏灭。复有二种:一者二乘所持,二者菩萨所持。二乘所持则有坏灭,菩萨所持则无坏灭。复有二种:一者外,二者内。外法者则有坏灭,内法者则无坏灭。复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有为之法则有坏灭,无为之法无有坏灭。复有二种:一者可得,二者不可得。可得之法则有坏灭,不可得者无有坏灭。复有二种:一者共法,二者不共法。共法坏灭,不共之法无有坏灭。复有二种:一者人中,二者天中。人中坏灭,天无坏灭。复有二种:一者十一部经,二者方等经。十一部经则有坏灭,方等经典无有坏灭。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读诵、书写、解说方等经典,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当知尔时佛法不灭。”[1]

法华经

《法华经》上佛自言:“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并劝“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隋朝时,天台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现化品第十一》

胜天王答善思惟菩萨言。善男子。般若波罗蜜一切诸佛之所护持。何以故。文字所说般若波罗蜜。如是文字不生不灭无有隐没。字所显义亦不生不尽无有隐没。善男子。诸佛如来甚深般若波罗蜜亦不隐没。何以故。法不生故。若法无生此则无灭。即是如来秘密之教。若佛出世若佛不出xìng相常住。是名法界。亦曰如如。名不异际随顺因缘而不违逆。是为正法。其xìng常住无有隐没。依了义经可知,末法时代的说法是方便说法。

声闻教和菩萨教

《大智度论》卷五说:“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悉名为魔。”

《大智度论》卷第六·释初品中十喻:声闻、菩萨教化度人,亦复如是;苦行头陀,初、中、后夜,勤心坐禅,观苦而得道,声闻教也;观诸法相,无缚无解,心得清净,菩萨教也。

如文殊师利本缘:

文殊师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过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师子音王,佛及众生寿十万亿那由他岁,佛以三乘而度众生。国名千光明,其国中诸树皆七宝成,树出无量清净法音,空、无相、无作、不生不灭、无所有之音,众生闻之,心解得道。时师子音王佛初会说法,九十九亿人得阿罗汉道,菩萨众亦复如是。是诸菩萨,一切皆得无生法忍,入种种法门,见无量诸佛恭敬供养,能度无量无数众生,得无量陀罗尼门,能得无量种种三昧。初发心新入道门菩萨,不可称数。是佛土无量庄严,说不可尽。”

“时佛教化已讫,入无余涅槃;法住六万岁,诸树法音亦不复出。尔时,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二名胜意。是喜根法师,容仪质直,不舍世法,亦不分别善恶。喜根弟子聪明乐法,好闻深义;其师不赞少yù知足,不赞戒行头陀,但说诸法实相清净,语诸弟子:‘一切诸法**相、瞋恚相、愚痴相,此诸法相即是诸法实相,无所挂碍。’以是方便,教诸弟子入一相智。时诸弟子于诸人中无瞋无悔,心不悔故得生忍,得生忍故得法忍,于实法中不动如山。”

“胜意法师持戒清净,行十二头陀,得四禅、四无sè定。胜意诸弟子钝根多求,为分别是净是不净,心即动转。胜意异时入聚落中,至喜根弟子家,于坐处坐,赞说持戒、少yù、知足,行头陀行,闲处禅寂;訾毁喜根言:‘是人说法教人入邪见中,是说**、瞋恚、愚痴,无所挂碍相,是杂行人,非纯清净。’是弟子利根得法忍,问胜意言:‘大德,是**法,名何等相?’答言:‘**是烦恼相。’问言:‘是**烦恼,在内耶?在外耶?’答言:‘是**烦恼不在内,不在外。若在内,不应待外因缘生;若在外,于我无事,不应恼我。’居士言:‘若**烦恼非内、非外,非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来,遍求实相不可得,是法即不生不灭;若无生灭,空无所有,云何能作烦恼?’”

胜意闻是语已,其心不悦,不能加答,从座而起,说如是言:‘喜根多诳众人,著邪道中。’是胜意菩萨未学音声陀罗尼,闻佛说便欢喜,闻外道语便瞋恚;闻三不善则不欢悦,闻三善则大欢喜;闻说生死则忧,闻涅槃则喜。从居士家至林树间,入jīng舍中,语诸比丘:‘当知喜根菩萨虚诳,多令人入恶邪中。何以故?其言yín、恚、痴相及一切诸法,皆无碍相。’“是时,喜根作是念:‘此人大瞋,为恶业所覆,当堕大罪!我今当为说甚深法,虽今无所得,为作后世佛道因缘。’

是时喜根集僧,一心说偈:

“**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无量诸佛道。

若有人分别,yín怒痴及道,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

道及yín怒痴,是一法平等;若人闻怖畏,去佛道甚远。

yín法不生灭,不能令心恼,若人计吾我,yín将入恶道。

见有无法异,是不离有无;若知有无等,超胜成佛道。”

