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道貌岸然话佛经(1/2)
() “哦?都有哪些学问和讲究啊?”两个年轻人饶有兴趣地异口同声道。
“那好,咱们边走边聊。”对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颇有研究的王伯祥,平素很喜欢给下属灌输些常识xìng的东西。他希望他周围的人都能够知理懂礼,认为无论是做什么的,也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没有一定的文化垫底,都只不过是些下三滥的角sè。不过,他似乎还是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些话任何人说都正常,就是不好从他王伯祥的嘴里出来,这会让人感觉很虚很滑稽。
如果一个人的所说和实际的所为大相径庭,甚至是背道而驰时,结果总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可是王伯祥不这么想,他有着浓厚的古代英雄主义情结,崇尚的是道亦有道。鄙弃那些屑小的鸡鸣狗盗之徒,认为他们没有文化,缺少规矩,不懂章法。不屑与之为伍。
这些当然都只是王伯祥自己的理论。其实,在正义的面前,不管是盗亦有道的他,还是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统统都是社会的渣滓和敌人。
至于王伯祥为什么会一手礼佛一手提刀,那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关心和研究的范畴。
此刻,和所有善男信女一样虔诚的王伯祥正详细地向手下灌输着礼佛的规矩:“这寺庙的建筑包括每个庙里供的是什么菩萨,都是有讲究的。比如这门,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进门时,男的先迈左脚,女的先迈右脚,而且这步子,要迈得越大越好。庙要左门进右门出。还千万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门槛上,因为佛教里面,门槛代表了佛祖的肩膀。”眼看到了庙门前,旁边不断有人开始手持香烛向他们吆喝。二愣子问:“董事长,我们现在可以买香了吗?”
“二愣子,记住,这香不能说‘买’而应该说‘请’,香得自己请自己的,不能由别人替你付香火钱。为自己祈福请三炷香,为两辈人祈福请六炷香,为三代人祈福就要九炷,十三炷是高香,代表功德圆满。另外,敬香要用左手,因为佛教认为左手比右手干净。”
“拜佛的规矩是先烧香再叩头。烧香时,先用自己的烛火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万佛一炉’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说了这么一气,王伯祥感觉有些累,他站住,接过了饶弘扬递来的矿泉水瓶,喝了一口水:“好了,规矩我已经给你们说了,现在大家就开始各请各的香,各拜各的佛。”
两个年轻人礼拜完佛后,回过来找王伯祥时,却见他和一个老和尚相谈正欢。见他俩走了过来,王伯祥便对着这和尚作了个揖,介绍道:“圆通法师,这是我的两个兄弟,俗名一个叫饶弘扬,一个叫二愣子。”那个被称作圆通法师的和尚,立刻也对着两人作了个揖,自我介绍说:“阿弥陀佛,幸会。贫僧圆通,和你们董事长是多年的朋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