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连升三级!(1/2)
() 西夏入寇定边军,领枢密院的童贯当仁不让便出班请战,那边蔡京自然也无二话,军事不是他的地盘也无心插手,见手下文武两个大佬意见一致,道君皇帝便下旨,封童贯为秦风路、永兴军路和河东路宣抚使,即rì调集各路军马,准备反击西夏的入侵。
没想到啥事还没来的搞,第二天一早,环州和延安府的第三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又来了,前两次是告急,难得这次是报捷!
“渭州出发押运粮草至定边军的渭州敢战士和乡兵组成的腾龙军,在横山寨大破来袭的西夏晋王七千铁骑,斩首三千级,更有二千余骑跟随西夏公主乾珠降宋,俘虏五百余骑,夺得战马两千匹!金鼓旗帜无数!
又:腾龙军副统领使史进为此战主帅和获胜的最大功臣,正副统领使杨志、鲁达,并牙将罗烈均上阵力挫番将,史进更是单骑一棍迫退那晋王察哥,此役腾龙军并横山寨边军上下齐心,二天一夜,大小凡五战均奋勇不退,终获此大胜,后面是一长串以史进为首的请功名单!”
道君皇帝龙颜大悦,满朝文武也喜不自胜,均言天佑我朝,那晋王察哥屡次与我军对敌皆占上风,没想到此次居然挟得胜之师以强凌弱之下,居然大败于我押运粮草的渭州敢战士和乡兵之手,真是福至泰来,功德无量!
童贯闻听则是一喜一忧,喜的是天降奇才,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腾龙军替朝廷挣回了定边城陷落和刘延庆降夏的脸面,忧的是这腾龙军若真独个把西夏晋王给赶了出去的话,自己的再度出征谋取战功的盘算却失了先机。
前面两道八百里加急的告急奏折是夏军入侵城池陷落的噩耗,因此满朝文武谁也不敢轻言反对出兵反击,腾龙军这第三个是报捷的喜报,这好事一来,文武大臣的意见便出现了分歧,谁都知道大军一动,那人吃马嚼的粮饷消耗巨大,现在既然一个腾龙军就能大破晋王察哥,若等大军赶到边关,夏军没准早就退了回去,到时候是打还是不不打?
不打的话劳师远征耗费巨大却打了水漂,若打出去?这就有演化成全面战争的极大可能,大宋做好了准备再跟西夏打十年仗没有?这好不容易才消停了五六年!大宋的文臣们对战争可绝没有武将那么热心。
武将呢,朝野上下像童贯这样已经当了枢密使统帅全**队的情况下,还那么热衷边疆战争的高级将领可不多,即使五十出头的渭州经略使种世道这样的宿将,都未敢轻言启衅,有宋一代,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的可是大有人在!真的热衷功名要在两军阵上博个封妻荫子的,多数是杨志鲁达这样的中下级军官而已。
可别以为统领使有多大,行军统领使不过从六品而已,上面的正制使也才正六品,再往上团练使不过从五品,倒是杨志早先曾当过的殿前正制使因为是京官,反而也是从五品。
如此意外的大胜,得胜之师的赏赐是必须的,何况还有个西夏公主居然投诚,居然还领着两千蕃军铁骑一起过来了,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遇到这么长面子的喜事,以前夏国投宋的人不是没有,多数不过是下面的部族首领,哪像这个,虽然跟崇宗乾顺算不过是庶出的长公主啊,可到底是晋王察哥的妹子哈,西夏皇室成员来投。。。这是祥瑞啊!一棒子文臣拼命的溜须拍马把个道君皇帝夸成了鸟生鱼汤前无古人的明君圣君!
依着蔡京的意思,这史进杨志鲁达,虽立此大功,但素来名不彰声不显,提个半级,从正副统领使,提升到正副制使官拉倒了,品秩上弄个正六品的昭武校尉就很给面子了,童贯跳起来道,西夏公主都替我大宋拐过来了,那个晋王招降的时候给的条件可是定边军指挥使加定边城万户,史进都没答应,难不成我大宋朝廷比个西夏晋王还要小气不成?
童贯打定了主意,渭州种世道和熙州刘法这两个老经略使这些年暮气渐升有不怎么肯听招呼的意思,这个腾空出世的史进等众将必须拢在自己手里,以四千步军能破七千察哥铁骑的青年将领简直是天降奇才于大宋,而且这厮居然还能拐人家公主,这让童贯直觉的感到,这个史进很有点自己当年独断专行收服众心的本事,以副统领使而领全军得上下拥戴,这样的人才不拢过来难道推给西夏察哥去不成?
童贯和蔡京争的脸红脖子粗,道君皇帝看着眼晕,毕竟现在是抵抗西夏入侵,当然要照顾童爱卿的心思,结果皇帝一拍板,金口玉言定下来的封赏吓了满朝文武一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