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软件升级(2/2)
由于是直接针对致病基因,研出来的新药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治标又治本,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病原因。而不象目前的许多药物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如很多的感冒药物,只是缓解感冒症状,而对于诱感冒的病毒却没有丝毫的疗效。
这样的新药除了有令人信服的疗效外,无疑市场前景也是非常诱人的。
当北京的秦志庆等人知道了这一情况后,也是非常激动和兴奋。尝试过初级版软件甜头的他们,对新的基因序列分析软件充满了期待。不过,项目组现在最大的苦恼是,尚没有找到能和药物载体牢固结合的化合药物。
看着面前这位据说是应约前来见方市长的郑裕,向允的态度很平淡,只是稍稍应付了一下就自顾自地准备去忙自己的事情。担任方志民的秘书多年的他,接触过各色人等,一向善于察言观色,而眼前这青年一幅人畜无害的模样,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要见方市长,他也就不急于打扰正在召开一个临时会议的方志民了。只是要郑裕在楼层的会客室候着。
等到方志民的电话打到办公室询问,是否有一位名叫郑裕的先生来访时,得到肯定答复的方志民在电话里就是一阵大声的训斥。向允这才心怀忐忑地领着郑裕去了会议室,还不时偷眼望望这位市长极为重视的青年,心中暗暗揣摩这青年的来意。
郑裕步入会议室时,方志民和平州主管工业企业的管向平副市长以及轻工业局的马山东局长已经在会议室等着了,一旁的还有平州市同辉制药厂的厂长周学峰。
平州同辉制药厂是成立于八十年代的一家老牌制药厂。在华夏的制药领域也曾经有过它的辉煌,八十年代末同辉制药出产的青霉素几乎垄断了华夏医药市场的青霉素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供应。当时是平州市的纳税大户,连续好几年排在平州市企业年度纳税金额的前三位。
可是好景不长,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青霉素市场供应量迅增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价格也是持续下调。同辉制药厂的青霉素市场占有率也是节节下降。
制药厂本身的研能力非常有限,有关主管部门在是否及时引进新品种的问题上也是分歧很大。结果只能用有限的新药引进的费用,从东北的某药厂买入了两个五类新药的生产批文的副本。
新引进的品种由于是五类新药,同类品种相对较多,市场竞争也是惨烈无比。同辉制药厂受体制所限,市场操作不够灵活,在和其他的一些生产同类产品的民营药厂中,就落了下乘,市场占有率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能是利用原来青霉素的销售网络销售部分新品,局面完全没有打开,对于整个药厂的营运情况也没有带来根本的好转。
现在药厂的车间更是面临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所需资金需要企业自筹,这至少需要五百万以上。自身的运营已经是有些入不敷出的局面,更何谈有多余的资金用于车间的gmp改造。
管向平是位年约四十来岁的男子,目光炯炯有神,且显得颇为睿智。之前,方志民已经对他有所交待,必须全力配合并促成此次投资意向的达成,话语间也透漏了,投资方有非常雄厚的背景实力。
管向平和方志民一向交好,算是同一阵线上的人,因此,尽管惊讶于郑裕的年轻,对他还是很热情。见到郑裕后,他更是相信了方市长的话“这位郑先生各方面都非常有实力,如果此次合作能得以成功,有百利而无一害”
作为主管工业企业的分管副市长,管向平也急于做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年仅四十多岁的他,在仕途上还有很大的展空间。在得到方志民的暗示后,他看着郑裕的眼光甚至有些炙热得让郑裕有些毛骨悚然……
(今日第二更,票票增长缓慢,伤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