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张石川的加盟(1/2)
() 张石川虽然外表有些憨厚,但却是个标准的聪明人,只是这种聪明隐藏在内心深处,一般人很难察觉。但每每做出的事往往出人意料,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
张石川是浙江宁波人,而在民国初年,宁波帮牢牢占据着上海商界的主流。张石川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于是就来到上海投奔舅父经润三学生意,在经润三经营的华洋房产公司当上一名小职员。张石川白天上班,晚上进夜校补习英文,不久就会说上一口的“洋径浜英语”。
1913年,美国商人依什尔和萨佛到上海办起了亚细亚影戏公司,他们很赏识张石川,就聘请他担任顾问并主持制片业务,这年他才二十一岁。张石川在“亚细亚”导演了一些短故事片,其中《难夫难妻》一片算是中国故事片开山之作。
1916年,“亚细亚”早已宣告结束,张石川又和朋友合伙办起了幻仙影片公司,将文明戏《黑籍冤魂》搬上了银幕。
也许如果没有张佑白的出现,历史还会向张石川设想的方向发展。派出有票房价值的电影,做中国电影界的老大,一直是他的梦想。但《红磨坊》的公映对他打击很大,因为他看到了差距,新老电影人的差距。
正当他彷徨无助的时候,却突然接到好友郑正秋的邀请,他是个聪明人,他内心深处恍惚感觉到一丝机遇,于是他来到郑正秋的家里。
郑正秋迎了出来,酒宴早已准备完毕,郑正秋挽着张石川,笑呵呵的走进席位,张佑白也赶紧微笑着起身相迎。
看到张佑白站在那里,张石川并没有感到意外,郑正秋既然邀请自己,作为合伙人的张佑白,又岂能缺席。对于这个突然出现在上海滩的年轻人,张石川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妒忌,自己奋斗了那么多年,而他只凭借一部电影,就将自己努力,化为废墟。不过,这也只是内心深处的想法而已,他知道怎样跟强者对话,更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张佑白拂去手指尖的一丝尘埃,微笑着说道:“石川兄,今天可是承你地光,小弟也来品尝一下正秋兄准备的每位佳肴,唐突之处,还望原谅则可。”
张佑白微笑着讲话的时候,眼神透露出无比的真诚,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谦逊,没有一丝少年得志的狂傲。
张石川看在眼里,内心里也不由得一阵暗赞。
他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笑道“佑白,你这可说笑了,我欢迎还来不及呢,那里还有怪罪的意思,说实话这一天我也盼了好久啦。”
两人四目相对,凝视片刻,不由的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玄妙,真正的知己你千万里的就是寻找不到,而有时不经意间却出现在你的身边。两人相对虽然无言,但彼此内心的想法却毅然了然于胸——
七月一rì,法租界霞飞路77号,天还蒙蒙亮,已经有众多的仆人随从在四出准备着,因为虞洽卿等人筹备已久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终于获得工部局的批准,今天正是开张大吉的rì子。
张佑白今天也起了个大早,在柳如梅悉心的伺候下,张佑白早已着装完毕。手捧一杯还散发着热气的香茗,望着面前薄薄的雾气,一个人在那发呆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