“说如是等七十余偈时,三万诸天子得无生法忍,万八千声闻人不著一切法故皆得解脱。”

“是时,胜意菩萨身即陷入地狱,受无量千万亿岁苦;出生人中,七十四万世常被诽谤,无量劫中不闻佛名。是罪渐薄,得闻佛法,出家为道而复舍戒,如是六万二千世常舍戒;无量世中作沙门,虽不舍戒,诸根暗钝。“是喜根菩萨于今东方过十万亿佛土作佛,其土号宝严,佛号光逾rì明王。尔时,胜意比丘,我身是也。我观尔时受是无量苦。”

文殊师利复白佛:“若有人求三乘道,不yù受诸苦者,不应破诸法相而怀瞋恚。”佛问文殊师利:“汝闻诸偈,得何等利?”答言:“我闻此偈,得毕众苦,世世得利根智慧,能解深法,巧说深义,于诸菩萨中最为第一。”如是等,名巧说诸法相,是名如实巧度。

宗镜录(卷93)中,为了说明“不信宗镜,无有是处”之理,也全文引述了《诸法无行经》喜根比丘和胜意比丘的公案,紧接着评述道:“故知若不信宗镜中所说实相之理,则如胜意比丘,没魂受裂地之大苦。若有信如是说,则如文殊师利,智慧演深法之妙辩。信毁交报,因果无差。普劝后贤,应深信受。”

科学中求佛

不离世间觉

六祖慧能六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意思是:你要脱离人间去找寻佛法,犹如找兔子角一样好笑。心外求法之辈相貌如此。所以《菩萨地持经》中所说:“菩萨求法,当于何求?当于一切五明处求”正是菩萨乘人相貌。

菩萨乘人相貌

最了义的律藏《佛说决定毗尼经》和《菩萨善戒经》:“优波离,云何菩萨乘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于恒河沙劫,受五yù乐游戏自在,受诸乐已,未曾捐舍发菩提心,菩萨尔时不名失戒。所以者何?菩萨乘人有于后时,善能护持菩提之心,乃至梦中一切结使不为其患。菩萨乘人不应一时于一身中尽一切结,应当渐渐尽一切结善根成就非不成熟。声闻乘人如救头燃,乃至一念受身不应生喜。以是义故,大乘之人持深入戒,声闻乘人持次第戒。菩萨乘人持开通戒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不开通戒持尽护戒。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为难得,具大庄严乃可得成。大乘之人于无量劫往来生死,不应生于厌离之心。优波离,如来观察筹量,为大乘人不应一向说厌离法,不应一向说离yù法,不应一向说速疾法,常当为说发欢喜心相应诸法,常应为说甚深无难无悔缠法,常应为说无聚无碍空无之法,闻此法已常乐生死不生忧悔,亦能满足菩提之行。”

大乘律藏《佛藏经》: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比丘,汝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比丘,汝当观身取是身相,所谓不净,当观一切诸有为法皆悉无常,观一切法空无有我。比丘,汝当取所缘相系心缘中,专念空相,当乐善法,当取不善法相。取不善法相已,为令断故观念修习,谓为断贪yù观不净相,为断嗔恚观慈心相,为断愚痴观因缘法。常念净戒深取空相,勤行jīng进为得四禅。专心求道,观不善法皆是衰恼,观于善法最是安隐,一心修道分别谛观。善不善法谛取相已,唯观涅槃安隐寂灭,唯爱涅槃毕竟清净。’如是教者名为邪教,谓是正教而是邪教。舍利弗,如是教者名恶知识。是人名为诽谤于我,助于外道,亦为他人说邪道法。舍利弗,如是恶人,我乃不听受一饮水以自供养。我说教者,不说受者。舍利弗,于我法中多有如是增上慢教。舍利弗,若受教者受戒五岁,不能悉舍如是所教,于是教中勤心jīng进,自有得无所有比丘不往咨问,我说此人虽有五岁犹名邪见,杂外道法顺行魔教。”

拿声闻戒不净观等小乘法门,来行持大乘的净土法门,这样的比丘就是具足戒一万年也是邪见,故佛说这类比丘杂外道法顺行魔教。

《三藏法数》:“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自行成就,则能觉悟一切有情众生,是名菩萨义。”

《四分律饰宗记》卷七(本)引《大毗婆沙论》卷一七六,而谓此语有二义(卍续66·411下)︰“此萨埵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增上意乐,恒随顺菩提,趣向菩提,亲近菩提,爱乐菩提,尊重菩提,渴仰菩提,求证yù证,不懈不息,于菩提中心无暂舍,是故名为菩提萨埵。复次,萨埵是勇猛义,未得阿耨菩提时,恒于菩提jīng进勇猛,求yù速证,是故名为菩提萨埵。”瑜伽八十三卷十页云:通达者:通达所知事故。又云:通达者:了知共相故。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页又云:通达者:谓了知其所有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