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风云突变 第十节-第十三节(2/2)
赵云长枪翻飞杀得羌兵狼奔豕突无人可挡其锋锐。他杀进了白马羌最厉害的骑兵队里那是六月惊雷的亲卫铁骑。双方舍命相搏战况空前激烈。六月惊雷连砍赵云三刀都被赵云轻松地接下了。他有点后悔他没有想到赵云如此厉害他想抽身退下去让自己的亲卫把他解决掉。就在他犹豫之际赵云突然暴喝一声手中长枪犹如闪电一般划空而过笔直地刺进了他的咽喉。
六月惊雷死了。
白马羌士卒失去领军心大乱全军立即陷入了崩溃之中。不久狂风沙被麴义的手下活捉羌人纷纷投降。
=
黄昏悄然而至夜幕即将拉开。
马腾还没有赶到战场就得到了武都已死六月惊雷大纛已倒的消息。他丝毫没有犹豫立即命令军队调转马头急回撤。
王国和黄衍看到马腾带着骑兵匆匆返回知道大势已去连问都不问掉头就跑了。
聂啸一直紧跟在韩遂的后面穷追猛打。黄昏的时候他接到了李弘的命令。李弘要求他放弃追击立即回到翼城。
翼城大战结束。
=
这场大战从叛军包围翼城开始到叛军凄惨逃离翼城结束历时一个多月前后总共有十九万人参加了这场战斗。
参加战斗的汉军有李弘的四万冀州军队徐荣和麴义的一万西凉军队傅燮的五千守城军队。
参加战斗的叛军有韩遂的三万军队北宫伯玉和李文侯的四万军队武都的一万五千大军王国和马腾的两万人马塞外羌胡三万铁骑。
叛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多次攻打翼城前后大约损失了一万七千人而守城的傅燮也付出了将近四千人的代价。翼城大战最后一天下午的血腥厮杀中李弘和西凉徐荣等人的军队大约损失两万人而叛军大约折损五万人。整个翼城大战双方共死伤九万多人。
叛军将领聂啸和姜舞先后率部投诚汉军。塞外羌胡的骑兵大军全军覆没。叛军领王国和韩遂最后只带三万多人逃离了战场。
西凉叛军经此一役一蹶不振。第十二节
天上没有月亮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黯淡无光。高大巍峨的翼城湮没在漆黑的夜色里肃穆无声。血腥的战场在喧嚣了一天之后终于沉寂下来。
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汉军士卒在战场四周点燃了几百堆篝火他们在各部长官的带领下连夜打扫战场。几万士卒在战场上来来往往忙忙碌碌。
鲜于辅看到李弘坐在拳头的尸体旁边黯然伤神胡子蹲在地上不停地抹着眼泪拳头的结义兄弟铁钺跪在那里掩面抽泣心里不禁一酸泪水顿时润湿了眼眶。又一个从幽州来的战友死去了。
蹇硕袁绍刘表和刘和站在鲜于辅的身后想从对面的人群里找到李弘。他们看到一个披头散的高大年轻人失魂落魄地坐在地上一张胡子拉碴看上去很憔悴的脸相貌普通甲胄破旧面色和善看上去很象传说中的豹子但这个人怎么看都不象是个统帅反而更象是一个彪悍嗜杀的侍卫。
“请问大人哪一位是李中郎?”蹇硕看到鲜于辅满脸悲戚呆立不语于是悄悄凑到他耳边小声问道。
鲜于辅指指坐在地上的年轻人低声说道:“披头散的那个就是。”
蹇硕和袁绍三人互相看了一眼脸上尽显钦佩之色。眼前这个年轻人带着鲜于辅等一帮年轻将领创造了一场战斗歼灭三万羌人的奇迹这是几十年来大汉国最辉煌的一场全歼塞外羌人的战斗了。即使是享誉大汉国的西凉三大名将皇甫规张奂段颎也未曾有过这样骄人的战绩。此役之后这个来自北疆的豹子已经隐隐约约可以与大汉国当朝最富盛名的皇甫嵩将军相提并论了。
鲜于辅走到李弘身边轻轻拍拍他小声说道:“大人大人……”
李弘抬眼看看他紧张地问道:“还有谁?还有那个军司马阵亡了?”
