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的1936 > 第六章 东方慕尼黑

第六章 东方慕尼黑(1/2)

目录
好书推荐: 魔法之剑梦幻之大地 大阴阳 死亡轮回游戏 剑傲云霄 末世之黑暗王者 香色宝鉴 轮回之无限进化 妖精总动员 星川 网游之神魔启示录

() 1937年7月7rì。

rì军在中国的驻屯军步兵第1联队一部,在芦沟桥附近同中**队驻守该地区的二十九军第37师219团一部发生激战。

顿时,rì本军方一片按捺不住的狂欢,他们蓄谋已久的挑衅,终于惹得中国守军奋起自卫了。主战派们断言:中国zhèng fǔ和军队的生存不会超过三个月。

同r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急电zhōng yāng统帅部参谋总长:“鉴于华北局势,现命dú lì混成第一旅团(机械化部队),dú lì混成第11旅团之主力以及航空部队之一部做好随时出动之准备。”

rì本驻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中将致陆军部杉山陆相急电:“由于华北事件之爆发,已命第20师团之一部采取随时出动的态势。”

7月8rì。

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和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竟以满洲国武装部队首脑的身份发表所谓的声明:

兹因暴戾之中国第29军挑战,华北发生事端。关东军正以极大关心及重大决心,密切注视本事件之发展。

同rì,关东军和驻朝鲜军首脑致电rìzhōng yāng统帅部,强烈要求rì统帅部当机立断,痛下决心,以芦沟桥事变为契机,实现彻底征服中国之“雄国大业”。

7月10rì上午11时,南京。

rì本驻华大使会见中国zhèng fǔ外部长王宠惠,以咄咄逼人的口气通告rì本zhèng fǔ对芦沟桥事变的态度和要求:第一,中国赔偿一切损失;第二,中**队撤出芦沟桥、永定河地区;第三,惩办在芦沟桥自卫还击的中**官长;第四,中国zhèng fǔ向rì军赔礼道歉。

王外长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对rì方的恫吓xìng通告,当即进行了义正词严的反驳,并通告rì方,中国zhèng fǔ和军队决不向侵略军低头,只要rì军进攻,中**队将坚决抵抗,直至彻底打败侵略者。

rì本碰了一鼻子灰,于11周召开zhèng fǔ五相联络会议,紧接着又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决定实行全国总动员,断然向华北增派兵力,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同时决定,为了策应rì军主力对华北的进攻,以海军一部兵力,在华中、华南方面担任牵制任务。

rì军战略企图已十分明显:集中主力于华北大平原,首先击破第29军(约十万兵力)以解决华北问题,打开通往南方的门户,然后挥军南下打击中**队之jīng锐zhōng yāng军,摧毁中国的zhōng yāng政权。

到7月中旬,rì军已在华北集结兵力达五个师团,总计十万人以上,并配有数百架飞机和大量坦克战车。

蒋介石在全国人民抗击侵略、保卫国家高cháo推动下,决心在北方同rì军决战。7月9rì,电令第29军军长宋哲元将军,“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jīng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又令孙连仲第26路军北上河北保定、石家庄地区,准备同rì军大战。

7月10rì。蒋介石决定调集一百个师于华北第一线作战,另以八十个师的兵力为预备军。

7月13rì。蒋电告宋哲元:“zhōng yāng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

7月16rì。rì军向华北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各部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然而由于武器装备太落后,无法有效阻止rì军机械化部队的推进,在短短十几天之内,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华北前线守军吃紧的战报不断传到南京蒋介石的统帅部:守军各部伤亡极为惨重,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将军,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将军在战场上壮烈殉国。

蒋介石急令zhōng yāng军jīng锐,汤恩伯将军的第13军和卫立煌将军的第14集团军等部驰援华北。

8月初。汤军突然出现在八达岭、南口一带,对正yù从北平地区南下作战的rì军主力形成背后的威胁,rì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立即命令两个师团的兵力,攻击南口的汤恩伯军。

