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巡检做天子 三(1/2)
的出现误导了大部分人的思想。虽然筹安会挂出“学理讨论”。但杨度作为一个政府官员(高级监察官)他的特殊身份让人以为这是政府默许的。
杨度也是没有办法搞这种政治投机可不是轻松的事情。一旦搞砸了那可就是遗臭万年就算是搞好了也不过是一个劝进的功劳。不过杨度也顾不上了如果赵刚不搞帝制那他的帝王学就一点也施展不开从这种角度上来说杨度不过是一个学术上的太监而已。
随着杨度的一番提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海外自治区内恢复帝制的人纷纷著文或写信声援筹安会对其理论进行补充完善。开始这些言论大致可以分为二类
一类既讨好筹安会顺便讨好赵刚。他们认为筹安会不过是赵刚帝制自为的舆论工具。这些人大都是前朝的遗老遗少如上海的帝制盟起组织“帝制维持会”表“维持帝制国体宣言”;等等。
另一类则仅仅支持赵刚不涉及筹安会而且有不少函电是直接给赵刚的要求他下令取消筹安会。这些人大都是进步党人或比较明智的北洋官吏。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虽然同意赵刚称帝但是以为赵刚应该与筹安会分开大部分人则是从策略考虑的在朝野一片赞同声中他们认为赵刚只需静观其变等到水到渠成之时就行筹安会这种行为。有点过于直白让天下人笑。
把而把矛头仅对准筹安会。一般来说。他们的主要论点是:新约法规定开明**赵刚已握有极大地权力由此便可以致富强与皇帝无异。如果只是改换名字必然要“动摇国本”。
当时报刊上这类言论颇多尤以汪凤瀛的《致筹安会与杨度论国体书》和严复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两文著名皆传诵一时。理论上筹安会的成员。严复是被杨度蒙在鼓里的。因为杨度忌惮严复名声太大作为旗帜可以作为主帅则不行。
所以严复的这篇文章就写的异常犀利一方面是给出态度筹安会与严某无关另一方面是给赵刚一个台阶顺便断了筹安会的后援。
严复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于9月3日表在《京报》中文版上。次日。《国民公报》转载。接着上海《时报》、《申报》、《神州日报》也相继于6日刊出。7日天津《大公报》转录。1o1日昆明《觉报》全文转载。
这样此文便很快传遍全国各大城市。该文共万余言。一开始严氏就表示作为立宪党之政论家他反对在共和国体之下鼓吹他种政体。他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