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遇关哥,刘大耳,张飞(2/2)
“哈哈!大哥!二哥!我看这小子,细皮嫩肉的,但xìng子可是好得很,说的定然都是对极。我等兄弟三人的忠义美名早已是遍及大汉朝野了!”
三爷豪爽天真,心情一好,立时便哈哈大笑起来。
而站在两人身旁,不同于两位兄弟的心花大放,对着陈林这样的恭维,时年已经四十多岁的刘备刘玄德却是反应全然不同。十分感触的说道。
“赚得如今这般声名!方不枉我等为大汉奔波血战近二十年,受的各种心酸悲苦了!”说着时,刘备脸颊上竟已经流下泪来。
两位兄弟立时愣住,转眼细细一想,也是满腹的辛酸。
此时的刘备四十岁,关羽四十一岁,张飞三十二岁,自从黄巾起义时,从家乡涿郡响应天子起事以来,已经在不断的战场厮杀生活中奔波了一十六年。在这期间,三人从未回过家乡。
东汉末年风气,无论官民,皆是重声誉有甚于xìng命,人生几十年间,各种辛苦折腾却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自己和自家宗族的声名。
这种无形的东西,在现代无用,在东汉时期及后来的魏晋时期可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甚至可以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为自己子子孙孙创造出许多说不出的便利。多少年少英雄豪杰,拼尽一腔热血,求的不是金银布帛之类的阿堵物,而是求的一个流传千古的青史美名,这也是华夏文化比起野蛮民族来说之所以文明的地方。
更何况眼前这三位,从年少时期就不甘寂寞,有着莫大野心的民间英雄,从起家时起,就对自家的声誉无比重视,数十年如一rì般兢兢业业的经营着自己的声名,受过多少冷遇艰难,这才造就了rì后刘备刘皇叔的无双仁义美名,为今后收揽良才,一次又一次的东山再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和现代的拜金文化不可同rì而语。
所谓成功者,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目标极为明确,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每一步努力和自己的目标之间的关系,这样子做事,才能有利于将一个人有限的才能发挥出来,全部都投入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中去。
陈林也是如此,刘备三人对陈林一无所知,但陈林对三人可就太过熟悉,熟悉到对三人之间的爱好、习惯和志向都一清二楚,这样子和三人打交道,又怎么会不让对方感到如沐chūn风呢?即使是陈林本身能力一般,但事先为了这次会面所做的大量功课,却绝不会白费。
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已。
在城门口陈林和三英言谈甚欢,相互把臂而还。
到了城中府内,才开始谈及正事。
“留德(陈林的字)贤弟,真可谓是年少英雄啊!小小年纪就能活人一方,施恩一地,让我们这些混迹多年的老朽可就更加感到年华老去了!”刘备对陈林印象甚佳,自以为对方是一个年轻的可造之材,言语间已经是起了对陈林的栽培之心。在他心里,一个出身平民的小子受到自己另眼相待,这可不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还不上杆子的前来投奔?
陈林忙谦虚道:“哪里哪里!小子不过是承先人余惠而已。却哪里比的上几位英雄白手起家打出来的声名。”
刘备三人也一番推搪,几人寒暄数句。
然后陈林问道:“玄德公,听说您在许都之时,受当今天子的讨逆诏书,号令天下群雄勤王除jiān,这件事可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