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没有署名的书信(1/2)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逃到齐国后,写了一封信给越国宰相文仲,信上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勾践的颈项特别长,嘴又象鹰的,这种人,只能跟他一起患难,却不能跟他享受太平,你为什么不早点离去?”,文仲看完信后,像是醍醐灌顶,就称病不上朝。有人于是进谗言,说他准备要作乱。勾践就亲自送了一把剑(吴国宰相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给他,并且说道,“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采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那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去到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条吧!”……
这里讲的不是历史,但也不妨提一提,再从里面拿出一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来探讨这样一个残酷价值观的江湖——
时间是八月上旬。
这一rì,准备入夜,天上劈起了闷雷。云很低,翻滚成黑sè,像是能把一座城池压裂。
秋风“瑟瑟”的吹,隐约吹起了几片人声——“不吉利”。
圣境有一座叫天坛的祭坛,拔地大约一千丈,像一个倒挂着、用竹篾制作的斗笠,侧面鳞次栉比,寸草不生。飞禽走兽都不能在上面繁衍筑巢。它的山势很险峻,像是雁门关,连大雁来到这里,也只能绕着过。只有一条向上蜿蜒的狭道,从艾湖边伸展过来。
而在这狭道的道口,设的大石牌坊下面,这时守卫森罗,看起来肃杀凶恶。
突然,马声“得得”,一个报信的人抢过艾湖,流星一样赶来,显然有十万火急。
等他来到牌坊前面,勒住了缰绳,把马儿拉得人立而起。
抛下缰绳,弃掉马匹,他轻车熟路似的,赍持了一顶角乌打造的木匣子,匆匆忙忙,就想登山上天坛。
谁知早有了守卫横跨出来,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在狭道口拦截。
这报信的人见了这个阵势,顿住了,一看这些人个个疾装劲服,脸上都带着奇形怪状的面具,用来遮蔽自己的容颜,就知道是在“地下工作”的刺客。而那两个横出来的人,负手在后,凝眸远方,更像是铁打铜铸,冰冰冷,煞气萦绕周身。
他只得恭谨的说道:“这里有急报一枚,应当立刻交给江执事。”
谁知这些人铁一样,听了无动于衷,仍是直挺挺的站着,他于是复述,加上了谦词,道:“这里有急报一枚,应当立刻交给江执事,万望通融”。
铁人仍是傲然挺立着,不动安稳如山,他就说道:“江执事rì理万机,人人皆知,只是这件事非同小可,如果有耽搁,在下就是肝脑涂地,也不能赎罪,恳请予以通过”,铁人还是冷冷的,如同yīn司一样,对他视若无睹。
报信的人早就听说江三红江执事独揽狩灵师大权,草菅人命,她用的人,也个个心狠手辣,照这样看来,果然不是浪得虚名。没奈何,他只好单膝跪地,恭敬地作出呈递的样子,低下了头,也不再请求了。
不知道多久过去了,他的膝盖像是扣在了针头上,他的腿,他的脚,他的腰肢,他的背脊,都麻木了。
接着,几颗杏子来大的雨粒飞落,敲在匣子上,“咚咚咚”的响。
再不久,他闻到了馥郁的麝香香气,听到了轻盈的脚步声,然后匣子被接过去。
他就不打话,霍然扭头转身,去夺缰绳,似是还有很多别的讯息没有带到,急忙着策马飞离,眼看掌灯时分早就过去,大约今天是送不完的。
刚刚跨上大马,一个甜美的嗓音就忽然说道:“你们瞧,那个人谁?我还舍不得他呢,他就不理我了”。说得随从们都笑了,却把那个报信的人唬得滚落马鞍,回到原处,从新跪下,恭候着听命,仍然不敢抬头,唯恐失了礼数。
这个甜嗓音的人就是江三红了,今天是他弟弟的忌辰,她率领众人来悼念,将法事设在天坛上,刚刚祭祀完毕,她支使了一些下人打点剩下来的事,就先和左右亲近的人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