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水浒英雄传 > 第一章 纯属意外!

第一章 纯属意外!(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天云仙路 战阳 九龙都 仙之圣 盖世豪雄 极品皇子 重生之门户之王 铁血雇佣团 通神变 炼金时代

() 大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夏

永兴军路华州下属华yīn县界,和西岳华山遥遥相对的少华山前,有一个三四百户人家的村庄,庄前庄后多是姓史的人家,这庄便唤做史家村。

时当六月中旬,炎天正热,那一rì午后,庄主史进无可消遣,提个交床坐在打麦场柳yīn树下乘凉瞌睡。

史进这厮大半年前走了师傅王进,今年开chūn不久又没了太公,偌大个史家庄,空空荡荡,这几个月来一个人心里蔫蔫的不得劲。

这rì天气一热,午后这厮就树荫下脱的上身赤条条的,干脆把蒲扇盖在脸上打起了瞌睡,远望过去柳荫下一身花绣,九条青龙倒也花团锦簇煞是好看。

史家大郎素来不喜务农,自幼好使枪棒,史太公老来得子宠爱非常,见史进只喜舞枪弄棒,便花重金去县上请师傅。

不合先请了卖艺路过华yīn县,人称打虎将的李忠给史进当开手师傅。

这打虎将李忠,体形大过名气,名气大过力气,力气大过本事,就像美国摔跤手,一身好肌肉,枪棒使得眼花缭乱,可净是花拳绣腿不中用。

李忠自称祖上是霸陵尉,当年敢欺负李广,他自己则胆大敢斗猛虎,实际这厮却是跑江湖卖狗皮膏药的家伙。

师傅不行,耽误徒弟,这李忠就把史进生生给教成了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教了几个月,估计李忠自己都不好意思继续误人子弟,寻个由头辞别而去。

李忠走后史太公后面给请的几个枪棒师傅,那更是连李忠都不如。

好在天可怜见,史太公行善一生终得善报,去年二月间,太公夜间救助留宿了从东京逃难来的王进母子。

这王进因恶了太尉高俅,便弃家离开东京,带着母亲要去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不合在史家庄错过了宿头,王进母亲许是路途劳累,害起病来。

幸得史太公收留,唤人好生服侍王进母子养病,却也成就了前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和史进的一段师徒佳话。

也就半年多时间,史进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一一学得jīng熟,多得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

师傅王进见他学得jīng熟了,自思在此虽好,只是不了;一rì,想起来,相辞要上延安府去。史进苦留不得,史太公奉上盘缠,王进母子早晚辞别而去。

没过几个月史太公也因病没了,偌大的史家庄,就剩个二十啷当岁的史进整天舞枪弄棒打煞力气。

好在前后东西四庄庄客都是熟的,加上太公的余威,史进的豪爽,史家庄一并人众上至史进下到众庄客,倒也自按部就班的和谐的过着自己的乡农小rì子。

却说史进正敞着一身花绣,躺在大麦场柳荫树下午睡小憩,只见西南一阵风,一阵云,六月的天孩儿的脸,一霎时飘来一群黑压压的乌云,云中雷声滚滚。

史大郎翻了个身没心没肺睡的正酣时,却见一道闪电从西南天际刷的一下笔直shè过了天际,将将就要掠过史进头顶的时候,却被天空中斜刺里闪过的另一道闪电劈了个正着!

火花四溅悄无声息两道闪电撞个正着,却缠绕成个球状闪电,像有灵xìng一般刷的一下就砸了下来,直接穿透蒲扇砸进了史进的身躯!

“庄主~~~!”远处的一群庄客见状齐声惊呼,简直要全伙昏死过去,豪爽英雄的少庄主史家大郎被雷劈了,这惊人消息没几时就传遍了整个史家庄前后左右!

(对球状闪电而言,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述了一次球状闪电的实况,描述了暴雷运行的过程,球形闪电自天空进入“堂之西室”后,又从窗间檐下而出,雷鸣电闪过后,房屋安然无恙,只是墙壁窗纸被熏黑了!)

此刻麦场柳荫下史进也是如此,雷鸣电闪过后,众目睽睽之下,史进这厮居然安然无恙,只是下半身穿着的裤子变成了灰烬!

没过多久,比史家大郎被雷劈了还要惊人的消息,再一次传遍了史家庄前后左右四庄。

那就是史家大郎被雷劈后,居然还生龙活虎一点没事!

啊,不,严格的说还就一点有事,史家大郎除了裤子和小衣被球状闪电烧成了灰烬之外,下面史小弟周围的毛毛也给烧了个一干二净,还好庄客们的浑家不在近旁,一群大老爷们,怕个逑!

“庄主,您。。。真没事吧?!刚才可吓死男女们了!”庄客头目王四领着一群庄客围着史进战战兢兢的道。

被雷劈个正着还能没事,这超乎在场所有庄客乡民的想象,史大郎是天上星宿下凡的传说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流转出去的!

要不然怎么干打雷不下雨呢?要不然怎么雷劈了史大郎之后就云开雾散rì头继续高照呢?

赤条条的九纹龙史进愣愣的坐在交床上说不出话来,眼前的一切既熟悉有陌生!

史大郎回过神来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小弟弟正雄壮无比昂首挺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了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