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2/2)
自年底始,晓菱就不见了踪影,凌霄境的老鸨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看样子晓菱是有意的不辞而别了。以其武功功底,安危倒不成问题,只是晓菱向来来无踪去无影,神秘莫测,平添几分好奇。
元康二年注定是多事之秋,新年之后的第八天,吴府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当面交给我一封书信之后,便匆匆离去,整个过程,未说一句话。我展开一看,上面寥寥几句,云:赵王伦近有异动,兵锋所向当为乂,吴生恐有池鱼之祸,望自图之;阅后即焚,知名未具。我所认识的人当中,称我为吴生的,有且仅有一人,即王戎。王戎当朝重臣,当无疑义,而司马伦贵为一方王侯,太子太傅,二人同朝为官,同为惠帝的股肱之臣,按理应走得很近。王戎的密信却摆明了要帮我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吴越,其用意何在,颇费思量。如果密信的内容是虚假伪造的,那王戎为什么要谎报军情呢?如内容属实,两个姓司马的,为什么要互掐呢?所有这些疑问,不是初到大晋朝的我所能思考明白的。
小集团会议在吴府书房召开,列席会议的有徐九津、周长寿、曾道仁、曾经、陶朱、沈倩儿、路羿、傅艺等人。徐九津思虑良久,字斟句酌地道:“司马伦为宣帝司马懿第九子,封赵王,官拜太子太傅,就辈份而言,楚王玮、长沙王乂等,皆为司马伦的侄孙。司马伦其人,尽管位高权重,却贪财吝啬,酒sè无度,乃十足小人,不可不防。”
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的结果,所有的疑问依然是疑问,一个也没有解开,但共识还是有的,即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不管司马伦来不来,作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始终是不错的。有鉴如此,路羿等人顿感压力倍增,神情严肃起来。司马乂那边也要通知到,好让他早作准备,及早提防,只是把消息的来源隐藏起来,免得无端猜忌。
傅艺的特务连在我的直接领导之下,眼线遍布周边各处,甚至连各诸侯王、各州刺史旁边都有安插,或乔装改扮,或卧底刺探。规模也达到了数百人之巨,于是特务连升格为情报司,傅艺任司长,与政务司等并驾齐驱。沈倩儿的商务司经过几个月的谋篇布局,倚仗其家族势力,触角也延伸到全国各地,商业网络初具雏形。商务司的主要工作是贱进贵出,谋取最大的利润,而打探消息,进行消息的汇总和消化,也是题中应用之义,所以商务司有时候兼具情报司的作用,甚而至于比情报司的消息来得更早。
正是后来有了情报司与商务司的情报,王戎的密信得到了佐证。司马伦起兵三万,号称十万大军,自荆襄等地出发,矛头直指长沙郡。撇开其战略考量不提,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战争的不二法门。司马乂尽管年轻,却毫无畏惧之意,反倒豪气干云,积极备战。
晋元康二年二月初一rì,我以关琳为先锋,率骑兵团一千骑,率先抵达长沙城,自领兵士五千,以路羿、段斐、韩当、东方北、欧阳戟为团长,紧随其后入驻。司马乂通过几个月的厉兵秣马,军力亦有两万余众,使王瑚为将,刘佑为军师。
是rì晚,长沙王府戒备森严,各军将领召开了军事会议。司马乂自信满满地道:“来敌不过三万余众,我军亦不下三万,以三万对三万,可谓旗鼓相当,然来敌千里奔袭,军疲马乏,我军有地利之便,更兼吾兄吴越先生足智多谋,才识过人,可一鼓作气,攻而克之。”司马乂军师刘佑也附言道:“司马伦,国之窃贼耳,假皇上之名,实乃意yù霸占南方之广袤土地,以充实自身势力,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欺我南方地贫民弱,视我等为草芥蝼蚁,竟敢以区区三万不义之师,妄想迫使我等就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