鲜于辅叹了一口气悲痛地说道:“还有方飙。他在抵御羌人攻击方阵的时候中箭身亡。”
李弘听到方飙的死讯再也忍不住心里的痛苦失声哭了起来。鲜于辅摇摇头缓缓蹲下用力搂着他的肩膀极力忍住眼中的泪水哽咽着说道:“我们至少有两万兄弟战死在这里我们没有信守诺言把他们孤单地抛在了异乡他土。他们再也看不到冀州看不到北疆看不到故土了。”
李弘心中一痛顿时伤心欲绝抱头痛哭。
袁绍听到李弘的哭声想起战场上的血腥惨烈心内戚然喟然长叹道:“活下来不容易啊。”他转脸望着刘和指着李弘说道“子安你看仔细了李中郎是个血性汉子你就把这个场面画下来带回去给陛下看。”
李弘哭了一会儿心中的痛苦稍解。他在鲜于辅的介绍下和蹇硕袁绍刘表刘和四人见了面。双方寒暄了几句蹇硕说明了来意说天子迁升他为护羌中郎将总督西凉军政。李弘心中悲苦毫无喜色勉强说了几句客气话。蹇硕知道他大战过后事情多非常忙随即向他表示了祝贺恭喜他打了胜仗然后带着袁绍刘表刘和三人找地方休息去了。
“羽行他们什么时候走?”李弘望着四人渐渐远去的背影小声问道“那个姓袁的浑身浴血他难道参加了战斗?”
“蹇大人说明天向大人宣旨之后他就回去了。”鲜于辅说道“袁绍不但参加了战斗还差一点死了。他是门阀子弟在洛阳很有声誉我一直以为他是浪得虚名之辈中看不中用没想到他豪气冲天勇敢善战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李弘赞赏地点点头说道:“门阀世家的人看上去都这么绝脱俗才华横溢吗?”
“酒囊饭袋多了。”鲜于辅说道“袁绍在洛阳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京城没有几个。”
“哦。”李弘扭头看看鲜于辅突然问道:“今天早上你有信心打赢这一仗吗?”
鲜于辅摇摇头骂道:“除了你这个疯子谁有信心?我们赢得很侥幸要不是姜舞临阵倒戈六月惊雷就突围了。”
李弘吃惊地问道:“王国带着军队来了?”
“是的。”鲜于辅说道:“斥候来禀报的时候我都急疯了。”
“姜舞的事我不是派人告诉你了吗?”李弘说道“你大概以为我在胡说八道吧?”
“当然了谁知道九羊皮说的是真是假?”鲜于辅叹了一口气惋惜地说道“这次聂啸的军队没能迅击溃韩遂反扑王国实在太遗憾了。”
李弘摇摇手说道:“仗能打成这样已经是奇迹你不要太贪心。聂啸他们太恨韩遂一心要吃掉他结果欲则不达反而被韩遂缠住了。此仗能赢聂啸和他的湟中羌士卒应当位居功。”他看看鲜于辅接着说道“这次我们全歼羌人功勋卓著大家都可以升官财了。”
“升官财?”鲜于辅无奈地说道“你不要痴心妄想了。你知道你都干了什么吗?”
李弘疑惑地说道:“我们立了这么大的功劳都没有奖赏?不会吧?你不要这么沮丧嘛。”
“关押在槐里大营的贪官都有特赦令。”鲜于辅说道“你一口气把他们全部杀了你知道这事有多严重吗?子民你为什么要自寻死路?”
李弘哀叹道:“我没指望这仗能打赢。我想我们能和敌人两败俱伤同归于尽就不错了。谁知道我们能打赢?”
“但愿陛下圣明。”鲜于辅忧心忡忡地说道。
两人随意闲聊着并肩走在散着浓郁血腥味的战场上娓娓而谈。
郑信匆匆走来大声叫道:“大人大人傅大人死了。”
李弘和鲜于辅吃惊地望着郑信。
“守言谁说的?”李弘大声叫道“他在城内怎么会死?”
在李弘的心里傅燮就是他的朋友非常信任的朋友。他和傅燮在邯郸城外相识到了西凉他得到了傅燮的许多照顾和帮助李弘对他非常感激。李弘没有想到他会突然死去。
“子烈派人送来的消息。”郑信说道“子烈说他们到了南门打扫战场时现了傅大人的尸体。”
“走我们去看看。”
=
徐荣阎柔和姜舞带着军队匆匆赶到南门打扫战场结果现了傅燮的尸体还找到了华雄。华雄受了重伤昏迷不醒。
李弘带着黑豹义从赶到南门拜祭了傅燮之后安慰了哭泣不止的傅干几句。这时弧鼎跑来告诉他说华雄给救活了已经醒了。李弘大喜急忙跑去看他。
李弘握着华雄的手感激地说道“你们出城作战的经过我都听姜舞说了。傅大人和翼城守军为了击败叛军歼灭羌人以身赴死壮烈殉国令人敬佩啊。”随即他又安慰了华雄几句起身告辞。
“杨会呢?汉阳郡府的主薄杨会死了吗?”华雄小声问道。
李弘当然不知道他转头去看徐荣和阎柔。站在一旁的姜舞躬身说道:“回大人杨主薄死了他就死在傅大人的身边。”
华雄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李弘重新坐下拍拍他的手说道:“子威有什么事吗?”
