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者之光(1/2)
大江南北荆州襄阳战云密布风云变幻。
荆州陵城楼东南角曹操左有虎将许褚右有亲将曹仁护卫身边是得力谋士荀攸。江陵城下长江浩瀚战船林立东不见头西不见尾江水澎湃恍如虎吼。
曹操傲然仰视夜空大笑道:“我北克袁绍南灭荆州。
百万雄师虎视江东当今之势谁可与我争锋?呵呵……”就在此时形如玉带的长江东西两端忽地腾起两团紫色烟云直冲天际灼灼闪耀十分旺烈。
曹操一见心中猛吃一惊他忙问身边的荀攸道:“此乃主何征兆?”
荀攸亦颇精于玄机之道他凝视星斗心中忽然一惊沉吟道:“按星斗所主地域推论西端紫气当主荆、川而东面紫气则主应于江东也而紫者乃大贵之气紫气如此炽烈即隐示东、西两地有王者之气潜伏由此而观东、西、两地只怕难于平定但天兆虽然如此人谋或可加以逆变之。”
荀攸说时曹操神色变幻不定先是不悦皱眉后来听荀攸说或可以人谋逆变这才脸露微笑。曹操对自己目下的赫赫军威显然十分自负一派傲然。
亦就在此时荀攸话音未落江陵城楼下面忽地冲起一道金光直射曹操的脑袋曹操但感头脑一阵疼痛他不由呻吟一声。
荀攸一见忙道:“丞相如何了?”
曹操道:“我见城下有金光冲起触之即感头痛未知是甚怪兆?莫非荆州地方不利于我?嘿?若如此我先屠尽荆州之人再将北方士民移来荆州且看我之雄力是否可以镇慑区区荆州之地。”
荀攸见曹操忽然狠欲屠荆州百姓心中不由猛吃一惊暗道:东、西两端再现紫气丞相他便心性突变他若真的下令屠城那平定江南的大计只怕就此彻底毁灭了不但如此只怕连丞相自身的运命亦受此煞气冲克夭断呢!荀攸心中惊惶不由忙道:“不然丞相稍安毋躁。依我所见金者黄也黄光即王者之光由丞相目睹乃主丞相有王者之贵也。”
曹操一听不由半信半疑因为他此刻仍感头痛不已。
他脸色一沉下令道:“派人下去城楼东侧墙边于金光冲起之处挖掘看看是甚异物作崇。”
许褚对曹操极为忠心他一听便自告奋勇亲率兵士走下城楼依曹操的指示在城墙东侧角挖掘起来。
不一会许褚便将一件金光灿烂的东西捧着大叫走了上来:“丞相金光起处果然埋着一只金铜之雀也。”
许褚将金铜之雀双手捧着呈奉曹操。曹操将之握于掌中仔细揣摩。但见这是以黄铜铸制的朱雀活灵活现久久不肯放下。
荀攸见曹操脸有欣然之色便趁机道:“当日舜帝母亲梦玉雀入怀而后生一代圣帝舜今正当丞相欲平定江南之际喜得金铜之雀亦是一大吉祥可喜可贺。”
曹操果然欣然笑道:“很好如此看来荆州、江南之地非我莫属也如此吉兆能不作志庆么?”
此时曹操的二儿曹植恰好在他身边他极善得曹操欢心便立刻进言道:“父相啊若建台志庆必须作三台布局。
中间之台最高可命名为‘铜雀台’左边一座稍底可命名为‘玉龙’右边一座高低如左又可命名为‘金凤’如此三台内置金屋足可供父相他日娱乐也。”
曹操一听不由呵呵大笑道:“铜雀、玉龙、金凤三台皆为我所有确足令我晚年娱乐也可惜……”曹操此时忽然一顿脸上若有所失的神色。
曹操的长子曹丕眼见二弟曹植极讨好曹操的欢心心中妒意大生他不甘落后又深知曹操的所好便连忙向曹操含笑道:“父相可惜空有铜雀台、黄金屋却没有绝色美女安置于内么?”