汤恩伯军战斗极为顽强,给敌以沉重打击。

卫立煌军已从保定附近穿过山地,向西北驰进,对进攻南口的rì军左侧背发起猛攻,使敌陷入腹背受击状态。

rì军为解救被围攻的部队,遂调集华北所有兵力增援南口。中**队亦不断向南口方面增援。

南口地区的大战rì夜进行着。

南京。

蒋介石为了避免南北两个方向作战,亦即防止rì军在华东沿海进攻,分散和牵制中**队北上决战的兵力。在芦沟桥事变发生时,他便决心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彻底消除国民zhèng fǔ“后院”之潜在威胁。为此,蒋介石向华中守军发出命令:

以迅雷不及腌耳之手段,于规定同一时间内,将敌在我国华中地区以非法所强占领之各据点实力扑灭之。

(一)**于华北抗战初期,奇袭扫荡上海敌之潜势力,尔后则确实占领之。

(二)上海当轴应充实宪jǐng之力量,俾能协助**扫荡上海敌之潜势力。

由于rì军事先从汉jiān那儿获得了中**队将以先发制人手段扫荡华中rì军的情报,武汉以下长江中的rì本海军舰艇部队和长江中、下游沿岸的部分海军陆战队,在中**队“一扫”之前,偷偷逃至上海。

上海jǐng备司令张治中将军根据蒋介石的命令,为了扫除上海之敌,积极部署兵力。指派部队于8月9rì主动挑起战事,于8月13rì,与rì海军陆战队展开大规模战斗。

在上海的rì本海军陆战队兵力在六千人以上,又加上第舰队的舰艇部队和空军配合作战,致使张治中未能将上海之敌“一扫”而光,反而陷入了痛苦的拉锯战。

中**队亦陷入了蒋介石力回避免的南北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

8月15rì,庐山。

军政部政务次长陈诚接到蒋介石从南京发来的急电,令其速往南京,策定抗战方略。

陈诚时年39岁,身材短小,jīng明强干。他是蒋介石的浙江籍老乡,也是蒋的心腹干将。自从1924年他到黄埔军校担任上尉教育副官追随蒋介石以来,一直对蒋忠诚不贰。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兵谏,陈诚作为蒋的随行大员,也被扣留于西安。在生死未卜的那些rì子里,陈诚决心与“领袖”同生共死,凛然对张学良宣布:“如果蒋委员长遇害,就早一点把我也枪毙了!”并竭力说服张学良不要杀害蒋介石,说:“你把老头子扣起来。那就把中国交给你,你有那个能耐把中国搞好?全国的军队能听从你的指挥去打rì本?”……

是rì,陈诚从庐山飞抵南京。

蒋介石问他对抗战计划有何意见。

所谓抗战计划,即《国民zhèng fǔ1937年度国防作战计划》(甲、乙两案)。该计划于1936年底,由参谋总长程潜上将主持制定,送蒋介石审定,蒋又叫陈诚认真研究。

陈诚认为该计划在敌情判断方面有十分jīng明正确之处。如:查敌国常备军,可以用于最前线之兵力约九十三师团十六旅团,二百万人左右。除去用于防御苏俄和受欧洲方面牵制,用于进攻我国的兵力最多只能使用三十至四十师团,即六十万至八十万人;敌因军备及一切物质上均较我有优势,并掌握绝对制海、制空权,故对我将采取积极之攻势,而期速战速决等等。

但是,该作战计划在作战方针和作战指导要领方面,都主张处处设防,御敌于国门之外。如甲案中的作战方针规定:我**队以捍卫国土确保民族dú lì之zì yóu,在山东半岛经海州――长江下游,亘杭州湾迤南沿海岸,应根本击灭敌军登陆之企图。在黄河迤北地区,应击攘敌人于天津――北平――张家口之线。

陈诚认为这不切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他说:“我国因军备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之准备,不宜实施速战速决,也断难取得速战速胜之效果。我国长处在于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布各地,具有长期抗战的条件。故我国对rì本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之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对rì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我军对rì军之攻势,仅作有限度之抵抗,尔后主动转进,以消耗敌人战斗力,保存我军主力。借以空间换取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早rì阻止敌人的进攻,及建立长期抗战力量之目的”。

陈诚的见解甚合蒋介石之意。在这以后的八年抗战中,持久战三阶段,后退、相持、大反攻;以空间换取时间等等口号都为蒋氏和国人的口头禅,并作为中**队抗战的重要战略方针,予以实施。

接着蒋介石又说,原本只为扫除国府侧背潜在危险,不想上海之敌十分凶悍,不但不能扫除,反致我军陷入南北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事到如今,上海之战是继续打下去还是毅然撤出战斗,以倾全力于华北战场?

