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桃花劫数(1/2)
天机幻变乾坤运转。
貂蝉自董卓被杀功成身退之后与师父庞德公及师兄诸葛亮隐居于荆州砚山静观天下大势的演变。
这日貂蝉在院中沉思忽然一只秋蝉飞落她的肩头对着貂蝉吱吱鸣叫貂蝉忽然想起了与师哥在家乡修练的那段日子……貂蝉不觉心生感伤脱口而出:“蝉啊蝉!你可知我心中的忧烦吗?当日师哥将我接出董卓府邪原本以为天下从此太平而我也可与师哥、师父远离红尘悠游岁月谁知道董卓彼杀之后天下并未因此而太平反而群雄并起徒增杀戮想起我忍辱侍贼却换得如此下抄…”“此乃大势演行非蝉儿之过埃”不知何时秋蝉已飞至庞德公身旁庞德公安慰貂蝉道:“天下虽因董卓之死而群雄割据然而此乃三分天机演行之始蝉你与亮儿均是天机大势中人只能循三分天机大势而行无法逆天行事。”
“是师父蝉儿知道。”貂蝉对于师父的劝慰虽然似懂非懂心中却也宽解了不少但想到自己曾经委身侍贼仍不免感到羞辱。这一切庞德公看在眼内不免有几许歉然心想:蝉儿冰清玉洁自然对洛阳之事耿耿于怀既然她与亮儿均是天机大势中人何不让她与亮儿一同下山寻龙堪舆一方面助她早日忘却洛阳之事重新作人一方面也可令她与亮儿巧布三分大机奇局。
庞德公主意既定便命诸葛亮带同貂蝉下山开始两人寻龙之行。经过董卓与吕布之变后貂蝉此时已成为天下皆知的巾帼英雄为了要彻底忘却与董卓与吕布的恩怨也为了不引起注目貂蝉毅然改名换姓成为“雕雪”。以雕雪的化名与师兄诸葛一同行走江湖。
诸葛亮与雕雪一路西行在衮州助曹操击败吕布。诸葛亮见曹操嗜杀成性不可与谋乃与雕雪飘然而去继续走访名山大川寻龙堪舆。
这一日诸葛亮与雕雪为伴于三原龙山上仿效其师庞德公替一位姜姓人家堪点了一座黑虎龙脉为日后的三分天机奇局造就了一位将才——姜维。诸葛亮心中欣然也不停留续向蜀川地区仔细堪察而去。
因为诸葛亮己从天象地力中判断三分天机大中的“蜀川之王”必应验于这块“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大地上因此他此时便正为此而预作惊天布局。
诸葛亮、雕雪二人这一双天机门的传人犹如一对金童玉女掠下龙山很快便又不徐不疾的奔驰于山下的一条大路上了。
中午时分阳光炽烈路人均畏烈日的的烧纷纷躲进茶亭树荫中纳凉去了。
两人功力深厚却毫不在意依然一路向南面奔去。
忽然出口处奔出一位年约二十的少年长相俊俏目如朗星灼灼生辉。少年人乍见诸葛亮和雕雪不由猛地一顿惊讶的说:“请问阁下是否诸葛公子?”
诸葛亮不由微怔他目注少年人一眼忽又欣然一笑似对少年人十分赞赏。
雕雪一见不由大奇道:“喂!小哥儿你不认识他他亦不认识你你怎知他是诸葛公子……莫非你是曹操派来追杀的帮凶么?”
少年人并不生气含笑道:“刚才见诸葛公子身上带一柄羽扇便知他必是诸葛公子!其实并非我知而是我从山东南奔遇上一位奇人他叫庞德公向我作一番指教又说假如日后在路上遇上一位手执羽扇的少年人便可向他请教心中的疑难。因此我见了便立刻上前相唤绝无恶意。”
雕雪一听知道原来是师父庞德公的布局她不由作声不得。
诸葛亮却立刻道:“噢?既然是师父引介必有他的道理请问少侠高姓大名?来自何处?”
少年人朗声道:“我姓赵名云字子龙乃常山真定人。
自幼跟随千独峰独臂神尼学艺后来投入辽东公孙赞将军的旗下为将……可惜近日公孙将军已兵败于袁绍身亡了……我无奈只好重返千独峰师门今奉了师命前赴武夷山九松岭。途中巧遇奇人庞德公……才得知公子的形迹行踪。”
诸葛亮目注赵子龙一眼但见目如朗星英气勃勃心道:“此乃一代将才之相埃”……诸葛亮心中转念便问赵子龙道:“我便是庞德公的弟子诸葛亮她是我师妹雕雪当日师父对你有甚赐示呢?”