曹操含笑不语显然他的心事被曹丕猜中了只是不便于此大战前夕宣之于口而已。
曹丕虽然猜中曹操的心事但苦于文才比不上其弟曹植因此往下竞无言以对。
曹植性极聪慧又才学卓见状便微笑接口道:“父相儿闻东吴乔公生有二女号称‘大乔’、‘小乔’姿容艳绝天下足可与父相之铜雀台金屋相配也。父相今得铜雀不日定取东吴则东吴二乔不久必将藏于铜雀台金屋内埃”曹操一听不由开怀大笑道:“若得如此则我闯荡天下半生晚年岁月亦无所憾了。”
当下曹操即下令曹丕、曹植二人负责督建铜雀台由曹植负责设计策划曹丕则从旁协助曹植一听喜形于色;曹丕则闷闷不乐十分怨恨曹植被父亲委以重任自己则只能作其配角彼此之后曹丕与曹植这同胞兄弟心中便暗萌猜忌为日后的兄弟骨肉相残埋下不可调和的祸根。这条祸根一直延续到曹丕继承曹操之位篡汉自立成立魏国而在曹氏的魏国政权中猛然爆为天下尽归司马氏的局面制造了先机。
同时十分奇妙的是自曹操当晚于江陵城楼目睹城墙东角之铜雀所出的金光后便隐藏偏头痛——即人们称“头风”的病患在日后不时作令曹操自感时日无多雄心壮志大减待人处事便一转而为急切近利甚至乖戾孤僻身边忠心于他的人越来越少由他亲手一统天下的可能性亦几近于零。亦可以说长达百年的三分天下大势自这一晚始已转入炽烈爆的阶段了。
对于如此玄妙的天机异兆自郭嘉在征伐袁绍时病逝后成为曹操最得力的谋土荀攸当时亦未能觉察此异兆。
他向曹操解释说是“当年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因此曹操得铜雀亦以为吉祥之兆。但荀攸当时并不明白或者虽然明白亦不敢向曹操直言进谏“玉雀”是碧玉之雀碧玉主清雅祥和可调和人的过炽阳气;而“铜雀”却是炽烈火阳之物属主阳主刚之性铜雀一旦现世又近曹操之体他身中原本潜伏的过炽阳气便被猛烈的激。曹操因此而触的头疼不过是其中一种征兆罢了日后逐渐暴露的比起头痛浅表的征兆更猛烈严重得多曹操的阳寿亦因此而大减。
天兆地异便是如此的奇妙今后世人苦苦追索而不可思议。
而且就因此铜雀的破土而出使得曹操欲筑铜雀台进而想要金屋藏二乔的讯息一传入江东令大乔夫君孙策胞弟孙权小乔的夫君周瑜恼怒不已进而更加触二人抗曹的决心和斗志联合刘备抵抗曹军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奇异局面。
就在江陵城下铜雀出土的同一个晚上在江东东吴都会柴桑城中鲁肃正欲紧急赴鄱阳湖向东吴三军大都督周瑜传讯求援时鲁肃的亲兵报说大都督周瑜已在柴桑北城门外了。
原来周瑜正在鄱阳湖操练水军闻报曹操大军压境东吴势危便连夜飞马赶回柴桑准备与孙权商议军情对策。
鲁肃在朝中与周瑜交情最好他一听周瑜已赶返柴桑不由大喜连忙亲赴城北门抢先迎接周瑜。
周瑜风尘仆仆与鲁肃相见鲁肃略略慰问了几句迎返周瑜的府中便急不可待把朝中面临的情势与事态向周瑜说知未了鲁肃道:“目下连孔明亦未能坚稳主公抗曹的决心唯一可打动主公的只有周都督你一人而已。”
周瑜微一沉吟即微笑道:“子敬不必忧虑子敬且快去请他到我府中一议一切我自有主意。”
鲁肃一听不敢怠慢连忙上马飞赴城中馆驿迎请孔明去了。
鲁肃前脚刚走周瑜尚在沉吟亲兵忽然进来报说朝中大臣张昭、顾雍等人前来都督府拜访。张昭在东吴的身份地位与丞相一般周瑜的大都督亦与他同级而已因此周瑜不敢怠慢出去迎张昭等人进来。
张昭向周瑜略慰问一句脚跟未定便连忙向周瑜道:“都督知道江东的形势严峻么?”
