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且看飞龙在天!(1/2)
() 趁着宋夏还在为达成和议的赔款割地条件扯皮,史进带着麾下众将几乎跑遍了整个定边城的所有堡砦,尤其是第一线的神堂堡附近和东北面的九阳堡,夏军若要向定边军进攻,神堂堡前的大路是首选,这条路本来就是宋夏两国交通的要道之一,虽然都是山道,但毕竟地势平缓道路也宽敞,可走的大车,宋夏边境交易的椎场之一,就设在神堂堡谷口之北的二十里的夏国盐州下属定边县的白湾镇。
另一条路,则是东北方向的九阳堡,此处山道小路险峻,虽勉强走的马,却过不得大车,大军和商旅从此过却是少之又少,这两个门户若守严实了,再在定边城这边驻扎一只机动部队,则定边军基本可以高枕无忧,后方那些堡砦完全可以改成驿站,顶多驻扎一队五十人维持治安足矣。
史进回来后召集众将商量,最后决定扩建加固神堂堡和九阳堡这两个前线堡砦,神堂堡这里,原堡建在山谷之东侧,中间是大路,现在史进便在西侧再建一个寨子,中间则起一道石墙把两个寨子连接起来,石墙上开大门,形成一道坚固的关卡。石墙南北则借着向阳的地势,建起城下町,客栈、酒楼、货场到时候全搞起来,把那些原本零散走私的商队都归拢起来成为受定边军保护的特许商家。
至于九阳堡,只是在原来的堡砦上延伸拓展了三道石墙,是全堡的寨墙成为棱堡的形式以以利于防守,九阳堡便交给孙立和史一彪领一千人守卫,而扩建后的神堂堡,史进在麾下众将中琢磨来琢磨去,杨志鲁达董平张清都抢着要守这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门户,史进最后点了杨志领韩世忠一千蕃骑、罗烈和墨彪各一千步军,共三千jīng锐步骑驻守。
佘贾鄱领一千军依旧回去驻守西边的门户横山寨,寨墙同样往三个方向各加一道石墙改成棱堡以利防守,这一路主要是提防敌军借道环州境内来犯。
史进并鲁达朱武,自领着乾珠五百蕃骑,刘光世一千蕃骑,陈达五百铁骑,董平、张清、萧遥、鞠华各一千步军,并王四史邱乙龙翟天的一千五百后备辎重军驻守中枢定边城,不过定边石头城内只驻三千人马,其余则驻扎在上次在交叉路口新建的大寨之中,只是把营帐改建成木屋,俨然又是一个木质城墙的新城。
至于定边军原来后方的其他堡砦,全部只留一个五十人队的后备军驻守。
这样忙忙碌碌大半个月,已是十月底,天气渐渐冷了起来,虽然宋夏朝廷关于夏国赔款的事情已经谈拢是只要察哥赔偿定边军战争损失十五万贯,但是割地这个事情夏国朝野上下始终不肯松口,最后还是史进听了乾珠出的主意,八百里加急给朝廷上了封密奏,才算折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就是,西夏把乾珠的五千封帐,从嘉宁军司驻所宥州附近红柳河畔,移封到神堂堡对面二十里的白湾镇,整个白湾镇周边东西南北各二十里的土地,都算大夏定国公主乾珠的封地,当然,也就是大宋安国公主乾珠的土地。用这个方案来一举两得解决难题,对大夏来说,把宋夏边境口岸的土地和帐户移封给自己的公主无可厚非!对大宋来说,乾珠可是受封为我大宋安国公主的。
这个西夏境内的白湾镇便被更名为定国县,对西夏而言属于嘉宁军司盐州,大宋则直接管这定国县叫安国县,隶属于大宋永兴军路定边军,至此宋夏双方才皆大欢喜!战马五千匹和铁甲五千副的赔偿,也被负责谈判的蔡京大手一挥,轻轻松松答应了对方削减到战马三千匹和铁甲三千副。至此双方的和平协议正式达成,夏国将肇事者晋王察哥爵位减一等降为晋公,剥夺察哥帐下五千封帐,并赔偿大宋军费十五万贯,战马三千匹和铁甲三千副!乾珠那个定国县周围五十里内不得驻西夏一兵一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