赵子龙坦然道:“庞老前辈曾对我说我是什么‘三分天下天机大势’中人日后有一番大作为。可惜尚未到时缘尚须历一番磨难劫数。但到底是什么?庞老前辈却没明示只着我遇上诸葛兄一切自会明白请诸葛兄务必不吝赐告。”
诸葛亮见了赵子龙心中便有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有如兄弟同门他又仔细目注赵子龙一眼见他命宫“天庭”位隐伏一股十分奇妙的五色怪气不由暗吃一惊心道:此乃“桃花煞劫”之兆十分可怕若不能化解只怕就此沉沦;但若能安然脱身出来则又凶中伏吉对他的运命有甚大助益。
诸葛亮微一沉吟便隐晦的对赵子龙道:“子龙弟时年必乃十九此年运格恰逢‘桃花劫数’因此务必小心谨慎善入善出方可免因此而沉沦……但若能大步跨越则于子龙弟你却有甚大神益因此亦决不可逃避。”
赵子龙不由又惊又奇忙道:“那请问诸葛兄何谓桃花煞劫?又如何才能善入善出呢?”
诸葛亮一听不由微微一怔心道:“桃花煞劫尚好解释那不外是牵涉女色之类的劫磨罢了!但如何“善入善出”?
这等玄妙之极的男女情爱欲念纠葛我又如何回答得出……但诸葛亮又决计不希望赵子龙因此劫数而沉沦以至失了一位三分天下大势的一代奇才。
诸葛亮无奈只好又仔细地审视赵子龙一眼终于他觉赵子龙那天庭之上隐伏的桃花煞动五色怪气越向南位其色便越淡到南面的司空位时五色怪气竟然消逝不见心中这才不由一阵欣慰暗道:他年值十九运至天庭幸而向南而下抵司空廿二命宫位时便豁然开朗劫数尽散……诸葛亮心中转念便毫不犹豫断然说道:“子龙兄不必多疑顾虑一切日后自会明白你一直南行虽然可令你历尽劫磨但亦可以令你大获助益因此不需躲避且勇敢向南而行吧。”
赵子龙一听心中虽仍充满迷惑但又知诸葛亮既然是庞德公这等绝世高人的徒弟应说的自然会直道不应说的便追问也徒然于是只好向诸葛亮拱手拜辞依言一路向南而去了。
赵子龙一路南行不觉己走了十数个日夜。忽地突见一条山路盘旋而下九曲十三弯上接虚空下连黄土险峻非常。
赵子龙心想:这莫非便是师父所指示的武夷山么?
他四周向人打探一连问了多人均不知道武夷山九松岭的所在赵子龙暗道:武夷山延绵数百里单问九松岭只怕连当地人亦未必知悉。
这一想自己也不由好笑起来元奈只好绕着武夷山由东向西的打探起来。
这样一连又走了数日几乎已绕武夷山脚走了一圈半问过不少人包括渔樵耕读但依然无人知悉九松岭的位置。
赵子龙到此时也不由有点焦躁于是便深入山中再自西向东逢人便问眼看又重返东面依然茫无头绪。
九松岭到底位于何处?赵子龙的心中依然是毫无头绪这就有如他为什么去九松岭一样。
这天已是八月十四的傍晚距约定的日子己近赵子龙几乎己绝望了。
就在此时一声清磬突地从山坳中传了出来。
赵子龙心中不由一动暗道:磬乃佛家铜制乐器既有磬声便必有出家人要打探那地那人的行踪那九松岭的所在有谁比山中的佛门僧人更清楚呢?
这么一想赵子龙便决然的循磬音寻去转一个山坳便见山崖下面有一座甚小的茅棚茅棚小得可怜只怕比荒郊的土地庙神座大不了多少。
那清脆的磬音却正是从小茅棚传出来的。
赵子龙走上前去便看见一位不知年岁的老和尚闭目垂眉盘膝跌坐于蒲团上面。他面前摆了一个佛磬正一下一下的敲着浑忘物我无休无歇。
奇怪的是茅棚极小老和尚的身子却恰恰挤满了茅棚不多一丝不少一点任何的空隙也不见。
赵子龙不由惊异的眨了眨眼他但觉这老和尚古怪之极他就连自己的来意也忘了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师此棚极小绝无空隙转动何不建大一点?”
老和尚并没答话就连眉毛也没挑一下依然低头敲着佛磐声声不绝。
赵子龙一连问了三次他的疑问亦重复了三次。
老和尚的佛磬忽然停止缓缓睁开眼睛瞥了赵子龙一眼目光锐如电光:“世人立于天地可容身足矣何必强求那广厦千万幢呢?你又何必管人闲事?”
