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榭之晨(1)(1/2)
韶华梭掷,日月如梭。弹指瞬间,十年飞逝。此时正值北宋英宗末年。
杭州历有水榭之都之称。有书记载,杭通航,是注定了与水的不可分。《诗?卫风?河广》篇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杭便是渡的意思。汉代许慎的《说文》中也说:“杭者,方舟也”。方舟也就是并舟,把独木舟似的两只小船用皮条、藤萝、绳索连接在一起。晋代郭璞在《尔雅?释水》所记载的“比船于水,加板于上”的连接方式,就更进了一步,是用木板或者其他连接杆,把两船牢牢的钉在一起,于是这并舟便集合了竹木筏的载货优势,和船的平稳。
杭州水榭之美,在于西湖、西塘、钱塘之景。且不说西湖与西塘,单说那钱塘,古今墨人无不陶醉与此,题诗赋词,直抒胸臆。唐朝徐凝的《观浙江涛》中便有这样一句:钱塘郭里看湖人,直至白头看不足。这是说钱塘美景,让人永远消受不完。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更是众所周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乃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该诗不仅写出诗人的诸番活动,并从动态之中去捕捉春光,且处处抓住早春所特有的景物来写。诗中一并描写了几处杭州胜景。
诗中第一句有“孤山”一词,乃是指的西湖外湖处一座孤峰独秀的小山,山上坐落一座孤山寺,是南朝陈文帝天嘉初年建;诗中第一句还有“贾亭”一词,实为贾公亭。《唐语林》卷六中记载“贞元中,贾全为杭州刺史,于西湖造亭,贾公亭,未五六年,废。”
诗末的“白沙堤”,又名十锦塘,位于杭州西城之外。按诗境中所描述,春日桃柳满堤,景色秀丽,美不胜收。白居易作此诗于唐8年,而今北宋英宗年间已历有两百多年。这十锦塘便是故事生的开端之地。
离十锦塘东面百余步远,有座占地一亩见方的学堂。其盖设简陋,顶部由芦苇覆盖。学堂之中,读书之声连绵有声,所读正是《荀子?劝学》中的一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堂之中,十余名孩童,皆只十来岁,各自手捧书本,摇头晃脑地诵读,显得十分专心。众孩童之中,一个孩童生得异常机灵。他临窗而坐,将书本摆放桌上,摇头晃脑,看似看书,双手却兀自在下方摆弄不停。
教书夫子年过七旬,远远瞧见,走上前来,就那孩童头上一戒尺,伸出手道:“拿来!”孩童佯装不解,双手伸至上面,果是空无一物。夫子怒道:“奸猾小鬼!”躬身就那桌下一摸,摸出一柄三尺木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