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百七十 弃儿(2/2)
说到此处。狐仙有意无意朝我投來了一个带着酸涩笑意的眼神。我微微一怔。双手的手指微微触动。最后不安分地握了握双拳。
“我本想带道明回家。只是这孩子却引其双亲弃他而怨其双亲。不愿回去。便跟随我身边。随我走东闯西。四处游荡。也不知去到何处。”
“我与道明在苏州小山脚下一处山洞里隐居了一段时rì。与世隔绝。靠草药换取食物。道明虽然聪颖**。但是心xìng单纯。直到七岁方才知道杀人为恶。救人为善。就如佛教中的明心见xìng一般。心境淳朴。仿若白纸。
“是我教会了道明识字。书画。礼节。说话。教导他辨认是非善恶。辨识草药。直到八岁那年。道明上山采药。遇上了一位为白眉蝮咬伤的刘姓方士。用山上所踩的山药为其解毒。方士虽然解了身上的毒xìng。却因体内残余的蛇毒。双目失明。为感道明的恩情。又大概是觉得道明有些慧根吧。那位方士便在打听了道明身世后收了道明为徒。那位方士有一间私塾。同时也是一间医馆。藏书颇丰。是以道明便在方士院中打杂。当了个学童。研学医术。济人利物。道明聪慧过人。不出一年。便将老方士的藏书钻研了个透彻。而方士也觉道明**过人。他又认识龙虎山正一道六十三代张天师。便yù将道明引荐龙虎山。因为蛇毒过深。那位方士在道明八岁那年便逝世而去。之后道明与我游历四方。第一时间更新 无处可去。便去了龙虎山。浑浑噩噩找到了后來的六十三代张天师张恩溥。拜师于他。只是不足一年。张恩溥随他一家逃至台北。道明便留在了龙虎山。后來道明又与我流浪四方。曾先后拜师于浙江的天台宗国清寺与禅宗林隐寺的三位法师和尚。学了八年佛法。参悟心xìng。且把多家佛门宗派的佛经钻研透彻。走南闯北后。第一时间更新 道明因我为寺庙老僧撞见。惊动四方。不得已还俗。与我逃回到江苏。那时道明已是成年。之后他与我隐居了两年。出山后又拜全真龙门派道士朱易经为师。朱易经乃是如今茅山道教协会会长。当年乃是茅山乾元观观主惠心白道长弟子。
“我听说过。只是后來。惠心白被杀了。对吧。”我看着狐仙道。“我听闻道长惠心白是一位戒行jīng严、道德高尚的当家人。他与xìng格豪爽、jīng明的陈毅司令结识。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纵论大敌当前。天下局势。”
“不错。知道的倒也不少。”
狐仙看了我一眼。眼中闪过赏识之sè。随即又幽幽叹惋。道:
“惠心白其人擅长琴棋书画。又jīng通棋术。戊寅年陈毅率领新四军抵达茅山。设司令部、政治部于乾元观。因为惠心白与其趣相投。两人常在一起切磋技艺。极兴时常常开怀大笑。陈毅对惠心白也是极其敬慕。后因rì寇入茅山。疑乾元观与新四军勾结。便围剿乾元观。血刃住持惠心白等十二名道众。一把火将乾元观化为焦土。茅山毁尽。”
“乾元观被毁尽。朱易经便成了游方道士。四处漂泊。直至建国后。茅山三宫五观合并组建茅山道院。朱易经与茅山道院其他道众重建道院。那时道明便拜了朱易经为师。在道观内修习了三年。后又觉全真教教规森严。便转拜为茅山宗小派之一的灵光派七代掌门蓝仕明的弟子。灵光派教规清闲。于是宋道明此后便当了个游方道士。在茅山脚下设了间茅屋。一心研究医学道藏与佛法典籍。以从医算卦降魔卫道与人消灾谋生。虽然不是道长观主。也非住持长老。但是道明道法高深。心xìng纯良。无论是风水秘术亦或是佛**夫。却都远远胜过那些掌门宗主。此后的十数年。道明一直广交好友。在佛、道、易学界名声大噪。乃至道宗佛宗皆认为他将是來rì华夏佛法道学接班人……直至……壬戌年……”
说到这里。狐仙戛然而止。似乎说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