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竞争(2/2)
**********************不华丽的分割线*************************赵红卫,1959年生,性别男,民族汉,建康大学毕业——是1976年被推荐上的,据说在上大家之前他只认识几百个字和会简单的四则运算,大学毕业之后的水平肯定是提高了,但传闻中有着“负偶顽抗”之类的言……
这次来竞争古彭电视台台长的位置,赵红卫表现得比较热心,这十几天几乎每天都要来台里一趟,四处找人聊天、许愿。
赵红卫自称是对电视台工作有着深厚的兴趣,愿意为丰厚老百姓的娱乐生活作出贡献。但有小道消息流传,说是此人因为在建康市某部门牵涉进了一起受贿案件,虽然从中成功把自己撇清,但他那个江下省某厅副厅长的父亲还是认为他应该换个工作——于是赵红卫就到了古彭市来竞争这个电视台台长的位置。
这些内容让汪新大受打击,如果这是在前一世的21世纪,那赵红卫当台长几乎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其他竞争者自然早就应该有了当绿叶的自觉。
但现在汪新却还不死心,,毕竟现在的“竞争上岗”还是个新生事物,官员们*作起来并没有后世那么娴熟。于是汪新打听了一下竞争上岗的流程,得知先要通过笔试——刘福生拿到了一份资料,说是就考里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政治题;然后竞选演讲,由全台员工投票;最后参考领导意见决定。三个阶段所占的分值分别是:3o%、3o%、4o%。
果然,这个做得有些明显了,也体现出了领导们的业务不熟练——在汪新前一世的21世纪,就算是群众选票占1oo%的分值,领导中意的人不也基本上都是以大比分优势胜出吗?
于是汪新觉得,事情还有可*作的余地。
先是第一阶段的笔试,假设赵红卫拿到了试题,算他能得满分,但那种可以死记硬背套答案的题目,刘福生和巩副台长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至于第二阶段演讲和投票,汪新觉得这方面刘福生毫无竞争力——没办法,一是人不熟、二是没来许好处,就算你讲得天花乱坠,又有几个乐意理你的?所以主要的竞争还是在赵红卫和巩副台长之间展开。
咨询了一下,得知赵红卫这些天来电视台拉关系套近乎许好处的表现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回应,反倒是让很多人觉得反感——这个年代的人毕竟不像21世纪的那样的个人利益至上——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巩副台长基本上可以肯定会大比分胜出。
那么,要考虑的就是领导意见了。
巩副台长很肯定地告诉汪新两件事:第一,坚定不移地站在赵红卫那边的只是少数,大多数是保持中立的态度;二是领导们没有一票否决权,有争议的话也要投票,然后看人数比例折算分值。
既然这样,汪新就觉得事有可为,只是他要更忙一些了:刘福生那边不能丢下,巩副台长这边也得帮忙——虽说不需要帮他写东西,但至少也得有问必答,一个有着领先十几年的思想观念,一个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在一起肯定能碰出什么火花的。
这叫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只要不是赵红卫当选,以后事情就好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