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华大帝国 > 第二十六章 晋商与徽商

第二十六章 晋商与徽商(2/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缘来如此简单 绿茵全能王 百世元婴 异世药王1 香墨弯弯画 绝对秒杀 都市特种兵1 奇剑空花之黑风劫 魔法新时代 月落星沉

而扬淮的盐帮却不同与晋商与皇室极为对立。清政府特许的具有垄断食盐运销经营特权的食盐专卖商人。他们借此特权而攫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成为清代显赫一时的豪商巨贾。

清初盐法沿袭明制基本上实行封建的引岸制度。盐商运销食盐必须向盐运使衙门交纳盐课银领取盐引(运销食盐的凭证)然后才可以到指定的产盐地区向灶户买盐贩往指定的行盐地区销售。但领取盐引则须凭引窝(又称窝根、根窝)即证明拥有运销食盐特权的凭据。盐商为了得到这种特权须向政府主管部门认窝。认窝时要交纳巨额银两。握有引窝的盐商就有了世袭的运销食盐的特权。

清代盐商主要有窝商、运商、场商、总商等名目。他们在食盐流通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职能其中以总商的势力为最大。

窝商亦称业商。清初无窝商、运商之分。有引窝的盐商都是自己运销食盐。以后有引窝的盐商因资本短缺无力贩运遂将引窝祖予无窝之商运销食盐便有了窝商、运商之分。窝商并不经营盐业而靠垄断引窝坐收巨利。

运商亦称租商。运商认引贩盐先向窝商租取引窝缴付“窝价”。然后赴盐运使衙门纳课请引凭盐引到指定产盐区向场商买进食盐贩往指定的销盐区(即“引岸”)销售。运商在食盐流通过程中起着食盐产地与销售地之间的桥梁作用。

场商是在指定的盐场向灶户收购食盐转卖给运商的中间商人。场商具有收购盐场全部产盐的垄断特权并采取不等价交换的手法残酷剥削食盐生产者而攫取商业利润。

总商又名商总。清政府盐运使衙门在运商中选择家道殷实、资本雄厚者指名为总商。其主要任务是为盐运使衙门向盐商征收盐课。总商经济势力雄厚与官府的关系最为密切是盐商中的巨头。

盐商垄断了全国食盐流通的全过程肆意压低买价抬高卖价剥削灶户和消费者获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他们大多生活奢侈尤以扬州的两淮盐商为甚。

盐商与朝廷及各级官府的关系十分密切。乾隆帝(清高宗弘历)屡次南巡时长芦、两淮等地盐商承办差务供亿浩繁以博乾隆帝的欢心。此外康乾以来清政府每遇重大军需、庆典、赈务、工程之时盐商往往踊跃捐输巨额银两多则数百万少亦数十万。乾嘉年间各地盐商报效捐输军需就达白银三千万两之巨其中两淮盐商为支持清政府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从嘉庆四年(1799到八年的短短四年之间连续六次捐输共达白银五百五十万两。对盐商的报效捐输清政府在政治上奖给职衔使其本身官僚化;在经济上给予优恤初则准其“加价”(提高官定售盐价格)继则准其“加耗”(增加每引捆盐斤数)甚至豁免积欠盐税。此外遇到盐商缺乏资本清政府又借给帑金俾资周转谓之“帑本”;盐商每年交纳息银谓之“帑利”。盐商和政府之间这些政治和经济的联系说明清代盐商是为封建政治、经济服务的商人资本集团。同时盐商又将其所获的商业垄断利润购置土地把这种利润转化为封建土地所有权使其本身封建地主化。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实行的是平价售盐这样就与扬淮盐商造成了巨大的冲突这种冲突几乎是无法避免的遭受重创的盐商默默地埋起自己的仇恨装出一副恭顺的样子在赵刚昏迷的三年里扬淮盐商的表现是最抢眼的。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