“傅大人知道自己必死出战前把自己的妻小托付给了杨会但杨会誓死要追随傅大人赴死坚决要求出战。他说如果自己不死就受托把傅干扶养长大如果死了就让自己的朋友郡掾祭酒(郡府里主管教育的官)李玮把傅干送到安定郡的临泾拜大儒王符之子王剪为师。”
“傅大人对这个李玮很不放心他私下对我说这个李玮是光禄大夫朱俊的弟子是靠朱俊的举荐才得到这个官职的他说李玮虽然才智出众但年纪小行事放荡不羁做事不可靠。我想如果大人出面把傅干送到安定郡的临泾是不是更稳妥一点。”
李弘点点头说道:“傅大人就这么一个孩子我当然要尽力。”李弘回头对站在后边的赵云说道“子龙明天你去把那位李玮李大人请到大帐来。”
赵云躬身应命。李弘随即告辞他急着要去见聂啸。
=
聂啸骆驼百里杨斩马和九羊皮看到李弘亲自来看他们非常激动。
李弘拉着聂啸的手说了几句感激和赞赏的话但聂啸的一句话却把他哽住了。
“大人什么时候攻击金城?”
李弘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根本没有继续追击叛军攻打金城的打算也没有杀死韩遂的想法。他在考虑怎么回答的时候百里杨也说话了。
“大人我们可以紧紧跟在韩遂后面趁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金城郡。”
李弘佯装笑脸问道:“马上进攻?”
骆驼说道:“对。如果拖延下去韩遂就有可能跑到大雪山。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一旦下雪粮草运输就成大问题了。”
李弘打着哈哈连连点头看上去一副颇为赞同的意思。
“大人我们打下了金城郡湟中一带就是我们说了算。”斩马说道“我们不允许任何汉官踏足湟中。”
李弘的笑容有点不正常了。
“大人。”聂啸挣开李弘捉着他的手躬身说道“大人可以把抓住的羌人俘虏送给我们吗?”
“当然可以了。”李弘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你们马上就可以去接收俘虏但是……”李弘顿了一下看着几人说道“一个都不准杀。”
“大人六月惊雷和其他种羌领的遗骸我们可以送回塞外吗?”九羊皮迟疑了一下小声问道。
李弘半天没有做声他本来是想把六月惊雷和一帮大小渠帅的人头送到洛阳领赏的。他看到聂啸等人期待恳求的目光心里一软说道“好吧你们派人去取吧。”
聂啸和骆驼几人感动地跪下给李弘磕头。
李弘赶忙把他们拉起来笑道:“不要忘了你们可是大汉人啊。”
“但我们的根在大雪山啊。”骆驼叹道“谁都忘不了的。”
李弘心中一颤突然想到自己的父母亲人。什么时候自己的记忆才能恢复才能想起父母想起家乡想起自己的根呢?
九羊皮再次问李弘什么时候出攻打金城和陇西。
“大战刚刚结束我们还有许多善后的事要做如果仓促追击可能会导致意外。你们在攻打韩遂的过程中有将近一万人的损失士卒们非常疲惫我看还是暂时休整几天为好?”
聂啸小声咕噜道:“大人是不是不想再打了?”
李弘笑着说道“当然要打了。你们想想如果我们准备充分五六万大军一拥而上我们的损失是不是更小一点把握更大一点。到了那个时候任他韩遂有天大的本事也要一败涂地。再等等好不好?”
