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金榜题名(2/2)
张謇却不着急想好了之后一个字一个字写上去;
一个肥胖的考生全身脱的精光在位置上大声叫着:“好文章本科必中。”
竟然是疯了。
一个个考生形态各异当真实考场现形记。
几日之后在贡院的桌上摆了十份密封好的试卷。本科会试如果一位阅卷官欣赏某份卷子就在上面画个圆圈那么根据一份试卷上面圆圈的多少就可以判定其优劣了。而桌上这十份卷子自然是已经过筛选上面圆圈最多的了如果不出意外且太后和皇上都认可的话那么本科的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就将从这十名考生中产生。
翁同龢抖瑟瑟拿起一份卷子问:“这份卷子是谁最先看中的?”-
一名阅卷官道:“是我。”-
翁同龢:“说说它好在哪里?”-
阅卷官:“其文经制伟略转承瑰丽……”-
翁同龢脸色一变训道“糊涂!什么经制伟略转承瑰丽?分明是满纸胡言狂谬已极!老夫敢肯定它的作者就是那个狂生杨度!”-
他将卷子往旁边一扔气呼呼地说:“早就提醒过你们不要让杨度这等狂生混上来结果你们还是让他混上来了!若不是老夫一眼识破岂不弄得大家尴尬?”
他这一顿训倒真是大家都尴尬了。
翁同龢拿起另一份试卷还未说话脸上的笑意便漾开来“这一份卷子就不同了以心观万物以理制时事知行合一有阳明先生之风范看来今科的状元非此人莫属了!”
有几个阅卷官早已瞧出端倪一齐响应说:“大人慧眼识英才此份卷子的确属第一!”
翁同龢凛然道:“事关国家抡才大典我辈倘不出以公心他人更复何言?”-众考官无奈:“大人为国为民令我等汗颜。”
高升客栈客房内杨度躺在铺上两手枕在脑后闭目养神-张謇:“杨贤弟今天放榜你怎么不着急呢?”
杨度嘴角轻轻一笑:“季直兄?天下英雄维你我二人何必学那迂腐之辈!只看我等稳坐此间自有人前来报喜”-
张謇:“你就这样有把握?”-
杨度唱了起来:“天下事未出茅庐定三分……”
刚说得这一句门外骤然响起了喧闹的锣鼓紧接着想起了鞭炮声!跟着喧闹的人声和杂沓的脚步声奔这边屋里而来。
杨度问道“季直兄如何?”
就听得门外有人高声问道:“张謇张老爷在这儿下榻吗?”
杨度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
张謇从屋内出来一个报子问道:“是张謇张老爷吗?”
“是”
那报子刷地拉开手中的红纸喜报高声报道:
“报!江苏举子张老爷讳謇“
“高中癸巳科会试第一名状元及第!”
“钦赐翰林院编撰”-
“好状元公“旁边众人一起欢呼起来。
蓦然一阵长啸从客房内传出盖住了所有的喧闹声:“伊上帝之降命何修短之难哉?或华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感前哀之未阕复新殃之重来。方朝华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而失度天盖高而无阶怀此恨其谁诉?”
几日后翁同龢上张灯结彩庆贺张謇高中状元。
大堂门口站着今天宴会的主人——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他头戴正一品红珊瑚顶戴伞形红缨帽身穿绣有仙鹤补子的绀色九蟒五爪袍脚套粉底皂缎靴在他左边落后半步的是新科状元张謇。他今天头戴红色冲天冠身穿大红色状元袍。
身后是各地的清流以及京城的官员翁同龢一抬手示意张謇先行
张謇一听惊得脸都白了忙说:“恩师请门生随后侍候。”
翁同龢笑着说:“今天你是状元郎理应你走在前。”
张謇急了连连拱手道:“恩师请恩师请!”
见翁同龢仍笑着不动张謇深施一礼说:“恩师对弟子恩重如山门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说到这里张謇激动得热泪盈眶。
翁同龢见状不再谦让抬腿迈进大堂。
大堂里早已经摆下几桌酒席众人纷纷落座精美的菜肴流水价的端上来。
宴会进行到火热的时候翁同龢举杯对大家说:“诸位在这里宽怀畅饮我和季直到书房里叙叙师生之情。”
说完与张謇一同出了大厅仅过一个转角长廊进了书房。
书房不大靠窗是一个书桌桌上一个精致的茶座翁张二人相对而坐。
张謇激动地说:“老师你为学生所做之事学生永世不忘!”
翁同龢微笑着点点头没有作声。过一会儿说道
:“季直老师有一件东西让你看。”
说完话递过几份奏折。
张謇接过看了一下落款不由吃了一惊颤声说道:
“老师这奏折学生怎么能看?”
翁同龢一摆手:
“季直这些奏折都是叶提督由朝鲜过来的上面说大胜倭寇但是我听英国公使说我军在朝鲜大败。心里犹豫所以让你看看奏折是否属实此事关系国家大事只好破例一次。”
张謇听了之后才释然细细地看了起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突然间张謇涨红了脸将奏折重重拍在桌子上“无耻之徒。”
翁同龢被吓了一跳:“季直何事如此愤怒?”
张謇说道:“老师请恕学生无理之罪这第一份奏折写的是牙山大捷;第二份写的是汉城大捷第三份写的平壤大捷。可是这些地方一个比一个更靠北如果真是大捷断不会如此后退。如果学生所料不差的话这叶提督应该连败三场最后一场连写奏折的折本都没带出来否者第三份奏折何止如此潦草。叶志这个武夫当真误国!!”
第二天翁同龢协张謇面君金殿之上揭开兵败之事光绪大怒传旨“摘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免去北洋大臣之职。”。正值此时惊闻海军大东沟战败。光绪一时间手足无措只好求教于翁同龢。
对于接替李鸿章的人选翁同龢早有打算推荐宋庆帮办北洋军务节制各军。
而此时的赵刚对于京中之事毫不知情正率部撤回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