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力延龙脉(1/2)
诸葛慧若有所思道:“是碍…但那又如何与刘先生的墓地有甚关连?”
孔明道:“高祖的长陵位于雍州距巴蜀的白帝城足达千里中间相隔关山重重但他的墓碑为甚竟漂移入白帝城地穴呢?”
诸葛慧道:“当日那刘邦元神自述他踞盘的雍州长陵忽遭一场大水冲毁;他的墓碑和骨骸同被冲入嘉陵江中西流数千里冲入长江再入蜀川翟塘峡越菱门钻入江岸石洞最后终抵白帝城地穴里……二哥这又如何呢?”
孔明意味深长的微笑道:“若当真如此那自帝城地穴必隐伏惊人的地力奥秘或许与汉室刘氏一脉的气运有莫大渊源呢……因此我不能不详加堪察以明其中来龙去脉。”
诸葛慧恍然道:“那我明白了!二哥必定是派候仪师哥再度前去白帝城地穴查探清楚然后引领二哥直闯那可怕之地……”她一顿却又吃惊的说:“但那白帝城地穴十分凶险当日我和师哥也几乎被生生困死!二哥身为蜀国丞相肩负保国安民弥天重任怎可犯此险地?”
雕雪亦连忙接口:“是啊!孔明师哥!今时不比往日目下蜀危机四伏全凭你鼎力撑持怎可为一块小小的墓地而置蜀川千里河山不顾呢?”
孔明肃然说道:“蜀国固然要保但先生托孤于我汉室刘氏一脉我亦不能不顾!为先主寻此龙脉地正是为日后的汉室刘氏一脉复兴预布奇局!此乃义之所在试问我又怎能畏难不理?”
孔明说时外面忽地传出一阵猴子的吱吱叫声。接而在窗户外露出一张猴脸向诸葛慧古怪而神秘的笑了笑。诸葛慧一见便格格笑道:“二哥他便是白帝城地穴中的雌金线黑猴……雌的既现身那雄的想必也距此地不远莫非我那师哥回来覆命了么……”就在此时窗外果然又露出另一头模样更古怪的猴脸原来竞是诸葛慧在白帝城地穴曾相遇的雄金线黑猴雄金线黑猴不理诸葛慧却向孔明扮了个怪脸又伸爪向他招了招。
孔明尚有点迷惑诸葛慧已格格笑道:“二哥!雌雄金线黑猴已经通灵又视候仪师哥为主人想必是候仪师哥已寻到那白帝城地穴派他们前来报讯了。”
孔明十分信任诸葛慧的洞察力因此一听便断然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便随这雌雄双猴走一遭吧。”
不一会孔明、雕雪、诸葛慧三人便紧随雌雄金线黑猴掠出白帝城向白帝城东面的江畔地域疾射。雌雄金线猴的身法十分神妙有如萧候仪的猴拳九式中的“捕风捉影”其度之快简直可以捕风捉影幸而孔明、雕雪、诸葛慧三人的轻功造诣极高半分不下于雌雄金钱黑猴。
很快孔明等三人便掠入东面的长江畔地域。再掠前一段忽见在林中一棵巨树下面伫立着一人正是奉命前来查探地穴入口的萧候仪。
孔明向四周仔细一瞧但见此地三面环山东面长江滚滚穿峡而来犹如处于山水中的一个聚宝盆。
他不由眼神一亮暗道:此地恰处巫山之腹巫山十二峰三面环列东面即巫峡长江水势如巨龙奔腾而来可谓集地脉中的山精水魄于一身……难怪数百年前的汉高祖刘邦为延续他的刘氏血脉气运不惜千里奔波终抵此地……他转念间又忽见距萧候仪所立巨树不远处冒出一股白烟孔明心中一动也不及与萧候仪说话身形一纵便向那冒烟之地掠去。
诸葛慧在此地曾经吃过白帝城地穴的大亏深知十分凶险连忙叫道:“二哥小心!此地遍布陷饼……”她一面尖叫一面和雕雪一道疾奔过去以便随时救应孔明其实诸葛意和雕雪也忘了孔明此时的功力已达一代天机奇侠庞德公的境界简直已有如凡入圣的通玄境地在场四人中就连功力通玄的萧候仪也有所不及何况是她二人呢?但她二人情之所切也没思索这许多了。
孔明掠到冒白烟之地仔细堪察只见冒出白烟的地上仅宽三尺而且恰好位于山地陵脊的顶部犹如一尾巨龙之口吐出团团白烟龙气……孔明心中不由一阵欣喜暗道:此乃白龙结脉之象且龙气十分旺盛乃一座千年难得一见的白龙大龙脉啊!刘备若得葬此地他的子孙血脉必可受此强大地力的荫庇汉室气运也必可在他的子孙血脉身上复兴!
