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天机传人(2/2)
天水郡即祈山所在孔明在稳定了安定、武都、天水三郡后即统率大军出祈山直指中原。
魏明帝曹睿接报十分惊骇。他急召群臣商议命老将曹真率军西上抗击蜀军。
但曹真统率的魏兵与蜀军进行打三仗皆惨败告终。
曹真大骇派人入洛阳向曹睿求救。
直到此时曹睿在无奈之下才任司马懿为平西都督统掌各路兵马西上抗击蜀军。自此蜀、魏之战便演变为孔明与司马懿的正面大拼斗了。
孔明第一次北伐在攻陷武都(即南安、甘肃陇西县)、天水(甘肃甘谷县)、安定(甘肃镇原县)三郡后己打通了通向咸阳的平坦通道天水郡距咸阳不过是五百里大军急进一日一夜便可抵达而只要攻陷咸阳便可直指中原西部重镇潼关出潼关八百里便即魏国都洛阳。
因此若蜀国国力雄厚兵多粮足保证军需粮草物资的供应孔明的北伐当真有成功的可能。
但蜀军说有后顾之忧其一是后方山路崎岖粮草供应须靠唯一的平坦通道若此运输线被断则蜀军必不战自败。
其二是蜀军国力远逊于魏国兵力亦只及魏国的三分之一为保护运输线的安全蜀军不得不分兵把守因此实际用于进攻前线的仅得十万八万兵力蜀军根本不能作持久之战。
因此战线拖得越长。对蜀军便越不利:只要偶有疏忽。蜀军的处境便十分凶险。
对这一战略态势孔明自然是十分清楚。他因此才不敢冒险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用兵战略。
不过另一方面新任魏军统帅的司马懿亦洞悉蜀军的弱点他因此而制定了抗击蜀军战略——西守南攻从西面抵御蜀军的进攻从南面向蜀军的运输线突袭进攻矛头直指蜀军的咽喉命脉令蜀军不得不化攻为守。司马懿高明之处在于他与孔明均采同一战略——以攻为守不单纯防御而以主动出击来逼敌防守。
如此一来蜀、魏双方便必定陷入艰苦的持久战而双方的国力悬殊魏国可以支撑长久之战蜀国却连数月的消耗也支持不了。
因此蜀、魏之战从双方的战略态势而言其实胜负已早决定了唯一可以转化成败的因素是战争中的战术运用用兵智谋这亦是孔明唯一可以挥的优势。可惜的是孔明碰上的是司马懿这一位十分强劲的对手他的智谋、战术运用优势便显得十分有限了。
或许这便是天机大势的演变从三分大势向一统之局演化玄力作用才冒出司马懿这一位强劲的孔明对手吧!
此时司马懿统率二十万大军以老将张郺为先锋更令其子司马昭随军作战以吸收战阵经验一路西进挺进到距天水郡五十里即下令大军停驻不再西行。
先锋张郺不解前来帅帐问司马懿道:“此地西进五十但里即孔明屯驻的天水郡都督为甚不一鼓作气直击天水若夺回天水郡则可令我军士气大振也。”
司马懿一听即呵呵笑道:“若然如此则正中孔明之计矣!孔明善于用兵他怎会不在天水郡大道上设伏引我军进人然后动攻击?蜀军以逸待劳我军必败无疑呀。”
张郺吃了一惊他亦深知孔明用兵如神司马懿所判断的确切中孔明的意图。他慌道:“如此都督将以何计破敌?”
司马懿对着军略图仔细审察一番才决然说道:“我决以西守南攻之策以破蜀军。”
张郺道:“如何西守南攻?”
司马懿道:“孔明目下屯军天水必出祈山从西面进攻中原。因此我已令西线守军坚守湄城、箕谷不可出战以免中孔明奸计。此乃西守也。”
张郺道:“南攻呢?”
司马懿道:“此地南面百里即扼守汉中的边关重镇阳平阳平关东面有一大道地名叫街亭乃蜀军的粮草军需的运输线。我若攻取街亭则蜀军粮道立受致命威胁孔明便不得不从天水南退入汉中救援矣!待他退兵时我再沿途突击令蜀军尾不能相顾我军可获大胜。”
张郺不由叹服道:“都督用兵不下于诸葛孔明必可一击而破蜀军矣。”
司马懿却肃然说道:“不然孔明非等闲之辈将军先锋南攻一路不可轻进须传令诸将循山沿途先作查探如无伏兵方可前进稍有轻忽必中孔明之计。”
张郺凛然遵命西去率五万大军一路向南面的阳平关街亭大道挺进。
司马懿率军出关西上的消息迅传入孔明的中军天水大营。
孔明闻报大吃一惊向诸将道:“司马懿极善用兵比之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督军西上必不作正面抵抗而南攻我粮草运输咽喉之道街亭!若街亭失守我军粮道被断必不战而自溃!须有一得力之将赴街亭镇守谁敢当此重任?”