=
深夜李弘进城。
汉阳郡府衙的一些主要官吏向李弘叙说了一个多月来的守城经过然后向李弘提出恢复郡府和各县衙门安抚境内百姓准备赈灾物资以帮助百姓过冬等等要求。他们需要大量的钱财和粮草。
李弘立即命令徐荣暂是主管汉阳郡的军政让郡府的官吏把需要解决的事情连夜拟订清楚明天找徐荣商议。
凌晨李弘回到临时军帐。鲜于辅先说了一下初步统计的伤亡人数和缴获的物资数量然后各部将领开始汇报随即大家商议是继续攻打叛军还是暂做休整。各部将领意见不一争论不休。
下半夜李弘和鲜于辅徐荣麴义商议向天子报捷的事军饷粮草的事将士立功封赏的事俘虏处理的事等等一直到拂晓时分几人方才散去。
清晨李弘去伤兵营看望伤兵。随即他马不停蹄赶到俘虏营他要和狂风沙谈谈先零羌的将来。
上午李弘带着一群将领送别奉旨犒军的蹇硕袁绍刘表和刘和四位大人。送行的路上李弘和袁绍相谈甚欢彼此感觉非常投缘。
中午李弘连饭都没有顾上吃连写数道奏章和文书。赵云和庞德誊写之后盖上李弘的印章立即以八百里快骑分头送出。
李弘刚刚想躺下赵云说道:“大人汉阳府的祭酒李玮已经在侧帐等了一个时辰你是不是先见一下?”
李弘点点头苦笑道:“我马上去我要洗个脸我快支撑不住了。”第十三节
李玮二十岁左右身材高大体态匀称长相俊逸白净的面庞上有一双孤傲而充满了灵气的大眼睛。他衣着朴素腰悬长剑。虽然他对李弘躬身行礼貌似非常谦恭但他神态狂放不羁嘴角始终含着一丝淡淡的冷笑一副天下人皆不入其眼的样子让人浑身不舒服。
李弘想起了远在冀州的审配。审配虽然没有眼前这人的狂放但他和李玮一样都是那种颇为自负的人那种埋藏在士人骨子里的自负。李弘又想起了远在洛阳的陶谦这个人会不会象陶谦一样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呢?
随着李弘不断获得升迁他的官职越来越大接触的豪门和寒门的士子也越来越多但他觉得就刘虞最谦虚最平易近人那个慈祥的老者就象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夫一点架子都没有更看不出来他是个满腹经纶的名士。在冀州的时候瘿陶城的士子官僚们一点心胸和气量都没有竟然不让救了他们性命的胡人进城避避风寒这种人李弘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读书念经把脑子读坏了做人做事都不该这样薄情寡意他非常反感他们。到了西凉大概是因为边郡的关系汉人和胡人杂居较多西凉的士子对胡人的态度要宽容一些虽然他们也仇视和鄙视这些蛮羌但李弘认为他们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他和边章、韩遂、傅燮这些人接触多了感觉有口碑的名士无论学识还是人品都远远不是那些庸碌无能之辈可以比拟的。
李弘一边请李玮坐下一边笑道:“大战刚刚结束事情非常多怠慢之处请多多包涵。”
李玮笑道:“大人客气了。大人率大军全歼六月惊雷和他的羌胡联军重创叛军立下盖世功勋下官在这里先行恭贺大人了。”
李弘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听到几句好听的语调。他转头看看站在身后的赵云。赵云知道他想问什么赶忙小声说道:“听李大人说话的口音好象是扬州吴郡一带的人。大人你听不懂吗?”
李弘摇摇头轻声问道“你知道他在说什么吗?”
赵云凑到他耳边低声说道:“他恭喜大人打了胜仗。他说的是中原话只不过他家乡口音重你听不习惯而已。大人多听几句慢慢就听懂了。”
这时李玮已经看出来李弘听不懂他的话于是一字一句慢慢说道:“下官是扬州吴郡人虽然在洛阳待了两三年但我家乡口音太重一直说不好中原话。”他自嘲地笑道“没有办法学人说话很难口音更难改了。”
他说慢了之后李弘稍稍听明白了一点他苦笑道:“翼城大战我们能够惨胜纯属侥幸。羌人和叛军实力强劲将士们阵亡达数万之众……”他蓦然想起死去的拳头想起壮烈殉国的傅燮想起几万长眠在泥土之下的士卒心里顿时惨痛泪水立时浸湿了眼眶。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悄悄侧身抹了两把滚下的泪水。
李玮用敬佩的眼神望着神情悲怆的李弘。一个闻名天下的血腥豹子竟然当着一个陌生人的面泫然泪下说出去谁能相信。看起来这也是一个血性率真的汉子啊。
李弘稍稍平静了一下说道:“这一战我的兄弟死得太多我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刚才失态让你笑话了。”
李玮拱拱手说道:“大人重情重义下官钦佩。”随即问道:“大人军务繁忙不知找下官有什么事?”他在汉阳郡府是主管教育的郡掾祭酒和军队的事一点都扯不上边所以他很奇怪中郎将大人找自己会有什么事?
