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欲擒故纵?(1/2)
() 史进这厮是到了渭州之后,才知道上了写水浒的施老夫子的当,历史上老种经略相公是种谔(1027-1083),而小种经略相公是他的儿子种世道(1061-1126)。
这事本没错,但那是三十年前的称呼,现在是1113年,老种已经去世三十年,而知渭州的小种已经五十出头亦,延安府那边老经略府,此时的经略相公,其实却是种世道的弟弟种师中。
史进当初若去延安府寻师傅王进,应该由华州向北,这厮为着寻访鲁达,早先才迤逦来了这渭州,其实华州、渭州和延安府差不多正好是个三角形的位置,华州之北是延安府,之西北是渭州。
而延安府和渭州作为底边的话,它上头画个等边三角形,那个尖角的位置,却就是那定边军和横山一线,那便是西夏和宋在东线的主要边界,西夏守住横山一线,便保得东线平安。
若横山不保,北面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所以横山是西夏边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屏障,西夏和宋双方历来争夺激烈,互有胜负。
鲁达说经略府要募集敢战士和民壮,派兵押运粮草支援前线,其实就是横山一线,史进和杨志对视了一眼,杨志知史进的意思,便道:
“若经略相公如此调度,哥哥不如就去校场比武抢了这运粮官来,正好我和大郎想着要从军去边关上一刀一枪的挣些功名利禄,往公里说是为国,往私里说是保家,哥哥以为如何?”
鲁达闻言一振,捶着桌子道,“洒家心中正有此意!只怕三弟在那华yīn当太平庄主养尊处优贯了,等闲吃不得边疆风沙磨砺之苦!”
史进闻言微微一笑,道,“哥哥却不知,史进若要在家厮混着享清福,何须来此渭州,我华州水草丰美岂不远胜此处,史进既出来闯荡天下,功名不成,等闲便不会轻易回转家乡!”
鲁达大喜,跳起来道,“如此甚好,我等兄弟便做一块,明rì洒家替二位兄弟保荐,经略相公乃爱才之人,虽不能初来乍到即授高位,以二位兄弟的武艺本事,如鲁达般授个管军提辖却必是有的!”
杨志听了眼睛一亮,心中颇为期待,史进却笑着道,
“小弟对我大宋军制不甚熟悉,敢请哥哥分说一二,哥哥这提辖,是何职级,带的几多兵,上官又是何职?那个校场比武又是如何比法?”
显然史进并不觉得区区一个提辖,就能让自家兄弟有足够的用武之地,倒要先听鲁达说说看,杨志老脸一红,心道抡起气定神闲沉的住气,自己却比之三弟不如。
鲁达这厮也是老脸一红,自己这提辖说起来不过是个下级军官罢了,鲁达自己也知道,论武艺本事自己是好的,但顶多能胜任一个冲锋陷阵的破阵角sè,要运筹帷幄之中独挡一面领大兵,自己有那个心,却还没那个能力。
鲁达红着老脸一时不知道怎么说,这边杨志本是殿司制使官出身,自然对军中职级也是烂熟于心,便替鲁达答道:
“若此处经略府与别处无有不同,那么经略相公下面分别是:兵马总管、指挥使、统制/团练使、正制使、统领使、牙将、校尉、正牌军、副牌军!”
“鲁达哥哥这兵马提辖,等同于牙将,哥哥可是如此?”杨志问鲁达。
“兄弟说的甚是,哥哥不才,两军阵前冲锋陷阵不在话下,要说带的大兵投机逢迎上司,洒家却不甚耐烦,因此只得了个提辖,手下也就管得三五百人罢了”鲁达显然有点不好意思!
史进寻思,这正副牌军,怕不就是类似以前厢军的正副都头,管着百十号人马,上面的牙将校尉等同于兵马提辖的话,那么就是原来的指挥,该管四五百人的编制,再往上的统领使和正制使,估计就是管着千把人,再往上的团练使,估计等同于一军五指挥时的指挥,管着二三千人马,再上面的指挥使,却不是要管五千到万人之间。
那么鲁达说保荐两个兄弟做个提辖的话,也不为过,史进自己在华yīn就是都保长的身份,下管着五百乡兵,投军混个牙将或者校尉,也是值当,万事开头难,将来发展还得靠一刀一枪拼杀出来才是。
“哥哥自己不过是个提辖,如何能保荐我等也做个提辖?听说军中历来论资排辈为多不是?”史进问道。
“这却不难,若依着某跟经略相公的关系,鲁达当年就是做个统领使也是值当,只是某不耐烦伺候上官,因此与同僚不睦,又好喝酒,醉了便要打人,相公才将某只放了个兵马提辖。”鲁达摸着脑袋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