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未雨绸缪(1/2)
() 过得两rì,大将军何进笼络了袁绍、曹cāo、董卓、刘智等军中诸将,更是得了无数金银,心满意足的离去,前往下曲阳宣旨。
是夜,广宗县衙。
“父亲,已经清点清楚了,我军这次,俘虏五万余人,大多是黄巾贼军的家属。缴获钱二亿,黄巾千两,粮草却不多,仅数千石。”皇甫鸿手捧文册,皇甫嵩向禀道。
“为何粮草如此之少?”皇甫嵩语带诧异!
皇甫鸿道:“我军围城数月,黄巾贼坐吃山空,早已入不敷出,是故,缴获甚少!军中粮草亦是不多,仅够维持数rì,若是粮草不济,黄巾俘虏哗变,可是难办,还请父亲早作决断!”
皇甫嵩起身,踱了数步,转身问道:“可否从他处购粮,以解燃眉之急!”
皇甫鸿皱眉,言道:“如今是夏季,正当青黄不接之时。冀州及邻近衮州、徐州皆为黄巾重灾区,余粮估计不多。而幽州、并州更为苦寒之地,要购粮更是不堪。若从其他州购粮,恐时间来不及!”
皇甫嵩脸sèyīn晴不定,心中踌躇,杀不杀?但是要杀多少人才行呢?而且,黄巾已然覆灭,张角、张梁的贼首已经授首,那么自己再坑杀俘虏,会不会给朝中大臣留下话柄,一个不好,就会引祸上身。皇甫嵩苦苦思索,权衡利弊。良久,一咬牙,决定道,“来人,请诸将帐中议事!”
次rì清晨,皇甫嵩升账召集众将议事,言道军中困境。
曹cāo听了神sè一动,提议道:“将军,诸位大人,黄巾贼寇已然投降,当不能杀。一来杀俘不祥;二来若是杀俘,游荡各地的小股黄巾必定拼死反抗,剿之不易;三来黄巾已然覆灭,各地满目苍夷,急需劳动力填补;四来此非战时,若是贸然杀俘,朝中大臣非议,图惹事端。更何况,当初朱隽将军在南阳杀俘十万,以致于广宗一战多少贼寇宁死不降,无故增添我军甚多不必要之伤亡,相信在座诸位大人皆有所闻吧!”
皇甫嵩心有所动,刘智闻言却是忍不住掠了曹cāo一眼,心道果真不愧为枭雄,心胸宽广、目光长远、雄才伟略。
曹cāo话音方落,袁绍就皱眉反驳道:“孟德此言差矣,军中已然无粮,难道削减军士口粮,以养贼寇?况且,若朝廷赦免黄巾贼军罪责,则各地黄巾群起而效仿,难道朝廷全部赦免吗?如果朝廷赦免了他们,待官军退后他们起而复反,则大汉江山何rì始得安宁?是以,此例断不可开!”
董卓击节赞道:“本初所言极是,贼寇不分男女老幼皆当诛杀殆尽、永绝后患!”
刘智听了暗自摇头,此二人一个勇武过人,一个家世不凡,但却不过一介匹夫,终究难成大器,难怪最后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
曹cāo眉头皱紧,似心有不豫但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孙坚出列,抱拳答道:“将军,末将赞成不杀!”
刘备附和道:“末将亦赞成不杀,我朝向来以仁义为本,这些俱为穷苦之百姓,贸然杀之,恐激起民愤。兵法云,战者,攻城为下,攻心方为上策。”
战事为其所长,可论及内政,皇甫嵩就差远了,为难道:“你等所说,皆不错,诸将可有良策,以解燃眉之急!”
“将军,末将有一策!”人口代表着财富和兵员,幽州不是正好缺少,既然决意北上,何不将这些人口吃下!心思电转间,刘智抢出列来,抱拳而道。
“讲来!”皇甫嵩顿时勾起了兴趣!
刘智朗声道:“将军,末将不还兼任溧阳县令,在下愿接受一半俘虏,让其做修路,造渠等重体力活,以示惩戒。一来造福乡里,二来可解将军之急!”
诸将闻言却是忍不住掠了刘智一眼,各自表情不一,忌惮、惊惧、佩服。。。没想到此人不但文武双全,且目光甚远,他rì必非池中之物!
“将军,末将亦愿接受一半战俘!”曹cāo深深的望了一眼刘智,出列而道!
其余诸将除董卓外,皆为军职,爱莫能助。董卓则是执意斩杀黄巾俘虏,当下又不好反悔!
“好!本将亦不让你等二人专美于前,老夫不是领冀州牧,食槐里、美阳两县嘛?本将自领二万人,其余由你二人各自一半!不过,粮食得靠你二人自筹。”皇甫嵩起身而立,朗声说道!
“末将领命!”
曹cāo和刘智轰然应诺,抱拳而躬!
皇甫嵩心情畅快,高声道:“此次军议到此结束,诸将各自回营,明rì开拔,各自归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