李弘说道:“傅大人的儿子叫傅干目前在翼城。我听说傅大人曾经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他的主薄杨会。杨会要随同傅大人出战就把傅干托付给你了是吗?”
李玮恍然大悟原来李中郎找自己是为了傅干的事。他赶忙说道:“大人所说不差。杨大人和我都喜欢下棋饮酒我们彼此投缘结为知己。他出战前把傅大人的孩子托付给我希望我把这个孩子送到安定临泾的王府拜名士王剪王先生为师。王先生和我老师是同门又是多年的老朋友。我到西凉后曾经数次登门拜访和王先生比较熟悉。如今傅大人和杨大人都为国捐躯他们生前所托之事我当然会尽力办好。请大人放心。”
李弘挥挥手说道:“李大人不要误会我不是催促你也不是担心你办不成这事而是想问问你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傅大人一声廉洁死后身无分文你送傅干去从名师这几年的学资怎么解决?”
李玮愣了一下随即感激地说道:“谢谢大人了。我正在愁这个事我毕竟是王先生的后辈能够求得他老人家收下傅干先生已经是给了天大面子如果再要求先生免了学资实在有点难以启齿。大人愿意帮忙解决?”
李弘假作严肃地说道:“难道李大人有钱?几年下来加上傅干的日常开销至少要几十万钱李大人难道也有……”
李玮吓了一跳笑道:“大人说笑话了。我要是贪赃枉法何苦还在这西疆受苦我早到洛阳去了。”随即他站起来躬身施礼道“下官代傅干谢谢大人了。”
李弘摇头苦笑道:“李大人送傅干到安定之前到我这里来一趟要多少学资你就拿多少。你最好这几天就来。”
李玮大喜再谢笑道:“大人急着要离开吗?难道大人要继续攻打叛军?”
李弘脸色一黯叹道:“我这个护羌中郎将做不了几天了。”
李玮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大战之前我已经下令把关押在槐里大营的贪官及其家人全部斩了。”李弘说道“此事估计已经轰动洛阳。”李弘看看大惊失色的李玮笑道“你该知道我的下场是什么所以你趁着我还在总督西凉军政的时候早点把钱拿走吧。多拿一点反正都在军资里开支。”
李玮冲着李弘拱拱手叹道:“大人当真是我大汉朝第一酷吏。”
李弘无所谓地说道:“不就是几千人嘛有什么大不了。你看看昨天我杀了多少人?几万人我都杀了还在乎这么几千人。酷吏就酷吏好歹也是大汉朝第一嘛。”
李玮佩服得五体投地。
=
李弘接着说道:“李大人你说的那位王先生他在西疆很有名气吗?我到西疆也有五六个月了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李玮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他好象望着白痴一样。李弘给他看得很不好意思尴尬地笑笑转头看向赵云。赵云小声解释道:“西凉的名士这位王先生应该排在第一位。”
李弘轻轻埋怨道:“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赵云哑然。他心说这又不是什么军机大事告诉你干什么?没事找事啊。
“大人听说过马融吗?”李玮很不高兴地看了李弘一眼问道。
李弘点点头。马融是本朝名将马援的从孙博通今古文经籍世称“通儒”天下人皆知。
“和马融齐名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西凉安定的王符一个是南阳张衡。”李玮说道“这位王先生就是王符的儿子。”
李弘惊奇地说道:“哦他父亲和马融齐名那这位王先生的父亲一定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了。”
“对。老先生生性耿直为人狂放不羁。他看不惯官场恶习一生不曾出仕。老先生博学广闻博通经典隐居乡里著书立说论说治国安民之道。”李玮一脸崇拜地说道“老先生是西北边陲的大儒他和马融、张衡、崔瑗等大儒名士都是至交好友也是皇甫将军的已故叔父皇甫规将军的挚友。当年皇甫规将军解官回乡太守来了都不见而王符一到将军竟然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倒履出迎援手而入同坐欢语。”
“老先生不愿意让自己的精神受到世俗的束缚也不愿意让自己纯正的理想去碰撞污浊的现实所以他甘心做一个隐士自号‘潜夫’。老先生穷一生之精力写了一部巨大而系统的著作叫做《潜夫论》。他在书中对大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风俗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批判和提出了治理改良的办法。王老先生对西凉的事情更是有自己独道的看法和见解。”李玮说道“他提出了许多稳定和展西凉的建议。”
李弘顿时来了兴趣他急忙问道:“李大人知道王老先生都有哪些治理西凉的办法吗?”