周瑜微笑道:“我刚回来并不知道愿闻其详。”
张昭见周瑜一副莫测高深的模样心中不由大急他也不及细思便连忙急急说道:“今曹操拥兵百万屯于汉水上游昨日又传檄文到江东请主公会猎于江夏共同对付江夏刘备、刘琦。曹操虽有吞并江东之意但尚有所顾忌不敢公开露诸于外。因此我劝主公暂时向曹操称降如此则可避开一场残酷战祸。不料鲁子敬却从江夏带刘备的军师孔明至此孔明欲雪败于曹操之耻向主公力劝共同联合抗曹主公虽仍未下决断便鲁子敬却仍执迷不悟我怕东吴上了诸葛孔明引火烧东吴的毒计因此请都督务必决策助主公迅决断。”
周瑜微一沉吟便向张昭含笑道:“你等皆持此请降曹操之意吗?”
张昭、顾雍二人连忙点头道:“朝中大臣除鲁子敬外均力主请降以避江东战祸。”
周瑜一听即微笑道:“我亦早萌降曹之意了你等先请回去明日我拜会主公自有决断。”
张昭、顾雍等人一听心中稍安先行告辞走了。
张昭等人刚离开不一会又报东吴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一班人求见。这批人是东吴的中坚力量周瑜亦不敢怠慢亲自出去迎了进来。
程普刚站定便向周瑜急道:“都督知否江东很快便落入他人手上?”
周瑜道:“我刚回未知也愿问其详。”
程普道:“我等自跟随孙将军开基创业起大小数百战这才打下江东一片领土。如今主公可能误听一班谋士之言投降曹操这岂非十分可耻吗?我等宁愿战死也不肯受此奇耻大辱请都督力劝主公决心抗曹我等皆愿战死报国。”
周瑜一听又问道:“众将军皆持此决战之意么?”
黄盖一听奋然站起以手拍额大叫道:“我黄盖头可断、血可流决不降曹。”
众将亦齐声道:“我等皆如黄将军之意。”
周瑜含笑点头道:“好我亦正欲与曹操决一死战岂肯投降众将军请先回去明日我见主公自有决断。”
程普等人亦告辞而去不久又有诸葛谨、吕范等另外一批文官求见周瑜亦迎人了。诸葛谨向周瑜道:“我弟诸葛亮自江夏来此刘备愿结东吴共抗曹操。朝中文武大臣商议未定因是我弟为使我不便多言一切请都督决断。”
周瑜道:“然则依你之见又如何?”
诸葛谨如实说出自己的判断道:“欲降之人容易求得平安;欲战之士生命极难自保。”
周瑜一听笑道:“我自有主意明日再共同商议好了。”
诸葛谨等人不得要领只好先行告辞一会后又报吕蒙、甘宁等一班战将求见周瑜亦请入见众战将有说降的又有说战的争论不休。
周瑜不悦道:“既未有定论不必多言明日再商议吧。”
吕蒙等人告辞离去周瑜脸上神色不定嘿嘿冷笑连声也不知他心中到底有甚主意。
又过了一会鲁肃迎请的孔明到来了。
周瑜素闻孔明的大名他并不以都督的身份自居亲自出门口将孔明迎了进内又请孔明坐下献茶招待甚为热诚。
鲁肃见周瑜一派从容并无商议目下紧急军情之意心中不由大急连忙道:“都督啊目下并非叙礼客气之时也!
如今曹操大军压境是和是战主公未能决策十分危险!主公正等都督回来以助他决断啊!都督的意思到底如何呢?”
鲁肃以忠直著称东吴他说时焦急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感动。
不料周瑜斜敝一眼孔明见他形色一派从容镇定心中便不由一声冷笑故意不望孔明目注鲁肃沉声道:“曹操以天子之名挟制诸侯他大军到处诸侯岂能抗拒?而且曹操兵威百万雄极浩极怎能抵抗?因此我以为江东战败必败降则可保平安也。我主意已决明日往见主公便劝主公派出使者赴曹营表受降之意。”
鲁肃见周瑜意态甚为决绝心中不由如遭电极惊愕的急道:“公瑾怎可出此言?江东基业已历三世岂可一日之间弃让于人?先主孙公曾有遗言外事付托于将军你全仗将军保全国家以作泰山般的依靠怎可附和懦夫弱士之议呢?”
周瑜却无动于衷续道:“江东之地生灵无数若遭兵革之祸必归咎于我因此决计请降。”
鲁肃忙道:“不然!以将军的英雄气概江东的险固曹操陷东吴之意未必如愿也。”
周瑜、鲁肃二人激烈争辩孔明却静坐一旁并不插嘴。
只在微微冷笑。
周瑜一见忍不住道:“先生为甚如此好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