孔明此时已确然判定他也再不犹豫向那面的萧候仪传声道:“候仪兄弟!快过来这面……”萧候仪一直守护在巨树下面因为他的脚下便是当日那白帝城地穴的入口外表看来却只是一块巨大的石块。
他奉孔明之命前来查堪。幸而雌雄金钱黑猴适时出现省了他一番找的功夫很快便寻着大石板盖着的入口了。他向金线黑猴出指令要他们进入白帝城带引孔明等前来此地。
萧候仪一听孔明呼唤立刻飞身掠了过来。他进去拜见便惊奇的说:“诸葛大哥!小弟已寻着那地穴入口了怎的不上前察视?”
此时雕雪、诸葛慧亦围在孔明身边。诸葛慧亦奇道:“二哥不是判断那白帝城地穴是一处龙脉地么?怎不前去审视一番呢?”
孔明欣然一笑道:“我据此地之形势地物而判已知地穴乃龙脉之腹此点与高祖刘邦的元神推断一致但高祖元神忽略了一点他既已踞盘了地穴亦即占据了龙脉之腹子孙中与他争锋呢?否则便必陷入子孙自相激斗的可怕境地……因此我只好另寻一处龙脉之地。”
他一顿为诱导诸葛慧和萧候仪不厌其烦的解释道:“此处冒白气之地乃山陵脊顶部亦即龙脉之口其地力龙气决不下于那地穴的龙脉之腹。先生若得葬此地必可荫佑他的子孙血脉令日后的汉室气运复兴!因此我已决定可返白帝城将先生的灵枢运来秘密下葬。然后再将空棺运返成都举行正式丧仪。”
萧候仪、雕雪、诸葛慧三人这才明白孔明的深远用意的确令人意料不着有鬼神莫测之秘!
很快刘备的灵枢便秘密的运到此地下葬。刘备的秘密墓地恰好位于这白龙龙脉之口其地力龙气十分旺盛墓地宏大而古朴以土筑成墓前的石碑上亦只刻上“汉室宗亲刘氏之墓”等八个大字一切均显得奇妙而又神秘。
然后孔明与赵子龙、萧候仪、雕雪、诸葛慧等人护送刘备的空棺由刘备的次子、三子扶灵运返成都举行正式的国丧。对外则宣称刘备下葬于四川华阳西南方的惠陵但世人并不知悉运回成都的刘备灵枢只是一副空棺而已。因此刘备子孙后人的气运并不源于惠陵而是经孔明巧妙布局的白帝城秘墓。
刘禅在蜀川继位为皇消息传入魏国此时曹丕已正式定都洛阳并将更始殿定为他的皇宫。曹丕登基称帝后果然雄心勃勃。他先是趁吴军攻入蜀境派数十万大军进攻荆州却被及时赶回的6逊率军击败魏军被退回中原这一役虽然吴、魏均损失不大但吴国因与刘备的荆州而消耗甚巨被魏国趁虚攻击孙权因此对曹丕怀恨于心吴、魏两家又限入不和的局面。
曹丕正为魏军被吴军击退恨怒攻心此时听闻蜀国刘备已逝不由大喜立刻召集朝臣道:“刘备已亡朕欲趁其内部混乱出兵攻蜀!卿等以为如何?”
此时曹操的旧将张辽、徐晃等人已封列候各自守关隘加上年事已高出征已不再调用。武将便以曹氏宗族的年轻一辈曹真等为而文臣中则以司马懿、华歆、贾诩等人为主。
贾诩是曹操丞相府的旧臣。甚有见地在曹丕登基称帝的事上亦出过力气立了功劳因此曹丕对贾诩亦很信任。
此时贾诩出班奏道:“陛下刘备虽亡必已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必竭心尽力扶持新主刘禅陛下不可仓卒征伐。”
曹丕一听想起征吴之败败在6逊之手而诸葛亮比6逊更胜一筹他因此不由一阵犹豫。
丈臣班中的司马懿见状不由皱一皱眉。也不知为甚。
自曹操去世后司马懿便一反常态时时力主曹丕积极进取扫平天下似乎成了司马懿的最大目标。此时他见贾诩劝阻曹丕出兵便忍不住一步跨出大声道:“劝陛下莫用兵者皆懦怯之徒!不乘此时进兵攻蜀便待何时?”
