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董卓迁都长安 子帆锦囊救孟德(1/2)
() 第七章董卓迁都长安城子帆救命锦囊救孟德
却说那吕布无心恋战,向着典韦虚刺一枪,抄小路往汜水关退去。
刘备、关羽、张飞随后赶到,与典韦合兵一处,典韦简单地说了刚才截战吕布的过程,再说道:“义弟子帆说如成功迫使吕布退走汜水关后,不要追赶他,而叫我们直接进攻虎牢关。”
于是四人领着刚赶到的盟军一起来到虎牢关下,只见关上飘动着青罗伞盖,青罗伞下坐着一个身躯肥胖的人,我连忙大叫道:“关上坐在青罗伞下的就是董卓,拿下董贼,便可斩草除根。”我话音刚下,八路盟军一起直取虎牢关,突然关上把滚木擂石如雨点般掷下,一时间却难以攻破,盟军久攻不下,眼看天sè将晚,袁绍对我们说道:“天sè近晚,不利于战,我看还是暂且退兵,等明早再攻城。”我了望了一下关上,只见青罗伞下那身躯肥胖的董卓早已不见了踪影,而守关的士兵却越来越少。我心想:守关的士兵会越战越少?可能董卓军早已退走,只是找一小撮士兵虚作守城而已?
当下我立即说道:“关上的董军有十多万,不可能守关士兵会越来越少,这分明就是董卓的缓兵之计,董卓早已弃关退走了。”
曹cāo接着道:“子帆分析得很好,我刚也察觉到这一点。”然后曹cāo又对着袁绍说道:“盟主,董卓已退走,关上守兵很少,我们现在应火速攻入关才是。”
袁绍看了看关上的守兵,想了想,便大声喊道:“董贼已退走,大家要迅速攻入关内。”
果然,盟军在不到一个时辰就攻上关上,把剩余的守关士兵也杀光,入关后立即快马通知了其余的盟军。第二天,其余盟军到虎牢关驻扎,当晚盟军就在关内扎营。
于是十八路诸侯又齐集在议事厅内商议。只见袁绍说道:“虎牢关之胜,子帆你功劳甚大,现在董贼退走,他是否会往汜水关去汇合吕布,整顿军马,来rì再与我们决战?”
曹cāo接着道:“吕布被子帆逼退汜水关,董贼弃虎牢关,子帆你认为董贼接着会到汜水关去还是会班师回洛阳?”
我连忙从刘备身后站出来答道:“吕布新败,已无心恋战,董贼肯定已经与吕布一起回到洛阳城,而董卓接着肯定会胁迫献帝迁都长安。”
众人听了哗然,个个都在交头接耳地议论着,我众观各人,心想似乎在座十八路诸候都不相信我这个未满二十的青头小子说的话,当下我接着说道:“大家似乎不相信子帆说的话,我的猜测是否准确,再过几天大家就会知道,现在要速请孙坚太守攻下汜水关,使盟军可以迅速赶赴洛阳城。”
袁绍想了想便说:“迁都是大事,朝中大臣们多数也会不同意的,我猜董贼也不至于敢胡乱莽为吧?”
曹cāo接着道:“天子年幼,而董贼也在掌握了朝政,他完全可以不理会大臣们的反对而一意孤行的,我认为还是子帆说得对,应该从速命孙坚太守攻下汜水关,好让盟军赶赴洛阳,救出天子。”
袁绍又道:“孟德所言也有道理,当下就命人去通知孙坚立即进攻汜水关。”
会议结束,众诸侯也各自回营等待消息。
果然,过了几天,从孙坚那边传来攻陷汜水关的消息,于是盟军一起火速赶赴洛阳城。
到了洛阳城郊,只见方圆一二百里不见人畜,却见远处的洛阳城内火光冲天,黑烟盖地,曹cāo突然对袁绍说道:“果然不出子帆所料,董贼真胁天子迁都,还火烧洛阳城,今董贼刚退去不久,我们干脆乘势追击,一举歼灭他。”
不料袁绍却道:“众诸侯兵马已很疲乏,现在去追赶董贼也捞不到好处。”
曹cāo愤怒地说:“董贼焚皇宫烧民房,劫天子迁都城,海内震惊,天理所不容,现在是势穷力竭,只需一战便可安定天下,为何还迟疑不决?”众诸侯见盟主袁绍为也无心追赶,也表示现在不可轻动。
只见公孙瓒及刘备都同时看了看我,我对他们轻轻地摇头。
曹cāo也看了看我也不为所动,就愤怒地对众诸侯说道:“你们目光短浅,不能共图大事。”
于是便率本部人马万余人,领着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追赶董卓而去。
曹cāo走了几步,我连忙大声对曹cāo喊道:“曹公慢走,子帆有事相劝。”
我立即拍马上前,曹cāo便问道:“袁绍他们都不是干大事之人,子帆你却不同,难道你也认为我不该去追赶董贼吗?”
我接着答道:“曹公你有远见,是治世之能臣,但现在你缺一位能为你出谋划策之贤能啊,董卓虽生xìng残虐,横征暴敛,废汉少帝,立汉献帝更是天怒人怨,但现在他身边还不乏有出众的人才,如李儒甚有计谋,吕布更是勇猛无比,他此次劳师动众迁都长安,在其后军必定设下埋伏,如果盟军有兵马追赶就一定中李儒之计,所以我还劝告曹公,三思啊。”
不料曹cāo却反驳我说道:“董贼现已是强弓之末,被我盟军迫使其兵行险着,胁献帝及众百姓迁都长安,现在不趁势追击歼灭他,难道等他退回长安城内再去讨伐他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