在坐的其他将领主张,鉴于华北战场的不断扩大,应立即停止上海战事。

陈诚早已成竹在胸,对蒋介石说:“上海方面的的仗绝非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必须打。怎样打,亦即大打还是小打的问题。”

蒋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陈诚说:“北方战场业已摆开。汤恩伯、卫立煌等部占领八达岭、南口一带,给南下之敌侧背插上一把利刃。rì军肯定是要南下的,因此,南口重地是他们在所必夺。而我军亦在所必守。华北战事的扩大已无法避免。敌从华北而来最为忧虑,华北一马平川,千里太平原,利于rì军机械化部队快速推进,速战速决。华北rì军有关东军和驻朝鲜方面军作为后盾实力,调动方便,进出畅通,随时可集中优势兵力,长驱直入,若rì军在华北得势,必以主力沿平汉路南下,直扑武汉。这样,我华中部队将被敌切断后路,既无险可守,又无路可退。华中我军则有被敌人一鼓而歼之的危险。”

蒋介石问道:“照你看来,应如何办。才能避免这一危机?”

陈诚说:“rì军既然不肯放弃上海”,不如索xìng将计就计,扩大上海战事,把北方的rì军吸引到南方来。我华中广大地区,江河纵横,水网泽国,机械化部队展开困难,敌之锋芒顿然锐挫,而我军则尽可发挥其优势。”

蒋介石yīn沉着脸,在巨大的地图前凝视良久,突然两眼雪亮,激昂叫道:“打!上海的这个,一定打!”

陈诚道:“您若决心在上海大打,第一步必须尽快向上海增加兵力,要造成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歼上海之敌的态势,才能有效地吸引敌主力,将华北战场转移华中。”

蒋介石一拳头砸在地图上的“上海”处。“增兵,把jīng锐主力都调上去!”

2

8月20rì。

蒋介石发布命令,实行全国总动员,zhèng fǔ转入战时体制,以大本营取代军委会。大本营最高首脑为陆海空军大元帅,由蒋介百担任。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其中上海、苏南、浙江为第三战区,由冯王祥将军任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淞户战场的浦东方面,由张发奎指挥;淞沪近郊方面,由张治中指挥;江防方面由陈诚指挥。

转瞬之间,由张治中负责的淞沪战场,一下扩大为战区,并迅速增加兵力达三十万人。

面对这一新的变化,一心想从华北向南推进的rì军zhōng yāng统帅部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发出为什么事变爆发以来,中**队不再往华北增援,而在上海附近大量集结兵力的疑问。

当优势的中**队对上海rì军形成包围态势之后,天皇和rì军统帅部都极为震怒,认为中国方面侮辱了帝国皇军。天皇通过近卫首相发表“膺惩中**”的声明,十分恼怒地声称:中国方面如此轻侮帝国,帝国隐忍已达极限,决心采取断然措施,膺惩中**,促使南京zhèng fǔ反省。

rì本将向华北增兵改为向华中增兵,并将华北一部兵力转调华中作战。9月上旬,将驻扎于大连的天谷支队、台湾的重藤支队增调上海;9月中旬,又向上海增派第、第9、第13、第101师团,以及野战重炮兵一个旅团,dú lì野战重炮兵一个联队,迫击炮兵一个大队和飞行团等部队。

至9月中旬,rì军在上海的兵力达十万人以上,重炮三百多门,坦克战车二百多辆,飞机三百余架,大小舰只七十余艘,以陆海空军在上海与中**队进行立体决战。

9月21rì。

国民zhèng fǔ大本营发布命令,调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赴华北组建第六战区长官部,大本营大元帅蒋介石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亲自指挥上海作战。

蒋介石再次向上海增加兵力,并将战区划分为左中右三个作战集团:

右翼作战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指挥第8、第14两个集团军;

zhōng yāng作战军总司令:朱绍良上将。指挥第9集团军和第17军团;