李玮点点头说道:“我的老师朱俊朱大人曾经远游西凉从师王符王老先生学习治国之策说起来我还是王老先生的徒孙当然知道了。大人愿意听吗?”
“愿意听愿意听。”李弘笑道“西凉的事情非常复杂我非常想知道王老先生的高论。”
李玮想了一下说道:“西凉是大汉国的西部边陲治理西凉当然离不开治理大汉国所以我还是先说说老先生关于治国的策略大人认为如何?”
“这样最好了。”李弘笑道“就是劳累李大人了。”
李玮稍稍思索了一下慢慢说道:“本朝中期以后外戚当政宦官专权朝政**黑暗。特别是安帝以后又连年对羌族、鲜卑族等少数民族用兵加上水灾旱害频繁生导致国库空虚民穷财匮饿殍遍野。老先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重振大汉雄威必须要尊贤事能革新吏治农工商并重和反对奢侈淫乐在人口问题上要重视移民戍边。”
李弘急忙说道:“李大人可否详细说说?”
李玮笑笑解释道“老先生一贯坚持以气为本的宇宙生成论他认为一切自然现象‘莫不气之所为也’。在天人关系上老先生认为‘凡人吉凶以行为主以命为决’强调人为的重要。在对事物的认知上老先生反对圣人先知说他认为即使是至圣、至材也不是生而知之生来就什么都会干的。”
李弘大声说道:“对对老先生说得好。孔圣人难道生下来就是无所不知吗?但是现在许多人说到孔圣人好象孔圣人生下来就是圣人似的谁都不能说什么忤逆之言。老先生说得好啊。你接着说接着说。”
李玮好象很反感他插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老先生强调‘国以民为基’主张德政教化但也提出来重视要法治。他主张君者应‘顺天心’即顺民心。基于这个前提老先生在经济方面提出了富民说把富民作为义。”
李弘愈感兴趣了。
“真的?老先生真的这么说的?”李弘一拍案几大声说道“王老先生说得真是太好了。富民民不富国家怎么会富嘛。”
赵云也在凝神细听他看到李弘激动地拍案而叫赶忙皱着眉头提醒道:“李大人好象不高兴了。”
“你说你说。”李弘连连举手道歉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先生说要怎样才能富民?”
“老先生主张农工商并重。我大汉自古至今无不重农抑商历来存在农本商末之说而老先生认为农、工、商各有其本末并非是凡农皆本凡工商皆末。农、工、商各守其本而民皆富各离其本则民皆贫。老先生所说的‘本’是指农、工、商的本业、本务即农桑、致用、通货;所谓末则是农、工、商的末业、末作即游业、巧饰、鬻奇。老先生提出来的农、工、商皆有本末说虽然对百姓致富有很大的作用但因为悖离了大汉律所以遭到了很多士子名儒的抨击。
李玮停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路接着说道:“老先生极力主张德政教化他非常重视对百姓进行教化。他认为对百姓进行教化不仅是立国的基础也是提高大汉人的道德情操使社会风气淳朴安定社会秩序的根本。他认为王者统世必须要观民设教这样才能变风易俗以致天下太平。老先生认为教化也有本末之分他说只有对人们进行正直的教育诱导向善他们才不会违法乱纪。反之对人们施以奸邪的教育‘学淫则诈伪’就会败坏社会的正直风尚不利于大汉国的安定和富强。”
“马融和张衡等大儒认为老先生主张加强对百姓进行教化是继承了前人的观点但老先生的教化也有本末之分的说法则是前无古人的是一大创举。”
军帐内鸦雀无声三个人都在想着王符的理论和主张。
=
“李大人能不能再具体说说老先生治理西凉的办法?”李弘沉思良久缓缓问道。
李玮点点头说道:“如果大人一直在西凉总督军政用老先生的办法十年之内一定可以稳定西凉让西凉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王老先生是西凉的边民他在《潜夫论》中特地用了四个章节讨论了帝国的边患问题老先生分别命名为‘劝将’、‘救边’、‘边议’和‘实边’。老先生认为朝廷在与羌族等外族的战争中采取放弃边地迫使边民内迁的政策是错误的。这种退缩的政策不仅给边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还给敌人造成了可乘之机。”
“老先生认为塞外羌人屡屡入侵以及现在整个西凉的归属羌人、汉人的大叛乱其根源就在于大汉国一开始就采取了放弃凉州的错误政策。这个苟安退让的政策最初还是在孝安皇帝永初年间羌人叛乱时由当时的公卿们提出来的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竟然提出了捐弃凉州、退保三辅的妥协办法。”
