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圈套(1/2)
东京
皇城内
紫宸阁中
宋徽宗赵佶拿着一手攥着画卷,一手执笔,挥毫泼墨,似是看到了自己的内心的清幽与惆怅,青山翠柏小舟伊人,顷刻间栩栩动人。
“温润、典雅、写意、又富有一种让人忘却凡尘的感悟,陛下的画是越来越让人钦佩了。”唐王一脸恭敬地看着刚刚出炉的画卷。
“哎!不如蔡京的翠山花鸟图啊!”
“陛下过谦了。”
“哪里过谦,我确实不如蔡京嘛,那个小老儿最近确实安分的紧。”
赵佶放下笔墨,抬头看了赵简一眼道:“事情安排的妥当了?”
“妥当了。”
“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问。”
“为什么是凌蒙?”
“你想问为什么不是李纲?”
“陛下之心,臣弟又怎么揣测的到。”
赵佶似颇为感叹地仰着头看着头上的皇家仪仗,叹气道:“治国如烹小鲜,自开国来大宋军力就未强盛过,但稍有起sè朕又不得不打压,你说这是不是个悖论?”
“五代十**阀混战,朝代更替瞬息万变,究其祸根就在将领权利太大,军队掌握在带兵人之手,太祖开国就‘杯酒释兵权’解了石守信的兵,改了兵制,把军队指挥权和调动权分拨,这不得不说是大宋政权稳固的根基。”赵简颇为感慨道。
赵佶不以为然道:“我又未尝不知这样的道理,但军队里现在却是将不识兵,兵不认将,拿着枢密府的阵图打仗,焉能打得赢!”
“所以陛下设立了zhōng yāng的御林军用来拱卫京城,凌蒙的风军用来抵御辽人,李纲的钢军用来压制南蛮。”
“朕错了吗?”
“陛下没有错!”
“哎!如今却是这样的局面。”
“但人总是有贪yù的!”
“一个人手上有了兵有了地盘,他就会想很多事情。”
“风军和辽人打了几年仗?”
“十二年。”
“夺回来几座城?”
“四座!”
“凌蒙坐的什么官?”
“都虞候!”
“如果你是风军的统帅,会怎么想?”
“臣明白了!!”
“你若真能明白才好!”
一中年大汉,一脸髯须,面sè古厝,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时不时旋转着左手上的玉扳指,坐在聚义堂的正中的龙头大哥的大椅上。
大厅内坐着一干山寨的好汉,各自揣着各自的心思看着晁天王。
一身青衫,体貌欣长,一脸清秀的男子突然站起身来,沉声道:“哥哥,此人断不可留!如若让凌蒙要强行要人,风军三万铁骑强压过来那还了得?哥哥!风军可不是那些官府里养着jì女窝里泡着的老爷兵!”
只见一五短身材,一脸黝黑的男子亦站了起来道:“学究何必草木皆兵,哥哥可是从何处寻得此人?若如学究所言,不如放了此人,大宋风军谁人不晓谁人不知,是打辽人的铁军!也照样劫富济贫,若是就此卖凌蒙一个人情何乐而不为?”
“宋哥哥难道真以为凌蒙能放过我们?上个月朝廷特下了诏书命凌蒙亲自督办山东的剿匪!这个月河北的中山、河间、真定三地的风军尽数集结!哥哥难道他们只是为了打在大名府那个不足千人的王伦?”青衫男子道。
“学究,难道杀了凌天佑!不是逼着凌蒙出兵?如今宋庭政权摇摇yù坠!他凌蒙也不是傻子!”
宋江却也故不得兄弟情面大声说道。
花荣不理会两人的争论道:“现在是找出那个透露出凌天佑在咱们山寨的人!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的?”
“是谁?知道的兄弟从咱们堂内的兄弟到关押的兄弟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怎么查?我看先派人去探探凌蒙的口风再说。”柴进劝慰道。
武松腾地站了起来,怒道:“跟凌蒙谈什么?狗皇帝的军队难道让咱们去摇尾乞怜?“
赤发鬼刘唐:“二郎不要意气用事,我看还是听宋哥哥的话把这凌小子哪里来送哪里去的好!清净!哥哥,这凌天佑你到底是怎么弄来的?”说完看向晁盖。
晁盖来回摩挲这手上的扳指,起身道:“从哪里来,你们不要打听,至于是杀是放?还是暂且押在山寨,要是凌蒙真的打来了,咱们还多了他的一个把柄和钳制,不敢轻举妄动,此事就此了结,不要在争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