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零章 解约后的失落(2/2)
看到那几位不作声,牛弘说道:“丧葬改革不强迫。你们要是不怕死后贼偷虫子咬,还是棺葬好了。朕死后火化,为天下作个榜样。而大汉帝国的丧葬改革从英烈祠开始。”
“吾等身为帝国重臣,当尊陛下旨意,为天下作个表帅。”卢植说道。
其它人也表态附议。
牛弘决定从自身做起,定能改变大汉帝国奢靡的丧葬之风。汉代奢靡的丧葬之风到了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地步。有些帝王就一登基就开始营建自己的坟墓,工程量之大令人乍舌,每年的工程费用甚至要占到帝国财政预算的二到三成。上行下效,丧葬把大量的社会财富埋入地下,使整个社会不堪重负。
接着就商议这个英烈祠怎么个弄法。牛弘的意思是不单单为这六个人建英烈祠,而是建一处褒扬大汉帝国英烈的公共祭祀设施。把这六个人作为第一批供人祭祀的帝国英烈刻在英烈碑上。以后凡是为帝国献身的英烈都可以进英烈祠。
对牛弘的这一想法,帝国高官都赞成。形成一致意见后,这件事就交给光禄寺去安排建设。
洛阳人刚从机关研究作坊的爆炸中回过神来,帝国高官会议的相关信息又让他们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排在首位的当然是丧葬改革,牛弘在会上讲的那些丧葬改革的理由都被传了出去,很多人就开始讨论起人死了有没有灵魂这个话题。
人类自从有了自我意识,就对死亡产生恐惧。所以讨论的结果正想人们希望的那样,人死后或许应该有灵魂。随即又形成了另一个共识,就是人死后灵魂与肉身是分离的(活人灵魂才与肉身结合在一起)。既然是这样,火化也就成了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要是真象天子说的那样,灵魂看着自己的肉身腐烂得不成样子,或者看到成千上万的虫子在撕咬肉身,实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当然,给机关研究作坊六位死难者建英烈祠一事,同样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能进帝国英烈祠是一件很高的荣誉,在重大义,轻生死的文化氛围下,这种荣誉能让很多人将生死置之度外。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六个人几乎没有做惊天动地的事情,甚至大多数人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在一次技术研究事故中为国捐躯。这样的死难者帝国都能记住,让普通人有一种归属感。
牛弘回到建章宫后,觉得很有成就感。牛弘早就有了改革丧葬方式的想法,大量的财富埋在地下,对活着的人一点益处也没有。牛弘开始还对说服帝国高官没有太大的把握。有道是人死为大,这个话题有时很难说得通的。今天算是找对了切入点,成功地说服帝国高层。他们在帝国的影响力巨大,相信自己的想法很快就会在帝国推开的。
至于那个建英烈祠的弄法,说实话牛弘有点心虚。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哄死人不犯法。就在一处帝国的公共祭祀设施上刻上个名字,就能让人将生死置之度外。这种荣誉牛弘舍得给,帝国的发展也确实需要有人为之献身,或许倡导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对帝国的发展最有利。
阿伊古丽公主来到了建章宫,牛弘感到很意外。一是宫中似乎有一种潜规则,除了皇后宋怡外,其它嫔妃一般不来建章宫,而是等牛弘去看望她们。这一规则是有道理的,如果嫔妃们每天来串门,牛弘就没法做其它事了。其二是公主名誉上是牛弘的嫔妃,实际上是一种很夹生的关系。
“公主,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牛弘笑着说。
“阿伊古丽心里闷,想找陛下说说话。”公主说。
“好啊,坐”,牛弘说道,“暹儿,给公主倒茶。”
“唯,陛下”,暹儿应声帮公主倒了杯茶。
“公主瘦了,怎么啦,有心事?”牛弘问道。阿伊古丽确实比刚进宫时瘦多了。
“陛下,阿伊古丽做了个梦,梦见阿爸不行了。”公主说道。
“公主是想家了,要不,回去看一看。”牛弘说道。牛弘知道,也许公主是在想她的情人,不过现在牛弘对折磨公主已经没兴趣了。既然留不住她,就让她回去,成全她们算了。
“可以吗?”公主想证实一下。
“当然可以,君无戏言。”牛弘说道。
“谢陛下。”公主说道。说完就起身告辞了。
牛弘的心里空落落的,想着很多理由来说服自己,试图证明自己的崇高与伟大,但没有用,情绪还是很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