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萨尔浒裂变 > 一零七 一时人物从天降(五)

一零七 一时人物从天降(五)(1/2)

目录
好书推荐: 佛剑录 九幽妖帝 壶天 骑士的旗帜 无限恐怖之重临 仙赋异禀 遥古传说 飞跃银河系 启魂录 网游之最强三国

京师,经筵讲官孙承宗府。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1)

银钩铁画、剑戟峥张的二十八个大字,深深地刻在宣纸上,散发着书写者的抱负和气怨。

这名写诗者仰起头来,长出一口气,把狼毫笔轻轻而又沉沉地放下,转头望向窗外的夏意浓绿。

“好啊,止生,可以刊印了!”随着一声洪亮的男高音传来,一名花白须发的宽袍老者,印入写诗者的眼帘。

写诗者见老者来到,忙作揖行礼道:“孙老师好,多谢您费心奔走,元仪感激不尽。”

孙承宗笑得和个年轻人一样,手拿一厚摞书,答道:“都是忠臣直友,志趣相投,说什么谢不谢的!这本武备志,囊括古今战略兵法奇门yīn阳,可是兵家中的永乐大典呀。老朽能为此出一份力,那是荣幸,真要算起来,还得谢谢止生你啊!”

这写诗人,名叫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又署东海波臣、梦阁主人、半石址山公,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出生,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祖父茅坤是著名的文学家,父亲国缙(一作晋)官至工部郎中。在家庭的熏陶下,茅元仪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兵、农之作。成年后又熟谙军事,胸怀韬略,对长城沿线的“九边”之关隘、险塞,都能口陈手画,了如指掌。他曾任辽东经略杨镐的幕僚,(2)萨尔浒大败后,他奋而著书,以求普及古今兵法韬略,帮助更多的文臣武将获取知识,以期不再重蹈覆辙。这次,他来到曾任泰昌帝、天启帝、两位皇帝的“帝师”孙承宗处,就是想借着天子近臣的路子,尽快地施展自己的抱负。虽然这样走近路,不合乎常规,但孙承宗为官清正,又知兵善谋,茅元仪并不觉得是谗进的路子。再说,国之大事,边情紧急,不是平常年景的规矩所适宜的。

“非常人,行非常事嘛!”(3)茅元仪心里想。他见孙承宗一脸诚恳,便不再多礼,深深顿首道:“孙老师高义,元仪佩服!我定当披肝沥胆,竭尽所能,剿灭建夷!”

“好好好。”孙承宗微笑着握住他的双拳道:“老夫年界六十了,花甲之年,不知还有几番寒暑可用,人生七十古来稀啊!止生,你要沉住气,定下心,不要被一时的打击挫了锐气。你看看老夫,在你这个年纪,还在四处给人教书,赚钱粮养活一家老小。谁又曾想,四十三岁时,我又去考会试、殿试,进了翰林院?人生就是如此,努力,等待机会便可,切不可沉沦啊!”

茅元仪郝然,朗声道:“老师天纵之才,又有天恩眷顾,元仪是不敢比的。”

“诶!”孙承宗拍着他的肩膀道:“不可妄自菲薄!你本书香世家,又学兵十几载,见过军伍行阵,rì后定会大用的。”

“恩。”茅元仪重重地点头,随后又问道:“前天朝议,让老师出任兵部尚书,不知怎样了?”

孙承宗嘿笑道:“皇上眷念老朽,不放我走啊。其实,熊廷弼就很好,他当经略足矣。只是,张鹤鸣这人,不扎实,恐怕不及前任兵部尚书黄嘉善。”说着,他拿起书案上的诗文,连连点头道:“好呀,志气郁积于胸,却不沉沦消极。李贺此诗,有凛凛豪气,就算诗鬼,也是鬼雄!”

茅元仪赞同道:“不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易安居士的诗,巾帼不让须眉。”

“嗯。。。”孙承宗仰面深思,过了一会,重展一张纸,用镇纸抹平,蘸满浓墨,大气挥毫。

茅元仪在一旁观看,二十八个雄起刚劲的大字跃入眼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