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五章 苦孩子刘备(1/2)
() 这些天,远在涿县的苦孩子刘备高兴的不得了。终于可以上学读书了。范阳卢家在涿县腾出房子办了一所很大的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穷苦孩子还免费赠书。
刘备卖完一担草鞋,兴冲冲地回家,把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的母亲。刘备打听过了,尽管他已经十岁,还是可以从稚学读起,读完初学之前全部是免费的。
刘备打小就有雄心壮志,这完全得益于他的母亲。在刘备还很小的时侯,母亲就反复告诉他,你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的玄孙。你有高贵的血统,只要努力,不放弃,将来肯定可以飞黄腾达的。
其实刘备是否具有大汉皇家一四五章 苦孩子刘备血统是一件无头公案。中山靖王之后云云,只是刘备的母亲嘴巴上这么说,没有严格的族谱来证实。
在大汉帝国,皇族谱系是很严格的,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那就是宗正。请注意机构名称里那个正字,堂堂正正,谱系可不能弄乱。凡是嫡出,都有严格的记载。
至于遮出或其它的,就不怎么严格了。拜错祖宗烧错香是常有的事,不说皇族,只要是望族,就可以赐姓给下人,让下人的后代认自己为祖宗。小尾巴刘江的后代,就可以号称自己是刘家的人,是皇族血统。
刘备的血统之迷从他爷爷以后是清晰的。刘备的爷爷叫刘雄,年轻时被当地推举为孝廉,出仕后做官至“东郡范令”。什么意思呢,范这个地方在冀州的东边,夹在黄河古道与新疏通的黄河河道之间。最先是个郡级行政单位,后来黄河泛滥,人口锐减,缩编为县级单位,所以主官叫令。如果是郡级单位,应该叫守。
应该说刘备的爷爷肯定家境不错的,有道是“三年一四五章 苦孩子刘备清知县,十万白花银”,当官远比种地赚钱快。到了他父亲刘弘就不行了,功不成名不就的,四十九岁就一命呜呼,留下了六岁的刘备。
刘备是不是他父亲刘弘嫡出还有很大的疑问。他爷爷家境好,他父亲不会讨不起老婆。在大汉帝国,男子十四岁就可以结婚了,而刘备出生时他父亲已经四十三岁了。
当然这个理由不充分,还有一个理由。正史上从来没有讲刘备的母亲姓什么。大汉帝国尽管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但正妻还是有姓氏记载的。刘备后来是当皇帝的,母亲是至亲,为什么连姓氏都不提呢?唯一的理由是上不了台面。
可以合乎情理的推测,正因为刘备是遮出,在家族中社会地位低。父亲刘弘一死,母子俩被赶出家门,没有得到田产,只有几间破房。而刘备的母亲是个要强的女人,希望刘备将来能出人头地,来出一出这口恶气。
为什么母亲反复给他灌输,是中山靖王之后,而不说刘雄之孙呢?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家族没有好感,不想以家族为荣;二是刘雄的情况可能与小尾巴刘江差不多,而且年代很近,很多人知道里面的把戏,只有说一个两三百年前的人,别人就无法考证,话才不会穿帮。
没有家产,孤儿寡母的rì子真不容易。这几年,母子俩什么样的苦都吃过,不仅为了生存,而且还希望刘备将来能出人头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艰难使刘备很小就懂事了。他学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压在心底,“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sè,”他能把假话说得象真的一样,能使别人深信不疑。
刘备的母亲应该有几分恣sè,为了刘备,她什么事都可以做。为了能让刘备读书,刘备的母亲与刘备贪sè的叔叔刘敬周旋,从而得到了刘敬的资助。婶婶不愿意了,跟刘敬吵。刘敬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注意,这里说的是“吾宗”,而没有扯汉室宗亲什么的。
说刘备的母亲与小叔子有一腿没有故意贬低刘备的意思,而是合情合理的推测。曹cāo起事,带上曹家和夏侯家的一大帮兄弟子侄,而刘备却与宗亲不相往来,连贫困时资助过自己的叔叔家里的人也不带出来共享富贵,可见这种资助肯定不是无私的,使得刘备根本不会感恩。要不然就没法解释。
“老天开眼了,咱刘备可以堂堂正正地上学了。不用再去陪人家笑脸了。”刘备的母亲听到这一消息,喜极而泣。
“母亲怎么哭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做大官,让母亲享福。”刘备说道。
“备儿,母亲是高兴。老天开眼了,咱娘儿俩熬出头了。”母亲说道。
大汉帝国的基础教学方案的实施,使成千上万的象刘备一样的苦孩子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多少代的梦想,梦想成真了,老天开眼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