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十二节(2/2)
“也就是说他心里只有大汉国至于大汉国的天子是谁他就不关心了是这样吗?”何颙望着袁绍问道。
袁绍想想点头道:“对李弘来说他更喜欢打仗更喜欢戍守边疆对洛阳和朝政他好像有一种本能的畏惧和退缩。那次我和曹孟德请他喝酒他喝多了说了不少心里话其中也谈到这个问题。你想想他从鲜卑国逃到卢龙塞后就一直在打仗不停地打仗他有停下来过吗?他有停下来仔细想想的时间吗?你看看他写的字如果他有时间练习会那么难看吗?那次他说如果不打仗了他只做两件事一是拜一个老师学习经文一是寻找自己的父母亲人。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还不是一个利欲熏心的权臣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武夫。”
“另外他从有记忆开始耳濡目染的都是鲜卑人的野蛮和凶残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太多的蛮胡痕迹。想想西凉肃贪的起因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本性他是只豹子他信奉的是自己的武功和实力而不是什么大王和天子。”
“所以……”袁绍迟疑了一下说道“他心里应该只有大汉国而没有大汉国的天子。”
“天子指望把他培养成自己的坚强后盾以求像过去的武皇帝一样皇权独揽为所欲为但陛下有武皇帝的雄才大略吗?他能犹刃自如地控制李弘吗?天子在玩火**而皇甫嵩的这个主意根本就是在葬送大汉社稷。为了防止边疆大吏拥兵自重危害国家本朝已经多少年没在边陲设过镇北将军了就是看护南匈奴的度辽将军也是设设停停多以护匈奴中郎将代之。而今天子为了皇权为了皇统竟然置江山社稷于不顾违反祖制重建镇北将军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何颙看看忧心忡忡的袁绍再次问道:“本初你肯定是这样?”
“只要战事不停李弘就没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袁绍说道“伯求兄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该当机立断的时候还是要当机立断。”
袁绍很着急。天子利用北疆叛乱四起之际重用李弘征召宗室为卿加固皇权其目的就是为了独揽皇权而独揽皇权的目的还是为了皇统。一旦大将军倾覆追随大将军左右的门生子弟士族官僚势必无一幸免。但何颙却不这么想皇甫嵩的这个主意虽然非常冒险但有一箭双雕之意正和自己心意。他一再询问袁绍只是想肯定一下袁绍是不是和自己的想法一样。以皇甫嵩的学识敢提此议必定有他独到的眼光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李弘成为祸乱社稷的根源如果真如大家所担心的那样他皇甫嵩不就成了大汉国的千古罪人。皇甫嵩一定知道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是不是就是袁绍所说呢?
李弘不过是两虎相争的一个重饵如果一虎死一虎伤抛去李弘可能产生的危险那天子不就可以如愿以偿了自己何尝不也是如愿以偿。何颙暗暗钦佩皇甫嵩摇头感叹不愧是兵法大家兵不血刃就能解决几十年的难题。
“冀州之行李弘对我所说的话也算是对大将军的一个承诺。”何颙面对大将军何进缓缓说道“大人和镇北将军在某些事情上是有默契的缺少的只是一个沟通之人。”
何进平静的面色上顿时露出一丝笑容。
“伯求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何进赞道“那你说谁合适?”
“老大人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忠心为国朝野上下无不敬慕。昔日他在并州为官对御敌强边很有心得其所著《御边论》名扬海内。而李弘年初回京还专门为御边一事登门拜访过老大人。老大人似乎很喜欢他对他颇为欣赏。”
“老大人一直心悬并州百姓常常在我们面前念叼很想回并州干点事情如今并州大乱估计老大人更是忧心如焚。”
“现在李弘统领重兵坐镇并州平叛其对我大汉国将来的威胁显而易见。这两件事加在一起只要大将军稍稍一说我保证老大人一定会明白大将军的意思同意去并州。”
“大将军为避嫌疑可以让老大人借口有病辞去大将府长史一职。只要时机合适由大臣们联名举荐老大人可以以并州刺史的身份入主并州。以老大人的学识和德行一定可以感化桀骜不逊的李弘。一旦京中生皇统之争而北疆叛乱未平则李弘可能以大汉国事为重继续率军平叛这样李弘统兵南下危害社稷之局在未来几年内当不会出现。”
何进脸显不舍之色。他当初为了把赵岐请到大将军府费尽了心思就差没有下跪求他了。
“几年?”
何颙笑道:“最多两年。北疆的叛乱在李弘的主持下最多两年就可以平定。为了防止李弘南下乱政我们一定要在这两年内解决皇统之事否则事情就难以预料了。”
何进犹豫不决。
袁绍钦佩地说道:“伯求兄谈笑之间就解决了我们最大的威胁下官不得不佩服自愧不如。”
“如果没有了李弘的威胁洛阳的事情就还在我们掌控之内。”何颙看看迟疑难定的何进继续说道“我们先解决奸阉。”
“什么时候?”袁绍问道。
“十一月。”何颙漫不经心地说道。
何进猛然抬头骇然心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