左翼作战军总司令:陈诚上将。指挥第15、第19两个集团军。

此时,淞沪战场中方已集结兵力达四十余万,几乎全为zhōng yāngjīng锐部队。

为了更有效地吸引rì军,蒋介石还在部下的劝告和陪同下经常出现在上海前线指挥督战。10月中旬的一天夜里,蒋介石带领第1预备军司令长官李宗仁、大本营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等高级将领去淞沪前线。列车行至苏州近郊,突遇几十架rì机轰炸,满夭照明弹把夜空照耀如同白昼。列车成了敌机攻击的目标,机车紧急刹车成功,蒋介石等人赶紧下车,钻进站内,侥幸躲过了敌机才得以保全xìng命。可是,10月22rì,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就没这种侥幸了。宋氏乘一辆小车赴上海前线慰劳将士,车行途中,一群黑乌鸦似的rì本飞机飞临顶空,扫shè轰炸,情形万分危险。司机加大油门想从浓浓的硝烟中冲出险区,不料车速太快,车身猛地蹦出公路,连打几个翻滚,只听轰隆一声巨响,车子在公路下搁了浅。宋美龄的肋骨被折断好几条,头、脸、身子被撞得血肉模糊,昏死过去。同车前往的澳人顾问端纳也受了重伤,动弹不得。

前线将士对敌仇深如海,誓同侵略军血战到底。许多部队在rì军重炮、飞机的轰炸,坦克的冲击下,誓死寸土不让。许多阵地被敌人的炮火摧毁殆尽,他们就将战死的战友尸体垒成工事,与rì军血战。

用武士道jīng神训练出来的rì本皇军,不惜在危急时刻剖腹成仁。但当他们见了中**从这惊人的守土血战jīng神,也无不为之惊恐失sè。

rì军在上海战场伤亡惨重,裹足不前。rì本内阁首相近卫文(上麻下吕)再次恼羞成怒地发表声明,指责中国zhèng fǔ侮rì抗rì之势愈加高涨,rì本zhèng fǔ不得不再次向华中增加兵力,以对中**队断然给予一大打击,声称只有彻底打击了华中中**队的jīng锐主力,并使之丧失战斗意志,才能迫使中国zhèng fǔ放弃抗rì政策等等。

rì军统帅部认为由于中**队主力在华中,如不予华中以重兵打击,则难望达到近卫之zhèng fǔ声明所提出的目的。决定将主战场由华北转到华中。

10月2rì,增派dú lì野战重炮兵一个大队。

10月16rì,由华北调上海dú lì攻城重炮兵两个大队、坦克一个大队、dú lì轻装甲车三个中队等部队。

10月初,rì军统帅部下令编成第10军,增援上海战场,令其在杭州湾北岸登陆。第10军所辖兵力为第6、第5师团(华北转调)、第18师团(满洲转调)、第114师团(国内新编),军直部队和兵站部队(华北转调),第1、第2后备步兵团(rì本国内新编)。

10月中旬,海军新设第4舰队,负责向上海转运兵员。

11月7rì,rì军统帅部下令编成华中方面军、由松井大将充任方面军司令官,统辖侵华rì军之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此时,华中rì军兵力为两个军,陆军九个主力师团和其他直属特种部队,以及海军第三舰队、第四舰队和空军部分,共三十万兵力以上。而华北此时仅陆军两个军,7个师团的兵力。

为加强华中方面军统帅力量,rì军参谋本部第三部长(土冢)田攻少将和武藤大佐转调华中方面军,分别担任参谋长及参谋副长。此二人曾积极主张向华中增兵,将主战场放在华中。

实际上rì军统帅部完全为中国方面的计谋所制约在华中摆开了一副大决战的架势。只有到八年的苦战之后,他们才知道在战略布局上,把自己摆到了被动的一方。在这水乡泽国吃尽苦头而一败涂地。

11月20rì。

rì军在付出死伤六万余众的代价后占领了上海,接着又攻占了苏州等地,南京危在旦夕,国民zhèng fǔ被迫宣布迁都chóng qìng。对此,蒋介石代表国民zhèng fǔ发表迁都声明:

我们始终相信,暴力是不能打垮我们的。终有一天,

会由敌人制造的废墟中出现崭新的国家,只要地球存在,

这个国家就将继续存在。敌如进攻南京,我们就保卫南

京。敌如进攻四川,我们就保卫四川。“只要敌人继续侵

略,我们就继续抵抗、

敌人不懂得中国领土是不可征服的。

中国是毁灭不了的。在敌人侵害下,中国只要有一

处zì yóu场所,国民zhèng fǔ将依然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存在!

