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苦心抱得金玉归(1/2)
司马令与楚傲天纵马急奔,想试试马的脚力,但见树木嗖嗖的向后飞去,身子就如腾云驾雾一般,那马飞奔起来四蹄平稳,竟没有一点颠簸之感。:ap.整理转眼已跑出几十里地,两匹马跑了个并驾齐驱。没有两个时辰已跑出两百余里,司马令骑的红马与楚傲天所骑的白马竟是始终并头齐鞍,二人对望一眼,心里暗道:真不愧是两匹宝马。
一路上,不断的见到辽**队向南集结,虽然这几年兵事不断,但如此大规模的聚集却是少有。没两天两人已到了奉圣州,那奉圣州离西京已经不远,在奉圣州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就到了西京,那西京大同府为边关重镇,是西京道的府,到了这里唯一与东京和上京不同的是,这里让人感到兵营森森,军旅纵横,满街几乎兵士居多,不同于关内。
在西京小憩了一日,人得食马得料,养足了精神,就出了西京,经多半日的奔驰,已出了雁门关来到大宋境内。十几日的奔波,来到大宋境内虽然山川泽貌与辽国无异,但也有一些回归故土的亲切。
一路行程,没几天,从雁门关入得宋境绕道阳泉途经娘子关来到河北境内。又走了几个时辰,就见一些人看似武林中人,急急忙忙的向南而行,司马令感到有些奇怪,一路上见这些人或三五成群或十几个人一帮向前走着。司马令与楚傲天骑马急行了一会见到一个小镇,这时已近正午就下马来到一个坡前的酒肆打尖并打探消息。两人进得酒肆,看到人很多,有不少是江湖中人,就找了一张桌子坐下。让小二切了五斤牛肉,加一只肥鸡,五角酒,众人看他两穿着华丽,很象两个富家的公子哥,也没有在意,仍旧大声说着话。见一人道:“这次在大名府聚盟,三山五岳的人到底有多少?我说王大哥,以你看黄眉教会不会也来搅这趟深水?”那被称为王大哥的人夹了一口菜说道:“老弟,你别管那么多,那不是我们管的事,我们去了能为我‘青龙帮’撑撑面子也就行了,天下这么多英雄云聚大名府,他们自有办法。”司马令与楚傲天一听,相互望了一眼,楚傲天就来到那人的桌前说道:“这位大哥,这里热闹得很,这些弟兄们要往哪里去?”说着叫小二过来,道:“给这位大哥的桌上来三斤牛肉,两样荤菜,三角酒,全部算在我的帐上。”小二一听就去准备。那姓王的看这华丽青年十分的热情,忙改言相谢。一番酒过后,楚傲天已全部了解了内情。
原来,在辽国的细探已经知道大辽要出兵攻宋,消息传回宋朝,宋真宗十分的惊慌。这消息传来立刻震动江湖武林,但不知是否属实,武林群豪知道如果这次大辽真的要大规模的进兵我大宋,到时就难免缚手缚脚,还是防患于未然,以备万全,就由少林派出面召集各方武林豪杰放弃门派之争,云聚河北大名府,选出四方盟主以商量对付辽军之策。当时就派了‘忠义帖’传至四方,有些就近的门派接到帖子,邀请各门派在六月初一在大名府樊家庄商谈,看到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也不管离相聚之日尚有两月余,当下已经陆续的向大名府集结。
听得楚傲天将全部的事情说出,不知此信真伪,司马令感到当时在韩府听萧挞凛在酒桌上也提到过要与大宋开战一事,又值当时萧挞凛官拜大辽兵马都元帅的圣旨,心下已经明白,此事属实。
两人也就匆匆的吃了饭,上马向着安徽奔去,经过十几天的风餐露宿,已经到了安徽境内,忙问了路途取道向九华山走来,待到得青阳境内已见到九华山的巍巍耸立。
那九华山古称陵阳山,唐天宝年间改名九华山,有九座峰形似莲花而因此得名。司马令与楚傲天纵马前行,走了半天也不见一个人影,但见那山奇峰峻岭、重峦叠障、悬崖峭壁、怪石峥嵘,一片道不尽的胜镜,说不完的旖旎。忽听得木鱼声响,忙循声而去,就见到一个小和尚在一片林子里诵经文,楚傲天上前搭话问去转身洞的路,那小和尚看了看楚傲天没有理他,继续念着经文。楚傲天一见就有点火了,想你个小小的和尚,竟敢对香客不理不睬。就上前踢他在地上的木鱼,没想到那小和尚看也不看,伸出小棒槌在楚傲天的脚面上一敲,就见楚傲天疼得哇哇大叫。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小和尚竟有武功,无意间竟着了他的道。怒火立刻作,当时就上前伸腿向小和尚踢去,那小和尚上拿起木鱼一挡,楚傲天那脚就踢在了木鱼上,顿时间木鱼踢了个稀烂,同时那小和尚也被内力震的跌出五尺开外,楚傲天方要出第二脚,就见一人大叫住手。那人快步向这里走来,双手一合,道:“阿弥陀佛,这顽僧因淘皮在此闭言罚过,如何得罪了施主,竟惹的施主大动肝火?”楚傲天一看是个大和尚,又听说这小和尚在此闭言罚过,火气顿时息了,忙合掌回礼。就将问事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那大和尚一听呵呵一笑,用手一指说道:“此去三十里往西进天门,便是转身洞境,但一路山高水险,施主仍须在意。”