曹丕见是司马懿喜道:“卿有何高见?”
司马懿道:“臣有五路奇兵之计管教蜀国必一举扫平。”
曹丕忙道:“哪五路奇兵?卿快说其详。”
司马懿道:“诸葛亮确有用兵之才因此若只用魏国之兵尚难取胜。但五路奇兵齐令诸葛亮尾不能相顾蜀国便易克矣。”
他一顿又朗声道:“今可派人待重金赴辽东说服鲜卑国王金必龙令其出兵攻打蜀国西部;又派人赴南蛮重礼贿赂南蛮王孟获令其出兵攻打蜀国的南部;第三路则是东吴之兵可派人约盟东吴与其约定共取蜀川令东吴出兵攻蜀国东部;再令蜀国降将孟达出兵攻打汉中第五路则由魏国大军直取阳平关攻入西川……五路奇兵一举攻蜀即诸葛亮便有通天本领亦难抵挡矣。”
曹丕一听大喜道:“此计妙极!朕决而行之!当下即颁下旨意派使者四人分赴辽东鲜卑国、南蛮、东吴及上庸关的蜀国降将孟达四地调动四路人马。一面又令曹真为大都督率十万大军从中原西征直击蜀国的阳平关。在蜀川成都蜀帝刘禅自继位以来凡事并无主见一应朝政大事皆听从丞相孔明的裁决。刘禅自己则待在宫中享清福。”
此时刘禅在宫中忽接报急说魏国将动五路大军攻蜀。刘禅不由大吃一惊慌忙令内侍请丞相孔明人朝商议对策。不料内侍去了半日才回报说:“丞相染病在府拒见任何人。”
刘禅不由更慌。第二天他无奈又派谏议大夫杜琼、黄门侍郎董元二人赴丞相府准备直入孔明的卧榻告知紧急军情但二人不久回报说丞相府由亲兵亲将把守说奉了丞相令旨任何人不得擅进因此亦无功而回。
刘禅大惊只好又入内宫将此事告知皇太后。皇太后吃惊道:“丞相为何如此怠慢?先帝托孤于他岂能袖手旁观?我当亲赴丞相府责之。”
谏议大夫杜琼忙道:“丞相素来处事慎重且料事如神或有妙计思量太后请勿轻往臣府且侍主上先去丞相若再轻怠太后再召丞相入太庙斥之不迟。”
太后同意了刘禅只好亲赴丞相府他车驾来到相府门前守门兵将慌忙跪迎。刘禅道:“丞相在何处?”门将道:“小人不知但接丞相令旨教挡住百官求见不得入内。皇上大驾亲至恭请进内。”
刘禅走下车驾步行入府。他单独一人走进第三重门却见一人倚在池边正用心钓鱼。
刘禅不敢惊扰悄悄接近在那人身后伫立了好一会。
见那人依然用心垂钓浑忘了一切似的才忍不住轻声道:“丞相感到安乐么?”
原来垂钓之人竟是孔明孔明一听慌忙将手中鱼竿一抛伏地拜迎道:“主上亲临臣接驾稍迟罪该万死……主上请进府内。”
刘禅却不动他伸手扶起孔明迷惑说道:“相父!你可知道?曹丕令五路兵马攻蜀来了……相父这如何是好?”孔明就近目注刘禅一眼但见他命宫山林依旧一片灰暗毫无起色而灰暗之气却一直延伸至主兆六十五岁的彼鹅位孔明心中不由微叹口气暗道:刘禅年值十七登帝位其寿可延续四十八年;但先主下葬白龙龙脉至今已达半年刘禅这位长子却毫无承纳龙气之兆显然他绝非复兴汉室的天命人选矣……而次子刘永、三子刘理亦非复兴汉室的天命中人莫非那白龙龙脉的龙气旺只能应验于先生的孙儿一辈身上么?
他接而又暗道:先生的儿辈天命如此先生复兴汉室的遗志看来只可容托于他的孙儿辈了……而我亦唯有竭力延续三分天机势的势格以保那复兴汉室的天命之人诞生……孔明心念电转便再无犹豫呵呵笑道:“主上放心五路来兵臣怎会不知?臣非观鱼实静思破敌之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