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凌峰(1/2)
玄黄大陆,天痕山脉,凌云宗。
天痕山脉绵延数十万里,重峦叠嶂,其中最高峰名为凌云峰,是凌云宗宗门的所在地。
清晨,雾气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还带着几分湿气,白玉铺砌的凌云宗广场上,十万弟子已经聚集起来,开始练武。
这些弟子,是凌云宗的外门弟子,修为大多停留在武道四五重左右,一旦突破至武道七重凝聚气旋,便可跻身内门,享受更高的待遇。
就在这广场外,一座大殿角落里,却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广场上的外门弟子练武。
这双眼睛的主人,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眉目清秀,一身灰衣,手中拿着一条扫帚,原来是打扫大殿的杂役弟子。
他叫凌峰。
凌峰是一个孤儿,被凌云宗一个外门执事从外面抱回来收养,长大后没有离开,成为了凌云宗的一个杂役弟子。
所谓的杂役弟子,就是没有练出气感的普通人,在凌云宗从事各种搬运、打扫的粗活,服侍外门弟子的日常起居,一个月换取一两枚聚气丹的酬劳。
聚气丹,是武道境武者修炼,必不可少的辅助品,因为武道境武者还无法引气入体,只有通过吞服聚气丹积累真气。
在世俗界,一枚聚气丹价值千金,是最有价值的流通物。
“常伯花了大半辈子的积蓄,三百枚聚气丹,为我争来这个差事,有机会观看外门弟子练武,我一定不辜负他的期望,争取练出气感,成为外门弟子,甚至是凝出气旋,跻身内门,完成他老人家的心愿!”凌峰一边心不在焉的打扫着,一边观摩外门弟子练武。
凌峰口中的常伯,就是收养他的外门执事,武道六重炼气境的修为,由于丹田受损,一辈子无望凝出气旋,最终在半年前郁郁而终。
常伯临终前,用所有积蓄为凌峰换来清晨演武时,打扫这座大殿的杂务,不但可以观摩外门弟子练武,幸运的话还能遇到武道七重以上的外门传法长老授课。
一般的杂役弟子,只有宗门发放下来的锻体功法,靠自己领悟修炼,至少十年才能练出气感,而有了这个观摩旁听的机会,凌峰省去不知多少弯路。
越晚练出气感,日后成就越低,三十岁之前没有练出气感,连杂役弟子也没得做,要被凌云宗驱逐出去。
嘭嘭嘭——
那十万外门弟子中,靠后的一群弟子里,忽然接二连三的响起空气震荡的声音,凌峰依稀看到,凡是身上响起空气震荡的弟子皆是一脸喜色,旁边没有响起的弟子羡慕的看着他们。
“这是气通百脉、真气循环不息的征兆!”凌峰喃喃自语。
玄黄大陆,武者为尊。
武者修炼,从锻炼体魄开始,一步步向上,分为十个境界——
一重锻体,锻炼体能。
二重气感,感应体内“气”的存在。
三重蕴气,蕴养真气。
四重内视,心目内注,俯视经络丹田。
五重通脉,气行百脉,构成流转不息的真气循环。
六重炼气,锤炼真气。
六重以前的武者,仍处于普通人范畴。
以一个没有修炼过的成年壮汉为一个战力计算,六重炼气境武者是一百战力,七重聚气境武者拥有一千战力,而且聚气境武者真气绵长,不是炼气境武者能比的。
七重聚气,气汇丹田,凝成气旋。
八重冲窍,真气冲击周身各大窍穴,真气外放,隔空伤人。
九重真罡,真气化作罡气布满全身,真气不竭则立于不败之地。
十重宗师,一代宗师,凡人顶点。
这十重境界,被称为武道十重,武道之上的武者已经不能称之为人类,而是人仙,绝大多数武者仰望的存在。
凌峰现在是武道一重锻体境,在修炼的道路上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