赵子龙不明白老和尚话中的含义他时值年少气盛面上不由一红心想:你这老和尚冷得可以我所以问你一句原是出于好意你不答也罢了为何摆这副冷口冷面?我又何必理你!
赵子龙心中不悦但并没作声。
老和尚又忽然开口道:“你既然不想理事又来此地作甚呢?”
赵子龙不由一怔心道:这老和尚好厉害的目力怎的便洞穿我心事?
老和尚忽然又微微一笑道:“其实你理也理不了这等人间情仇思怨复杂之极可怕之极!你能理得它么?既然如此你又再敢理么?”
赵子龙被老和尚一句提醒这才想起自己的来意忙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岂能中途反悔?请问大师可否赐示、九松岭到底位于何处呢?”
老和尚微笑道:“施主欲寻这九松岭作甚?呵呵武夷山上九松岭六六之无穷九九之不尽你又如何寻得着。”
赵子龙被老和尚谜语般的话弄懵了他也不知说什么才好。他想了想无奈道出来意:“大师实不相瞒我此行乃受人之托送一封书函往九松岭而且非于八月十四日前送到不可但眼看此日将尽却连送信的地点也没寻着因此心中焦急请大师明白告示。”
老和尚目中精光一闪但转瞬即逝缓缓说道:“施主欲送信函去九松岭难道连收信人的形迹亦不知吗?”
赵子龙苦笑道:“托我送信之人只道寻着九松岭而且须在八月十四日送到收信人自会现身。至于收信人是谁实不相瞒连我亦不知道只知他是一位得道高僧世人称为‘无极天机僧’仅此而矣果然艰难之极。”
老和尚精光又一闪掠过赵子龙脸上才缓缓说:“施主寻天机僧干么?”
赵子龙摇摇头道:“我不知道但那托信之人说天机僧看了这封信自然便会化解心中的疑惑……我不敢违逆所以也就上此武夷山来了。”
老和尚笑道:“施主心中的疑惑莫非大如天下大势小如自身前程么?”
赵子龙不由又一怔奇道:“大师如何便洞悉我的心事?”
老和尚呵呵笑道:“知如不知不知如知;既然如此多问何必?”
赵子龙到底难明这等谜般的佛家偈语便不想与老和尚纠缠急道:“大师到底知否那九松岭的所在呢?”
老和尚目注赵子龙一眼忽地微叹口气道:“施主就算寻得着九松岭也未必便能释去你心中的疑惑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苦苦寻觅?”
赵子龙不耐烦又决然道:“我寻着九松岭把信送到了这便完事了!大师到底是否知道?”
老和尚忽然喝道:“虎斗龙争势未平江天风静月华清;人间欲问天机诀认取清宵佛磬声……”赵子龙越听越糊涂正欲转身离去。
老和尚一顿忽然又道:“施主既欲知九松岭路径老衲告知你便是。”
赵子龙大喜连忙道:“请大师赐告。”
老和尚将手执的佛磬击子往地上一画道:“自此地回头向西行拐过三座山脚但见山口旁有棵松树便拐弯进去沿山路而行每见路边有松树便立刻转弯松树在左便向左拐松树在右便向右转当见到第九棵松树便一直向前此时不必拐弯路也无分岔……目的地也就不远了。”
老和尚这一通左拐右转右转左拐便把人的脑袋也转乱了幸而赵子龙心性灵慧过目不忘微一思忖便也领悟了和尚所示的路向。
赵子龙向老和尚道谢一声便转身而去依老和尚的指示向山外掠去。
身后老和尚的佛磬音又响起来了。
赵子龙的轻功已甚具火候此时已远在十里之外但那佛磬声却仍清晰入耳在他心中回荡他正感惊奇忽地耳际又传人老和尚的喝声道:“……此行西去欲海深桃花魔煞斗慧根魂荡谨记三回头沉迷一刻惹杀身……”赵子龙一听心中不由猛地一震他不禁忆起他自辽东公孙赞兵败身亡逃出幽州途中所遇的绝世高人庞德公以及一见如故的诸葛亮他二人所揭示的似与现下老和尚的意思相汇贯通……他不禁想再向老和尚细询。
他转身掠回刚才那座山崖向前一望不由摹地顿住身形一阵目瞪口呆。
但见那山崖依旧而那老和尚连同那仅可容身的茅棚俱都无影无踪就如此处根本没有老和尚也没有那小茅棚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