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1/2)
() 按照共和**队的铁律,一支连级以上的部队必须设有相应的政治主官和军事主官,尤其是政工干部不能不设或废弃。这是为了保证党指挥枪的原则不会动摇,也避免部队中出现专横武断的局面。不过,在特殊环境和因素下,允许有兼任的情况发生。
以目前的二砍省游击纵队来说,营级的游击大队都是大队长和大队指导员直接领导,一支部队两个人商量着办;团级的游击主力团都是团长政委一肩挑,一个人说了算。根据纵队司令部的说法:“由于敌后游击战主要是化整为零、机动灵活、注重保存自己地打击敌人,因此很少有集中整团甚至几个团的战斗,再加上苦战至今干部军官损失严重,所以团级部队的团长政委都由一人兼任也是在所难免。而营级部队的指战员之间更加紧密,也有这个条件,因此不能放松要求。”
简单来说,就是营级的队伍还得两个人带领,而到了团级,一个人说了算也挺合适。
不说东北地区,就算是全国范围内,这样的情况也是比较奇葩的。但由于战事吃紧,军官损失严重又是众所周知的,而二砍省的游击主力团虽然都是团长政委一肩挑,但团下属的各营依然还是营长和指导员齐全,并没有扩大的趋势,所以上级也就是对此批评了几句,没有更多的干涉。
如今第32游击大队损失惨重,一直以来牺牲极大但也战功卓著,一牺牲一昏迷的两位领导又都晋升成了上校,属于正团级。按惯例,就应该把第32游击大队升格为团级部队,由大难不死的柏船一人直接领导。可没想到纵队司令部这次不提自己以往的说法了,反而这么快就派来了新的大队长和大队指导员,争权拉山头的味道太浓厚了。
虽然白川借尸还魂醒过来不过半天时间,纵队司令部还不知道此事。可真要拔管子也得等一个月后,上面这么快就有动作,实在是有点不地道。不要说什么“军中不可一rì无帅,一支部队不能没有指挥员”之类的漂亮话,对于这种特殊情况,军中早有应急条例,可以由该部队的高级军官暂时代理职务。若一个月后柏船还没有好转迹象,又无法送到后方接受更好的治疗,那时再拔管子也无话可说,上面再派人也顺利成章。可眼下刚一个多礼拜,新的人选就已经到门口了。由此可知,纵队司令部恐怕在得到钱指导员牺牲、柏船昏迷的消息后就开始运作此事了,实在是有点令人心寒齿冷。
虽然众人心里憋屈、愤怒、懊恼、鄙夷,但不能不去面对,毕竟不管怎么说也是上级派来的人。尤其是白川这个刚穿来的家伙更能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去面对此事,而一个活生生的上校大队长更有扭转局面的本钱,不管怎么说自己一方未见面就占了先机,所以应有的热情接待还是要的。
……………………
会客室里,经过一番寒暄客套和互相沟通摸底之后,双方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气氛活跃热络。但仔细观看,就能发现双方都有人脸sè古怪。即使某些掩饰功夫很好的人,眼神中也不时流露出不善的异芒。
“想不到柏船大队长已经醒了,真是可喜可贺啊!”宋连胜大笑着,他的大嗓门非常有特sè,但脸sè却不那么好看。
虽然宋连胜是被指派来当大队指导员的,跟军事主官没有冲突。但第32游击大队的几名军官话里话外表示出对钱指导员无比崇敬,还指出按照二砍省游击纵队的惯例,现在应升格成团级编制,他这个“大队指导员”就尴尬了。
想接任大队指导员吧,可编制改了,这支部队马上就要升级了,宋连胜这个少校军官可当不起团级部队的政委。想当个低一级的指导员吧,不光自己心里不痛快,人家也暗中点出我们这里不缺政工干部,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您的位置。而且,按照二砍省游击纵队约定俗成的惯例,团级编制的部队都是团长政委一肩挑,不会让多一个人来分权。
周建军这个人比较健谈,依然和众人谈笑风生,而且城府比宋连胜更深,一点也看不出他要接任大队长的事情黄了而有任何懊恼不满。这就好比煮熟的鸭子飞了,但他却一点也不在乎。不过,没人会真以为他不在乎,就连白川都对此人刮目相看,不敢有任何轻视。
周建军和宋连胜心里肯定不痛快,但第32游击大队的军官心里更不痛快。
根据刚才的了解,得知周建军和宋连胜是南方人,以前在西北某军区某部任职,都是连级军官。他们二人以前虽然隶属于不同的团级部队,但都是一个师的,也算是熟人了。在抵抗联合**从西北方向的入侵时,二人因率部作战勇猛顽强而得到擢升。可因为整个师损失惨重,所以部队暂时撤下来休整。在整编时,不知为何他们二人突然接到上级命令,离开原部队被调到东北游击总队。
不是第32游击大队的人有地域歧视,而是敌后游击战跟普通战斗不同,对指战员有特殊的要求。在敌后打游击,尤其是制定计划、发布命令的军官,必须知己知彼。不仅要熟知当地的地形地貌、环境特点、风土人情,还要对敌我双方的官兵都有一定的了解。既要对自己的战友部下心中有数,也要对当地的敌人有很深的了解,因为那些都是要打很长交道的老对手。
因此指挥一支敌后游击武装力量,要么是当地人或当地驻军,就像洪大队长和常指导员那样,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要么是柏船这样边学边练边打,从基层一步步踏着鲜血和尸体往上爬,在这一地区打老了仗,积累了大量经验,对各种当地特sè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犯低级错误,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不会在外面一张嘴说话就被人听出是新来此地的外乡人。
若是纵队司令部派两个对当地情况熟悉的人来,那还勉强说得过去。可派来两个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的外乡人,他们对这里的情况根本就不了解,让大家听他们的指挥调遣打仗,有多少命也不够死的!让他们两个慢慢熟悉当地情况也说不通,有那时间还不如等等看柏船会不会醒。而且,现在战事吃紧,真没有时间因为指挥员不了解情况而让任何一支游击队长期休息。
“好了,有什么话以后再说。我们想先拜祭一下牺牲的烈士,不知现在方便不方便?”周建军突然话锋一转,提出要拜祭第32游击大队的烈士,让现场气氛骤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