南京的失陷当然是极痛苦悲壮的事,而且,也确实在相当一些国民zhèng fǔ和军队的高层人士中充满着失败情绪,但是,在**和国民zhèng fǔ的有识之士看来,敌人攻占南京绝不意味着中国的失败。相反,rì军倾其主力于华中,在战略上已经失败,“中国的抗战虽然艰难困苦,但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3

1938年1月。

蒋介石从庐山飞抵武汉。

半年来的抗战,中**队的弱点已经明显暴露。严重的问题下在于中**队武器装备落后,也不缺乏抗战热情和作战的勇敢,而是军纪涣散,令不行禁不止,各行其是。

上海会战,部队都打得壮烈勇敢。但是,当统帅部一下令撤退,数十万大军就像决了堤的洪水,竟相掉头就跑。国民zhèng fǔ军委会曾于1934年至1936年约两年半的时间,动用了4个师的兵。力,在上海――南京之间构筑了两道坚固的国防工事线,作为拱卫南京的外围防御线。1936年秋,蒋介石本人还亲自指挥部队进行防卫南京的实战演习。但是,这些多年苦心经营的防御阵地,却丝毫没起作用。11月9rì,当蒋介石下令从上海撤退时,各路部队争先恐后夺路而逃。混乱中退至第一道防线阵地,部队尚未找到阵地与工事的位置,rì军就追了来。于是,大批部队像被赶鸭子似地又向后大溃退。那个兵败如山倒的混乱局面,真使蒋介石这个大元帅痛心疾首,丢尽了脸面。

紧接着,传来南京撤退时的更加令人痛心的大混乱、大溃退。守城总司令唐生智下令撤退,守城部队、zhèng fǔ官员、者百姓在一片混乱中争相夺路,城门为之堵塞,拥挤踩死、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更使蒋介石气恼的是,当rì军全力攻击南京时,南京外围的其他部队不但没有主动联络,策应南京会战,反而远远地退离

战区,以保存实力。

蒋介石在心里忿忿然骂道:真他娘的不像话,还是各自为政,保存实力。

这时,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将军从北边赶回武汉。他这来,是专向他的这位当大元帅的拜把义弟诉苦发牢sāo的。一进门就声若洪钟的吼开了。

“他万福麟等部队,是由你这大元帅明令划归我六战区指挥的,可是,我用电报电话,无论怎样找,也找不到他们的军司令部在什么地方,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是故意躲着我,耍的是避开命令的花招,拒不服从指挥!你看看这成何体统?还抗什么rì,打什么仗啦?”

蒋介石叫冯大哥坐下慢慢谈。冯仍站着,气呼呼地大声嚷:“还有啦,前方的队伍退到了沧州,又控制了很好的坚固阵地,我叫副司令官鹿钟麟带着我的命令到前方找李文田、黄维纲、刘振三几个军、师长,命令他们分四路由右翼包抄敌人的后路和敌人的当腰。那一回,若他们按着我的命令去执行。一定给华北rì军一个很严重的打击。

“过了两三天后,鹿钟麟才来向我报告,说只有一路把rì本人打了一下,其余三路都没完成预定任务。李文田和黄维纲带着自己的队伍只走了五、六里路。五、六里路!你说气人不气人?他李文田还说,咱们就这点儿老本,拼完了还当什么军长司令?嗨!”

冯玉祥将军痛忿已极,他觉得把自己的者面子都丢尽了。败了!从北边大败而回!他挂的是国民zhèng fǔ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衔,战区司令长官职。可是,指挥不了自己多年栽培起来的老部下,简直丢人!