李弘对李玮的话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大人我记得边章和北宫伯玉他们刚刚造反时司徒崔烈就曾提出过放弃凉州。原来这个退守策略还是有历史的。”
“对。”李玮说道“当时任议郎的傅燮傅大人在朝堂上暴跳如雷厉声高喊:‘斩了司徒天下乃安!’傅大人因此得了个傅疯子的外号。西凉人深受其害所以对这个办法深恶痛绝。”
“天子后来召见傅大人问他为什么要当廷痛骂位列三公的崔烈大人。傅大人说当年孝惠皇帝时匈奴昌顿单于触犯大汉樊哙将军为之稍加开脱季布将军犹言:‘樊哙可斩’。如今凉州居天下要冲是国家的藩卫。高祖皇帝初兴之际就委派郦商将军为陇西都尉专门负责平定北地郡。孝武皇帝开拓边境于元狩二年降匈奴浑邪王。太初元年置酒泉、张掖二郡;四年又置匈奴休屠王领地为武威郡;后元元年再分酒泉郡置敦煌郡。这一切举措都是为了斩断匈奴的右臂打通大汉西北的道路安定大汉西北的边陲。而今边郡的牧御官吏们贪赃失和使得整个凉州刺史部生叛乱而崔烈身为宰臣不念为国家考虑平叛之策反而要割弃一方万里之疆土臣私下大惑不解。如果让羌人这样的披左衽之虏占据凉州待到他们士甲坚劲因此为乱这是天下的至虑、社稷的深忧啊!倘若崔烈不知此中厉害这是他的愚蠢;倘若他知道这一点却说出这种话来则是他的不忠!正是因为傅大人的铮铮直谏才使得天子和公卿们下了平定凉州叛乱的决心啊。”
李弘连连点头心情沉重赞叹道:“傅大人之忠烈世代景仰。”
帐内三人想起傅燮不胜唏嘘。
李弘忽然问道:“李大人那你知道我大汉为什么要对西疆采取这种妥协的策略呢?”
李玮沉吟良久缓缓说道:“我大汉对西凉采取放弃的策略是从世祖光武皇帝光复本朝以后开始的。这与高皇帝开创的大汉帝国风格迥异特别是与孝武皇帝一朝北击匈奴、开拓西域的雄武气魄大相径庭。”
“以国力论本朝并不逊于前汉而且本朝还曾经动用了小军队和几个勇敢的使者就成功地迫使王莽篡汉时期纷纷背叛大汉而投向匈奴的西域诸国重新归顺。这便是本朝大学者和历史学家班彪先生的小儿子班创下的伟业他年少时就不愿意像他的哥哥班固一样继承父业做个文人于是他扔掉笔穿上了军装。此外本朝安丰侯窦融之侄、光禄勋、车都尉窦固其曾孙、外戚大将军窦宪都曾于孝明皇帝朝和孝和皇帝朝大破匈奴和西域叛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从地理上看这些征服的地区尚在凉州的西北而且大汉还在这些地域设置了行政机构和卫戍区。再则居住在凉州的羌人比起匈奴和西域诸国来其文明进化、部族人口以及武装力量都落后一大截。老先生在《潜夫论》中说羌人开始叛乱时‘党羽未成人众未合兵器未备或持木枝或空手相搏草食散乱未有都督甚易破也。’还说:‘虏或持铜镜以像兵器或负案板以类盾牌惶惧扰攘未能相持。’”
“但是为什么我大汉竟然对付不了这等弱小的敌手?为什么甘心让羌人扰乱凉州再次切断了大汉西部的通道丢失了班和窦宪以及无数将士用生命和鲜血筑就的浩瀚疆域?为什么现在就连我西凉的大汉子民也参加了凉州的叛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推究起来先要追溯至世祖光武皇帝的立国姿态。”
“光武皇帝不是关中人他的家乡南阳与洛阳靠得很近他即皇帝位后进了洛阳。他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并不一定以拓土开边为事业而是达到德治的境地。光武皇帝曾感慨自己的国土不够辽阔但是太傅邓禹告诫他说‘古之兴者在德厚薄不以大小。’”
“当时有个叫杜笃的人写了篇《论都赋》呈送给皇帝说关中是守卫国家的利器不可以久虚。一些故国老臣也伫立西望提出迁都长安。光武皇帝不愿意迁都他让人造谣说洛阳现了神雀凤凰等祥瑞打消了官僚们迁都的念头。由于光武皇帝相信谶纬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下的帝王兴替都按照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相生次序大汉禀承的是火德火与水相克因此朝廷下令洛阳的洛字一律写成‘雒’。直到孝章皇帝朝还有人想念长安于是朝廷让班固写了篇《两都赋》在比较两座都城时故意抬高洛阳的形象。大汉的都城留在了洛阳但是大汉却从此失去了关中的好处以至于人们渐渐忘记了关中而关中因为得不到关东文化和经济的润泽渐渐衰萎败落。”
“关中的故都都可以放弃何况是更加遥远的凉州呢?”