此时帐下一员将领应声而出道:“未将愿往。”此人正是参军马谡。他是孔明好友马良之弟自幼熟读兵书孔明对他极为信任。
但孔明此时却不太放心因街亭对蜀军太重要关乎全军的粮道咽喉命脉绝对大意不得。孔明肃然道:“街亭乃我军粮之道咽喉命脉万不容有失!你虽然深通谋略但当地既无城廓又无险阻可守要保住十分困难只恐你力有不逮也。”
马谡傲然说道:“我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兵法区区街亭还保守不住吗。”
孔明未及答话赵子龙曾与司马懿有数面之会他出言告诫马谡道:“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先锋张郺又是魏国名将马参军不可轻敌。”
马谡高叫道:“休道司马懿、张郺即便曹睿亲至有何足俱!若有闪失愿以我人头作抵。”
孔明肃然道:“马参军!军中无戏言哪。”
马谡慨然道:“我愿立生死军令状以明我志。”
孔明无奈答应了。马谡毫不犹豫即写下军令状呈给孔明表示以生命保住街亭。
孔明见马谡意志甚坚若不用他恐不利于兵将效力之心便无奈下令道:“马参军既已立下军令状万勿视作儿戏须知军法不容情也!我调二万五千兵马再派一员大将作你副手前去街亭镇守。”
孔明又令王平道:“我素知你平生谨慎故派你相助马参军镇守街亭。但凡下寨必当要道以防敌军迂回偷袭又须侦悉地物地形才定进止。切记!切记!若保街亭不失则为北伐中原第一功也。”
马谡、王平二人领令率二万五千大军南下阳平关防守街亭去了。
孔明仍不太放心又令魏延、高翔两将率五千兵马分驻街亭东面、侧翼必要时以作救应。魏延、高翔二将亦领令率军去了。孔明这才稍微心安即又令赵子龙、萧侯仪二将道:“如今魏军由司马懿统率我进军路线不得不作更动矣!你二人各率一军出箕谷以作疑兵;但遇魏军能战则战目的乃迷惑其军心足矣。我亲自统率中军出斜谷直取湄城若得湄地则汉室旧都长安可破也。”
赵子龙、萧侯仪各率五千兵马突出箕谷向北挺进迷惑魏军。孔明则令姜维为先锋出斜谷直插湄城。
另一面马谡、王平二人统率二万五千大军一路南进很湄便赶到阳平街亭要冲之地。
马谡登高视察地势他向王平笑道:“丞相今回大多疑了!我看如此荒僻山地魏军怎敢来攻呢?”
王平心性谨慎忙道:“虽然如此但亦不可大意宜于要冲道口扎下营垒作长久保守之计。”
马谡不以为然道:“大道之中岂能扎寨?此山便位于道旁四面壁立山上树木极多此乃天赐之险要地也!我军可在此山屯驻。”
王平忙道:“马参军不可!我以为若干交通要道筑营垒以守敌军便有十万亦难逾越。若驻军山上魏军突临四面包围孤山岂能久守?”
马谡大笑道:“此乃妇人之见!兵书有道占据高处俯视低处势如破竹若魏军敢来我令他片甲不回。”
王平道:“我随丞相多年用兵扎寨之法丞相悉心教导。
我以为此山乃绝地也万一魏军断我军取水之道我军将不战自溃。”
马谡不悦道:“你莫胡说八道!知否孙子兵法有云:置诸死地而后生?若魏军断我军水道我军将士必拼死战斗以一当百魏军必败!我熟读兵书连丞相亦时常向我询问大计你不过一介武夫敢妄议我破敌之法吗?”
王平无奈只好退而求其次道:“马参军若坚持山上驻扎、我亦无法。不过请参军分出一半兵力由我率领在此山西面扎一营寨以成犄角之势便于接应。”
马谡不以为然正欲一口拒绝。
就在此时山下奔上一群当地百姓说山北面魏军大队兵马已奔驰而来。
马谡却又有点心慌便对王平道:“你既不听我将令我拨五千兵马于你到别处扎寨。但我破了魏军在丞相面前你可莫与我争功。”
王平也不理会率领五千兵马便紧急下山到西面扎寨去了。王平扎好营寨便立刻派人去向孔明汇报马谡在山上扎营防守之事。
此时司马懿统率的大军尚在街亭的百里之外。司马懿深知孔明的厉害。也不敢轻进派其子司马昭亲去探路再作打算。
司马昭很快赶回向司马懿道:“父帅街亭果然有蜀军把守。”
司马懿一听不由叹了口气道:“我早知孔明用兵如神他怎会忽视如此咽喉命脉之地呢?我自愧不如孔明也!”
司马昭笑道:“父帅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依儿之见要攻取街亭亦不难。”
司马懿道:“街亭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人莫敌你怎敢此妄论?”
司马昭微笑道:“父师儿亲眼所见要冲道上并无蜀军驻守反而大军皆屯驻于道旁的孤山之上破之不难呀。”
司马懿一听不由大喜道:“若蜀军当真驻扎山上乃天助我破敌碍…但亦切勿粗心大意我当亲往街亭视察。”
司马懿不辞劳苦换了便服率一百亲兵亲自深入街亭实地视察。
他抵达街亭时已是月上中大时分但见月色如水山野大地一片银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