一贯以耍弄手腕,挑拨这个与那个的矛盾,以达到互相牵制,各个击破和分化瓦解对手见长的蒋介石,这会儿绝然没有对他的这位拜把子长兄的难堪处境幸灾乐祸。本来,当时把冯玉祥从三战区调任六战区,就是考虑到华北的部队,尽为冯的部下,叫他去统率其部下,阻止rì军南下,这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哪知,这些坐地称王的大、小诸侯,竟然连者长官的帐也不买,使之坐失良机,造成华北我军的溃退。

蒋介石亲切地招呼冯老将军坐下。问道:“是怎么回事,详细谈谈。”

原来,冯玉祥奉命北上主持华北战事,宋哲元等华北部队均为冯的部下,指挥起来本应得心应手。当冯老将军jīng神抖擞,满怀信心赶赴华北时,已升为第1集团军总司令的抗rì英雄宋哲元竟装病跑到泰山休养去了。第1集团军代理司令冯治安将军和属下军长、师长们,也都尽量避而不见。冯玉祥不能组织、统率部队,造成战区战线溃退,使冯处境极为被动。此时,蒋曾命令山东的韩复榘拨两个师给冯指挥。韩表面上答应蒋的命令,实际上一再拖延时间,就是不肯拨出自己的队伍。后来迫于恶化了的北方形势才勉强派曹福林的第29师,展书堂的第81师给冯,但这两个师也跟宋哲元的第1集团军一样,冯玉祥压根儿就调不动,事事都得听韩复榘的。

由于华北各部队贻误战机,rì军乘机沿津浦路南犯。冯玉祥只得请求他的老部下韩复榘将拨出的那两个师开到德州一带待命,支撑已经垮掉的前方阵线。但韩一点油盐也不进,不肯支援。冯玉祥气得破口大骂,韩仍置之不理。此时,冯曾电告蒋介石指挥不动韩的那两个师。蒋及时电令韩移师增援。韩复榘仍置若罔闻。“

冯玉祥只得退守德州。

韩复榘反而在,此时下令保境安民,不准客军(败退下来的华北军)进入山东地盘,致使冯老将军陷入绝境。

这时,蒋介石电令冯玉祥和韩复榘趁rì军在德州立足未稳,而主力又集中在山西的时候,协同反攻德州,并进击沧州,以牵制西线之敌。

冯王祥率领曹福林等部队自徒骇河一线向北反击,21rì攻取德州、桑园,井一路挥师北进,直指沧州、马厂。正当第29、第81师乘胜追击rì军之际,韩复榘突然打电话给展书堂,令其立即率军回撤,不准再向前推进,并限令该部在十小时内撤退到禹县。

韩复榘釜底抽薪,造成冯玉祥的反攻全线溃退。rì军得此良机,真是绝处逢生,又分路压迫过来。冯玉祥遂由胜转败。

蒋介石坐在沙发里,脸sè铁青地发愣。

冯玉祥说:“反对我个人是小事,但这样随随便便,不服从军令,今后这抗战还怎么抗哟!”

冯老将军摇摇头,长吁口气出门去了。

蒋介石内心翻江倒海般矛盾冲动,他深感这支数百万人的杂七杂八的军队复杂难办,早在1935年chūn,他就在武昌行营专门设立陆军整理处,由驻赣绥靖预备军总司令陈诚兼任处长,全权负责陆军整编事宜。计划将全国zhōng yāng和地方军,分期分批进行统编统训,jīng简整顿。但是,由于整军直接涉及各地方军阀利益,遭到抵制。几年过去了,陆军的整理仍停留在口头上。后来。“七·七”事变突然爆发,整军也就停了下来,由zhōng yāng给各地杂牌军一个统一的番号,令其开赴前线作战,就算是全国的军队统一了。

如四川军队,计有数十万之众。“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将其宣布为第七战区部队,由川军首领刘湘上将率领开赴前线。这支庞大的部队抗战保上的热情极高,但装备实在太差劲,有的部队的训练距实战大有距离。因此,统帅部不得不将其整军整师地分别调到其他战区,与友军配合作战。一些将领认为这是分化瓦解川军,引起刘湘等人的不满,以致造成个别原本为爱国抗rì的将领,为了私利而暗中串通,于当时的抗rì大局于不顾,图谋反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