楚傲天谢过,见那大和尚端庄意善,对方才鲁莽之举颇有悔意。就见那小和尚喃喃说道:“九子连峰,二十九洞,又是水帘洞、打鼓洞、朱砂洞、飞来洞、云巢洞、普贤洞、卧龙洞、转身洞、莲花洞、鳌鱼洞、鳖咙洞、容成洞、锦霞洞、狼豹洞、仙灯洞、夫子洞、神仙洞、挟身洞、半边洞、芙蓉洞、百花洞、九龙洞、弦歌洞、翠微洞、天星洞、德园洞、驾鹤洞、藏云洞、狮子洞。谁知道你找那个洞?你踢烂我的木鱼怎么办?”那小和尚一口气说出二十九洞的名称后又向楚傲天讨要木鱼。那大和尚对着小和尚说道:“悟相不得无理。”那小和尚就厥着嘴,在那里不言语。楚傲天当下过意不去,从怀里摸出十两银子,递给那大和尚,道:“小可一时冒失,望勿见怪,一点银子,除购买一木鱼,剩余的算是香资。”那小和尚一见上前就拿了那银两,站在了大和尚的身后,那和尚双手一合,口称谢意。
司马令跟着楚傲天一路崎岖的向西而去,大约走了有一个时辰,才来到了一片开阔地,没走多远就见一小僧迎面走来,还没等上前询问,那小僧已经答言:“敢问施主是否司马先生?”司马令惊奇的点点头,不知这小僧何以知道自己的名字。就见那小僧合掌道:“南无阿弥陀佛,总算将你等到了,施主请随我来。”司马令与楚傲天随身其后缓缓而行。莫约一顿饭的工夫来到了一处地,但见此处处于高山盆地,四周均为千米以上的高山环绕,山石峻峭,林木苍翠,溪水淙淙,鸟兽出没,果然是仙境一般的去处,想必这里就是转身洞了,继续前行就见前面有座石屋,那石屋的不远之处结草搭着两个庐棚,远远的见到一个汉子在那里上窜下跳,见到来人就飞一般的奔来,嘴里大叫着“马儿令,马儿令”果然是豹子,这是前一个庐棚中出来一个人,俏生生的站在那里看着司马令,正是司马令朝夕牵挂的婉儿。楚傲天一见到婉儿那天仙般的容貌,顿时两眼直,呆默不语,痴痴的看着就如美妙的仙境里出现的仙女。司马令纵马上前,豹子就一把抱住司马令上下看个不停,浑身上下乱摸,司马令摆脱了豹子的纠缠,来到婉儿跟前,就见婉儿一双眸子里噙着泪花,瘦弱的身子颤抖着,猛地扑在司马令的怀里欢喜的抽泣着道:“我还以为今生今世见不到你了,你可回来了。”听到响声,就见从石屋里走出两个人,一个是青袍客,另一位是一个老年僧人。司马令忙放开婉儿快步走到青袍客跟前拜倒。
原来青袍客在义军刘开辉那里待了有二个多月,就暂时辞别刘开辉,带着婉儿与豹子来到九华山的转身洞等待着司马令。那转身洞有一清修的僧人原是他的师兄,出家以后法号弘显。那弘显大师在此修行已有三十年,青袍客每隔个七八年就来看他一次。这次带着婉儿与豹子来到转身洞说明了事由,就在弘显大师的石屋旁结庐而居。因不知司马令何时到来,婉儿的身子越来越虚弱,由弘显用佛功替婉儿压住不断扩散的毒素,那弘显在没有出家以前就比师弟的内功强了许多,又在这里苦修了三十年,内功浑厚可想而知。
青袍客见到司马令真是欢喜无限,忙扶起司马令,众人一行来到庐棚,司马令就将所遇到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青袍客,青袍客大叹其所遇……司马令又将楚傲天介绍给青袍客,楚傲天好像有点愣神的听到司马令的话语,忙上前跪倒口称青爷爷,因是司马令的盟弟也就寒暄了几句。青袍客又将弘显大师介绍给司马令,司马令与楚傲天一同上前见礼。接着,司马令从怀里掏出一个羊皮小包打了开来,就见一片火红的蟾体,楚傲天忙到马背上拿了一些酒来到棚内,将那‘火蟾’溶在酒里,不一刻就见万般的缕缕红稠飘了半碗,青袍客将婉儿唤过,婉儿接过碗来,双手捧着,深情的看了看司马令,慢慢的服下。顿见婉儿脸上红晕显现,显得越的娇柔妩媚,看得个楚傲天呆呆傻傻站在那里。
三日后,婉儿已经身体康复,体内毒素已全部除尽。几人融合相处,真有说不完的事情,道不完的话题,那豹子一会戏弄着司马令一会又与楚傲天玩耍,一会又对着婉儿叫着“马儿令的媳妇”把个婉儿羞得脸红得好像熟透的苹果一般。几天来,豹子与楚傲天相处的已经很熟悉了,几乎每天都带着婉儿在山里玩耍。司马令在石屋里与青袍客与弘显大师谈论着各派的武功精要,又说道在来的路上碰到江湖人士关于在大名府聚义抗辽的事情。青袍客听到此事暗想黄眉教会不会借此机会争夺盟主?他离开黄眉教已有四五个月了,按理说他早应该回去归座,听得司马令此言心念不禁一动。
近了黄昏,青袍客与司马令单独的来到了一处山峰上,站在峰顶,春风扑面,远处西归的太阳将一片白云烧得如火一般。青袍客看了良久说道:“太阳西落,还要显示着他威猛的炽热,将天空染红一片,何况人乎……”
司马令知道他话里有话,就上前道:“青爷爷,您有什么话尽管吩咐孩儿。”
青袍客看了看司马令微微的一笑,道:“你虽然不是我的亲嫡,但在老夫眼中你与我的至亲没有什么两样,爷爷我心中有事,你未可知。你这几日刚刚回来,本想着你休息一段时间后爷爷再对你说,可是看来这件事宜早不宜迟。”话顿了顿又说道:“令儿,你是否记得在十几年前爷爷对你说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