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1/2)
() 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
汉灵大帝
潘岳,字子清,扶风新平人。新平潘家家道殷实,虽比不上大户豪族,也有熟地千亩。在当地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财主。少年潘岳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颇有雄心壮志,常常感叹自己没有身在名望族,难以出人头地。
数百年来,新平潘家还没有出过做官的人。看到少爷有意仕途,不惜任其挥霍家财,广交豪族子弟。慢慢的,潘岳不仅在新平当地被人誉为少年骏秀,在扶风也有了一定名声。为了增加自己的人气资本,潘岳走通关系,拜马融为师,算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是大儒马融的关门弟子。
马融的弟子都有赫赫有名的人,如卢植等本是豪门望族。对于这个年纪最小的师弟也甚是关爱。使得潘岳在马融家的那一段rì子甚是开心,如鱼得水。
凡是有雄心的人,兴趣爱好就比较多,这位潘家少爷贪sè。男人贪sè甚至不能算是缺点,还会使人变得风流倜傥,人见人爱。千不该万不该,潘岳迷上了马融的小妾王氏。有道是一rì为师,终身为父。尽管小妾王氏大不了潘岳几岁,却有师母之尊,使得这样的关系为伦理所不容。
不到一年,潘岳与小妾王氏的事终于败露了。尽管马融自身的机器已有点不大管用,但对这个几乎可以做自己孙女的王氏却是宠爱有加。出了这样的事,当然要发雷霆之怒。小妾王氏被当即处死。按马融的势力,处死潘岳也象踩死一个马蚁一样,但马融却对如何处罚潘岳犹豫起来。
从潘岳身上,马融隐约可以回忆起自己少年时的风流往事。最后,马融要潘岳发誓,“出门不言师生事”,就把潘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岳赶出师门了事。从此,潘岳不敢自称是马融的弟子,卢植郑玄等马融弟子也不认这个师弟。
潘岳对马融还是心存感激的,被赶出师门后也从来不怨恩师。潘岳常常为此事自责,从此以后,就不能利用马融的名声和强大的社会关系了,这对潘岳的雄心是个沉重打击。用现代的话来说,亲自把美好前程玩没了。
潘岳有雄心,也会钻营。他没有被这一打击击倒,还是象以往一样交结豪族子弟,等待时机。孝桓皇帝年间,窦妙封后,却受到刘志的冷落。那时一般人都不看好窦家,潘岳却反其道而行之,投奔当时很不起眼的窦武。潘岳何尚不知自己在赌,但这种赌博自己陪的只是时间,用不了多少赌本,一旦中彩,将是一本万利。
刘志死后,窦妙临朝称制。窦武出任大将军,权倾朝野。潘岳认为自己中了头彩,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了。可现实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
窦武告诉潘岳,马融尽管已作古,但马家及弟子在dì dū根基深厚。如果重用潘岳,势必引出潘岳与马融小妾的风流往事,有损马融的面子。窦武不可能为了潘岳,与这一大群人作对。窦武感念潘岳在自己不起眼时投奔自己,就给他安排了个建宁郡守的差事。并告诉他,在那里好好干,积累名声。不要想着dì dū,潘家想要在dì dū出人头地,只能寄希望于后人。
此时,潘父已作古,潘家在新平的家业也让他挥霍得差不多了。潘岳只好打点行装,远赴西南上任。
建宁西接云南郡,东接洋河郡,南北都是未经开发的蛮荒之地。有五十六万人口,人口规模在西南四郡中排行第三,只是比洋河郡多一点。
潘岳有才,他一到建宁,就交结豪族,广招人才,废除陋习,鼓励农耕。不到两年,就把建宁管理得井井有条,有声有sè,在西南四郡中算是发展最快的了。
他很会捞钱,却懂得顺势而为。晓得有钱大家赚,有酒大家喝的道理,从来不强打恶要,因此,潘岳在建宁官声很好。
尽管潘岳这太守做的很滋润,但他不满足。他觉得自己这样一个大才,管理这样一个边陲之郡太委曲了。他恨天道不公,自己玩个女人会玩出这大的麻烦,从此与dì dū无缘。潘岳有时恨恨地想,只要一有机会,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让dì dū那些成天把出身名望挂在嘴上的人,拜到在自己脚下。
帝国南下护掸的消息,也没有给潘岳带来多少激动。潘岳知道,这不关自己什么事,自己不会因此跳出建宁,做更大的官。甚至有点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那一路神仙,连这个小小的太守也做不成了。他知道,窦武失势后,自己在dì dū已经没有丁点儿人脉。不管自己做得如何出sè,只要那些人一句话,自己这个太守就做到头了。
郭泰修路挖墓地敛财,潘岳听了这消息觉得好笑。觉得郭泰这个人太次了,这么大的工程,把预算做大一点,就能捞到更多的钱。只要把工程做的漂亮,神不知鬼不觉,还好邀功。何必象个饿死鬼一样,用这样缺德的办法来捞钱。
郭泰大概是中了斜了,尝到了甜头后乐此不疲,搞得民怨越来越大。潘岳有点不乐意了。心想,一个待业中年,依仗在党人中的那点名声,捞到了这个肥差。多少应该攸着点,在自己地头上这样搞,也太不把村长当干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