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消息(1/2)
() 第八章消息
方今之世,正道大昌,邪魔退避。中原大地山灵水秀,人气鼎盛,物产丰富,为正派诸家牢牢占据。其中尤以“青云门”、“天音寺”、和“焚香谷”为三大支柱,是为领袖。三派之中,青云山脉巍峨高耸,青云七脉更是挺拔险峻,直入云海,从山脚往上攀登,几无路可行,青云门中弟子多是御空来去,所以世俗凡人常见青云弟子高来高去,有诛般神奇,对青云门是崇拜不已,以为得道仙家,却也没有几个真正面对面的见过青云弟子。
至于焚香谷,更是地处南疆恶地,那里穷山恶水,道路险阻,盛产的乃是毒虫猛兽。自古以来,中原丰腴之地便少有人前往南疆,所以焚香谷在正道诸派之中,来历最是神秘缥缈,而且此派向来低调,单论名气却是不如以上佛道两派。
而天音寺是正道佛门大宗,与道家青云门要保持所谓的仙家风范,仙山仙境,不对外开放,不允许普通百姓上山来烧香祈愿不同,自从百年前天音寺普泓上人接任方丈之后,与另三位神僧一起参悟佛理,发大愿心,说道:佛乃众生之佛,非吾一人之佛耶。于是便决定开山门接纳百姓。只因此,偌大的一个天音寺,在天下正道中拥有崇高地位的天音寺,竟如同一个凡间普通寺庙一般,开放给无数世俗百姓烧香拜佛。
而传说,当年更有一位神僧看到山路陡峭,百姓虽有心礼佛却有许多身体虚弱者,行动不便,竟不得上山还愿,遂用大神通,以一人之力,费十年之功,在原本险峻的山路上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佛海坦途——即今‘须袮道’。
故而天音寺香火鼎盛,每逢初一,十五,附近方圆数百里的百姓,男女老幼,都有过来拜佛的习俗。到那时节,还有天音寺的修士甚至是普泓为首的四大神僧出来,或演绎佛经妙法,都讲佛理,劝人向善,或施展神通为一些有隐疾或是病魔缠身的香客消除苦痛,治愈伤患。
如此百年下来,当青云门,焚香谷成为世俗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仙家福地之时,天音寺在人们眼中,就成了一个拜佛朝圣的好去处。
这rì,须袮山上依然香烟弥漫,梵音阵阵,时有佛光万道,神圣非常,无数的凡人如往rì一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对着佛庙殿堂里的神像顶礼膜拜,诉说着自己或喜或悲的心愿,企求着神明保佑。
只是,今rì注定了是一个多事之秋,从早晨到如今,天空上一片yīn沉沉的可怕,不时有细细密密的雨水,下个不停,到了下午,雨势渐大,天音寺山道险峻,虽然须袮道宽敞,又用上好的白岩铺就,但此时石阶被雨打湿了,却是难免有些滑得要命,这些上山进香的香客,大多都是凡人,没有法力,根本不敢行走,将近有百人的香客,只得簇拥在大雄宝殿中,躲避风雨,好在天音寺毕竟乃是名门大派,气派非普通寺庙能相提并论,这殿宇亦是十分宽阔,百人也不嫌拥挤。
这雨下了足足一个时辰,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香客中也有不少人急了,忍不住行到庙门口,看向远山,只见连绵的须袮山耸立在风雨之中,朦胧神秘。再抬眼看天,众人的双眉不由得越皱越紧,但见苍穹如墨,环盖大地,无边乌云压顶,雨丝从天空落下,细细密密,冷风吹来,点点滴滴,打在众人脸上,寒到了心里,不由尽皆暗叹:今rì,只怕没法子下山了!
再过得一会儿,开始有人向天音寺的僧人讨论起素斋住宿的事宜,但更多的人依然簇拥在那佛堂前,仰望苍穹,默默祷祝,希望下一刻雨水就能停下。
“咦,那是……”
突然,众人耳边一声雷鸣般的异啸,抬头看时,只见那黑云翻滚的天际,一道绚目金光横空出现,盘旋而飞,正向着天音寺方向而来。它速度极快,转眼即至。
众人好奇看时,只见金光浮动,摇曳闪烁片刻,金光散去,现出一老一壮,一高一瘦两个人影,老者不下六七十,身形干瘪瘦小,壮者二十左右,浓眉大眼,方脸阔耳,身材雄壮,只是此刻,二人情况似乎不妙,身上全是伤痕累累,鲜血混杂着雨水落下,好不狼狈骇人,那青年者似乎有什么要事,刚落地,也没有弄清楚状况,见到这大雄宝殿内地一屋子人,以为天音寺弟子,立刻慌急道:“吾乃金刚门弟子石头,有大事相告,快去,禀告普泓上人,魔教炼血堂围攻金刚门,普智大师中了魔头年老大jiān计,身受重伤,xìng命堪忧,特叫我们师徒前来求救!”
这汉子显然也是个练家子,虽然深受重伤,声音却是中气十足,还似乎担心他人听不见,着急之下不知用了什么神通,声音传得老远,瓮声瓮气地,直震得大雄宝殿内之人耳边嗡嗡,头昏眼晕,待得意识到话语内容,更是人人变sè,一时间众人心底不由升起一个念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