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学第一天(1/2)
在三位主任的安抚下,中年妇女愤愤然地领着儿子走了,说道是“你们做不了主,我去找能做主的人”——这是场面话,实际上汪新很清楚,想要不住校的话,曲安这儿就可以批准的。
听着脚步声远了,曲安叹了口气:“什么人哪这是!”
“平时嚣张惯了的。”李勇道,“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更极品的都有。”
曲安苦笑了一声:“这两天来找的大部分都是因为这个事,理由五花八门的,要我看其实就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些学生都是娇宝宝,吃不了苦的。”
“什么吃苦!”黄健嗤之以鼻,“一张床不够他住的?!”
闲聊了两句,几人把话头转到了汪新身上,对于赵从云刚刚所说,他们还是半信半疑的。
“小蜜蜂公司真是你的?”李勇问道。
“我要是编瞎话的话也不会选这么个公司啊……”汪新笑道,“是我的。”
“那可了不得了!”李勇道,“这样的话,我觉得你上不上大学其实都无所谓啊。”
汪新手一摊:“我爸妈希望我跟弟弟都能上大学啊,我老家农村的,对这个事情很看重。”
曲安问:“那你自己怎么想?你觉得你上大学有什么意义吗?”
——不是吧?难不成刚刚开完同学的记者招待会,现在又得来一场?汪新不禁心中哀叹。
但领导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肯定会受到不同的影响,老是局限在一个圈子里的话很难有什么进步……”
黄健的声音又响起:“照这么说,你是来大学开眼界来了?”
“开开眼界有什么不好吗?”汪新反问。
黄健张了张嘴,没说出什么话来,只脸色有些难看,汪新正在反省自己刚刚说的话是不是不对怎么去弥补,赵从云笑着出声:“你这是偷换概念,黄老师是担心你不把心思放在正常的学习上呢——我跟你们几位说,这个学生是小学时候就开始写小说的,文字游戏很会玩;而且开着公司,肯定也能说。刚刚我开班会的时候,同学们对他很有兴趣,问了不少问题,都回答得滴水不漏……”
这不知道是夸还是损呢,汪新只能干笑着,任赵从云说下去。
接下来,几位老师轮流问了些问题,汪新一一答了,直到电铃声响起——晚饭时间到了,老师们才放过了他。
关于申请不住校的事情,曲安道是“明天给你通知”——这是个不错的消息。
从北楼出来,汪新邀请赵从云一起去吃个饭,被赵从云拒绝了:“不出意外的话,你还得在我手底下呆三年,想吃你的大户有的是机会。你如果不住校的话,那平时有空最好还是多和同学们交流交流,不住宿舍,那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就比较好,一个班的,不要太疏远了……”
“嗯嗯。”汪新一边听一边点头——这道理自己是明白,但这是老师的关心不是吗?
上午是学校组织新生游了校园,然后办了食堂的餐卡——名叫“金龙卡”的玩意儿,里面有预充的5o块钱。
但汪新没想去食堂吃饭,2oo1年的时候,学校还没有那些针对商家的“抢钱”措施——比如校内一个报亭一年要交6万……所以现在学校里的小饭馆还有不少。
新图的西边那家小餐厅是汪新前一世刚入学时最常光顾的,今天早上和中午也都是在那儿解决了肚皮问题,现在汪新的双脚还是带着他往那边走去。
“汪新,这边!”刚掏钱拿了份盒饭,便听到有人叫,转头一看,喊话的是班里的张金原,正和冀集坐在角落里的一张长桌上,旁边还有空的位置。
拿着盒饭走到跟前,汪新招呼道:“张金原、冀集,你们也刚吃饭啊?”
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客套话了,却没料到一说出口,二人便都盯着汪新看,这就让人纳闷了:“怎么了?”
“受宠若惊啊!”张金原道,“我们两个可不是名人,你怎么记得住名字的?”
原因自然不足以为外人道,汪新笑笑:“什么名人不名人的,一个班的同学嘛!”
汪新没有摆什么架子,他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摆架子的资格,而张金原和冀集只不过是普通学生,并没有什么社会习气——大学里同学之间其实并没有多少利益纠葛,大家都是年轻人,很容易聊到一块。
汪新自然不会让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公司上,他牢牢地把谈话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聊学习、聊高中生活、聊家庭情况……
在建康气象学院校内及至学校附近的饭馆吃饭,饭都是可以随便加的,哪是的三块钱的盒饭也不例外,汪新添了两次饭才算吃饭,看得两个同学又是很吃惊:“你不觉得撑得慌?”
“正好。”汪新笑道,“等下还得去锻炼一下呢,吃太多了不是跟自己的胃过不去吗。”
说笑间,三人出了小餐厅的门,汪新正要开口告辞,冀集忽然想件事了:“对了,刚刚班长打电话到宿舍,说六点半到南楼前面的草坪,大家聚一聚,再熟悉一下。”
“知道了,一定准时到。”汪新点了点头。
围着*场走了两圈消消食之后,汪新到健身房北面的空地上练了练拳,然后回到宿舍,拎着学院的脸盆跑去楼层中间的洗衣间接水冲了下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