李弘和赵云恍然。
=
李玮说道:“王老先生认为要彻底解决西凉问题要想巩固边防巩固我大汉的内部先要解决西凉的人口问题应该把内地的人口适当地迁移一部分到边郡。”
“老先生认为土地就是百姓的根本不可以一直荒废否则就会引起敌人的窥伺。如今大汉边疆千里以凉州为例每郡有两县只有百多户居民而太守府周围万里无人居住大量良田被废弃无人耕种。反观中原各州郡田地都设置界限耕种不能越界司隶、冀州等人口大郡住了数百万户的百姓很多人无田可种人多而地少没有立足之地。这就是土地与人口分布非常不平衡的问题。周书上说:土地多而人少没有出产的叫做虚土容易被占据。土地少而人多人民得不到工作国家容易衰竭。所以百姓与土地必须相称。”
“老先生认为现在西凉全境只有五六十万人口实在太少要征调招募各州郡的精壮士卒工匠和农民迁移西凉各郡县以充实边境这么做一则可以稳定大汉国减少边郡战祸二来也是为了中原的安定。举个例子好比一家人遇到了贼寇抢掠必定要让老弱妇孺呆在中央而让强壮的男子护卫在外。住在内地的人耕种积累财富居住在边地的人防御外来的威胁守望相助互相扶持这样才能共享太平。”
“现在西凉等边境多战乱而劳役严重百姓一不小心就有没顶之灾所以大家纷纷逃离家园以至于边郡的人口日渐稀少。如果不实行妥善的政策并除去灾祸劝说百姓尽早返回故土时间长了凉州各边郡就有可能不再属于大汉了。如今我大汉内有贼寇叛乱不止外有西北的羌族与北边的鲜卑等族时刻窥伺大汉的财富和土地这实在是我大汉最大的忧患啊。”
李弘目瞪口呆半晌无语。
“移民戍边的确是个根治西凉战祸一劳永逸的好办法但它是个长远策略远水救不了近火。现在西凉的事情很复杂我希望得到一种暂时稳定西凉的办法。王老先生有没有这方面的建议?”
李玮想了一下说道:“严格地说来羌人的暴动是叛乱因为这是大汉帝国内部的民族问题而不是外来民族入侵造成的边患。大汉国对境内民族问题的做法非常矛盾。一方面大汉国将他们视为同类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安抚他们给他们种种便利希望他们归顺大汉而另一方面又觉得他们是大汉的负担要放弃他们。大汉国的这种摇摆不定的政策让羌人无所适从加上我大汉人几百年来对他们的仇视和鄙夷吏治的极端**终于引了叛乱。”
“人如果疑惑就容易分化。西凉的反贼虽然掠地无数但都是新占并没有稳定的统治很容易动荡。西凉的百姓刚刚离开故土必定十分想念民心很容易收拢。此次朝廷大胜击溃叛贼主力乘此机会如果可以宽限些时日使西凉各族百姓休养生息各安本位西凉的长治久安并不难实现归属羌人和汉人即使有心反叛也无机可乘。周书上说的好‘凡彼圣人必趋时’贤明的人一定要懂得把握时机。所以这战后恢复西凉的策略大人要尽早确定以免叛军卷土重来。”
李弘苦笑道:“李大人的意思就是王老先生也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办法了?”
李玮点点头笑道:“大人总会有办法的。关键还是要有永久的稳定西凉的办法。”
=
帐帘突然掀开郑信急步走进来大声说道:“大人左司马来书京兆尹盖大人率军包围了槐里大营扬言要击杀叛逆。”
“叛逆?”李弘奇怪地问道“谁是叛逆?我吗?左司马可把大营里的贪官都杀了?”
“杀了。”郑信说道“正是因为杀了所以……”
“子龙带上黑豹义从立即赶到槐里大营把左司马老伯还有一千多兄弟立即护送到子秀山大营。谁敢阻拦格杀无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