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黄山剑派(1)(1/2)
二人正处于惊疑之中,突闻又一阵地动山摇的蹄声传来。这蹄声比起先前门派的响亮十倍,也更具声势十倍。众人都是心中惊诧莫名,抬眼望去,只见东边和北边大道上各奔出一对人马来。东边奔出的约有数百骑,大马雄姿英,清一色的白毛长鬃。马上人人白袍飘飘,丰神俊朗,仿若神仙。北边奔出的却是一行高大铁骑。马上众人身披紫色风衣,各持金色宝剑,威武神俊之极。
众人瞧见,全都唏嘘不已。不少门派被两队人马的气势所摄,纷纷闪出一条道来。
只见两道人马一齐朝草坪中央飞驰而来,在道路岔口处却碰了个正着。只见东边那行人马之的是一个须皆白的白袍人。那白袍人大约六七旬年龄,生得风神傲骨,满面红光,抬头闭眼之间,都极具风度,宛若天上神仙下凡一般。只见他将手中一柄鹤羽蒲扇轻轻一摇,爽声笑道:“哈哈,老夫道是谁,原来是河北裴松庄到来。老夫见过裴老先生了!”说着向对方马车上一名八旬老者施了礼,极为尊敬道:“裴老先生已至暮年,却仍是响应天下义士驱逐鞑虏于中原,鞠躬尽瘁,为国为民,实为可敬!”
众人听得“裴松庄”三字,纷纷仰起头,朝那八旬老者看去,看看这位爱国爱民的裴家勇士,长得是何模样。
但见那老者坐在一辆马车上,马车是那种敞天车,上方撑了把大伞,遮挡阳光。老者显是老得臃肿,站起身来都很吃力。他招了招手,对身前两名持剑的紫衣男子道:“奎儿,飞扬,你二人过来将我扶起。”
两名男子一个年过三旬,一个却是十五六岁的少年男子。两人都是应了一声,上前小心翼翼将那老者扶起来。那老者缓缓站起身来,冲先前那白袍老者笑道:“呵呵,东面天姥山仙游派掌门方逸杉向老朽问礼,老朽裴万崛岂有不回礼之理。”说话之声字字铿锵,气力非凡。裴万崛说着,也向方逸杉抱拳行礼。
方逸杉朗声笑道:“裴老先生严重了,哈哈,身体要紧,身体要紧。”
两人对视大笑,车马缓缓动起,朝众人而来。
大家都知道武林之上,一直便有南面梧山、北面灵山、东面天姥山、西面黔山四大名门大派之说。天姥山仙游派位处西面天姥山颠,已有数百年历史。历代遵从道家仙学,自创仙游武学,,有若神仙妙术,变幻莫测,潇洒自如。代代相传,都是极为兴盛,而今已是传至二百二十五代。
这二百二十五代,本有两名关门大弟子,只可惜其中一人生性冲淡,好酒痴武,闲云野鹤,难以掌权。此人名曰龙飞啸是也。恰恰相反,方逸杉天资聪慧,武功精湛扎实,为人处事,恰到好处,正是做掌门的料,因此承袭了掌门大位。近些年来,在他带领下,天姥山仙游一派更是声名鹊起,雄霸一方。
且说河北裴松庄,乃是江湖众人无所不知,无一不晓的天下第一义庄。裴松庄处于河北边沿,与北方契丹族边界接壤。自契丹族在北方日渐崛起,便屡次侵扰大宋边境。弄得是战火连天,民不聊生。裴万倔遵从祖上“忠孝两全”之遗命,顺应大宋百姓渴望太平之心意,四处招兵买马,传授御敌武学,带领裴松庄,响应天下义士,屡次将契丹鞑子抵御在国门之外。此番义举,正是战火交加、国将不国的窘境所需做出的。
故此,东面天姥山仙游派、河北裴松庄两道人马过来,各大门派纷纷闪出道来。
却说江昊藏在杂草丛中,听得“裴松庄”三字,心中一凛,不由想起五年前在黄州山脉浓林之围的事情来。那时他与三教九流派的大当家陈中凯结拜为兄弟,便与裴松庄的公子裴奎见了面。
此时听来,探眼瞧去,见扶着裴万倔的那个三旬男子正是当年见着的裴奎。虽是隔了五年,那裴奎成熟老练甚多,但仍是一眼便认了出来。
江昊不由在心中低吟道:“不知陈中凯大哥现在可好?”心中想着当年结拜情景,甚觉舒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